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

  記者武鐳關于嘉谷的系列報道開篇《沙漠與耕地》,在讀者群里引來了相當的關注。

  紙媒的反饋不好說,但在網上,無論是率還是好評數,對武鐳所在的媒體來說,都是相當難得的數據了。

  這得歸功于武鐳是個會講故事的人。在報道中,他以小見大,將嘉谷在西北的治沙與東部耕地的退化緊密聯系起來,重點凸顯了“后備耕地”這一概念。

  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有沒有資格憂國憂民暫且不說,但對于這樣的文章,還是跟名聲赫赫的嘉谷有關,下意識地就給予了關注。

  這下不用武鐳提了,總編都主動要求他將系列報道寫長一點。就算得不到嘉谷的費,但讀者感興趣的內容,就有報道的價值。

  武鐳也是信心大起,這篇報道給他在編輯部內加分不少;而后面連續發布的報道,必然能讓自己的名字被一些人記住,這將是他事業上的一個轉折點。

  對于嘉谷來說,于名聲上頂多是錦上添花。但沒有想到的是,這還吸引了不少人奔赴嘉谷綠洲,或是旅游,或是當志愿者。

  在這樣的氛圍中,年輕的夏云生第四次來到嘉谷綠洲。

  每一次來,他的心情都挺復雜的。

  第一次是三年前,那時純粹是年少不知事,跟著綠和組織前來抗議嘉谷“違反自然生態”的治沙計劃。

  結果就不用多說了,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嚴重了點,但灰頭土臉的無功而返,是他至今不愿回憶的。

  一腔熱血無處可訴,年輕人自然不會輕易言敗。隨后兩年,他又利用假期,加入到大學生治沙志愿團隊中,想尋找嘉谷被大自然反噬的證據。

  這一來,就入坑了。

  他親眼看到了,從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的內蒙古高原呼嘯著長驅直入的大風,經過沙漠區后,是怎樣由黃色的風變為綠色的風——那一排排壯觀的“大風車”,線條優雅的葉片轉動不休,捕捉無形的風,變成有用的電;

  他親眼看到了,沙漠是怎么在科技力量下,變成良田的——嘉谷種樹治沙時,主要選擇種植苜蓿等豆科類,經年累積,豆科植物形成的“生物固氮”效應,使沙漠出現了生物結皮和厘米級厚的黑色土壤,具備了農業耕作條件,連中科院科學家都稱之為“沙漠奇跡”;

  他親眼看到了,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是怎樣煥發出生機的——大坑整地、座水栽植、容器苗、覆膜造林、施保水劑、低壓水沖造林等一系列抗旱治沙技術得到應用,推廣;從泛綠的嫩芽到滿目的野花,從豐收堆起高高的草捆,到冰封雪舞里潔白無瑕……

  原來,有時候,人力是真的能勝天的。

  夏云生的想法不知不覺變了。兩年后,他成為了嘉谷的實習生;現在,在即將成為一名正式的嘉谷人的關頭,他又來到了思想轉化之地,以傾聽自己的內心。

  這次的綠洲之旅,就熱鬧多了。

  無論是游客,還是志愿者,嘉谷都不嫌力量微薄——他們親手種下的每一棵樹,都被給予編號,日后回訪時,甚至可以通過導航系統準確地到達具體種植的地點,看看自己在沙漠中種的樹長得怎么樣了。

  當然,這些也僅僅是綿薄之力。相比而言,嘉谷的盤子更大。

  在綠洲外圍,推土機在前面推平沙丘,固沙車車隊在后面跟著走。

  “立體固沙車”,像一臺臺巨獸,夏云生也是第一次見。

  這是嘉谷聯合肅省省建投集團治沙裝備研究院,經過二十多次的實驗、改造、完善,研究出的目前世界上首批讓治沙機械化、效率化的專業裝備。

  立體固沙車將鋪設所需要的麥草放在草料箱內,通過橫向輸草機構和縱向輸草機構的運轉,將麥草分別運送到工作位置,然后橫向壓刀和縱向壓刀開始工作,完成草方格的鋪設。

  比起以前的人工草方格固沙,立體固沙車可鋪設草方格約50畝,效率可達到人工治沙的50倍。

  據說治沙裝備研究院還在積極研發固沙車所配套的樹、草種子點播機、植苗機,日后,可能會進入全面化的機械化治沙時代。

  當然,不管將來如何,現在的治沙人,盡管減輕了一定的工作量,但依然要靠著一把鐵锨兩只手,不斷將綠色向沙漠腹地推進。

  幾年的見證,夏云生已經知道了,沙漠里就是這樣,可以借助機械,但無法依賴機械裝備;最可靠的,永遠是人,也只有人。

  “向沙漠腹地開戰!”這是嘉谷治沙團隊吹響的戰斗號角。

  嘉谷員工、搬遷過來的農牧民、志愿者一起上,扛著樹苗,拿著鐵鍬,挖了一個坑又一個坑,新一輪的綠洲正在接續。

  累了,便席地而坐,喝著涼水吃涼面,歌聲響亮——“綠色原野,青色山坡,蔚藍天空多遼闊……”

  熟悉的畫面,熟悉的力量。

  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夏云生都覺得力量在澎湃,那是來自內心的戰栗。

  還有感同身受的快樂與感動!

  望著這些與自己相似的普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穿過重重險阻,聚集在一起,付出巨大的努力,并最終創造奇跡,夏云生只覺得自己的眼眶都濕潤了。

  就是這種情感,讓他在嘉谷人力部詢問是否愿意將職業生涯的第一站,定在沙漠中的時候,差點一口答應了。

  但理智阻止了他的沖動。

  他相信,樹一棵接著一棵栽,草一片接著一片種,嘉谷人一任接著一任干,用綠色征服阿拉鄯沙漠是遲早的。

  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吃這個苦。

  別人還只是想象嘉谷人治沙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夏云生是親自了解過治沙人的苦——年紀最大的一位嘉谷治沙人,只要伸出手,所有人都會被震撼。那雙飽經風霜的大手干枯如樹枝,十個手指關節因拿刨土種樹變得粗大變形,難以屈伸。

  這讓他捫心自問,如果是自己,能堅持多久?

  夏云生像一個普通的游客一樣,站在遠處,默默看著治沙人的的不屈與抗爭,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就在此時,身后突然傳來一聲驚呼:“表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