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36,搶親引發的血案

  “事情發生在半個月前。”炭席地而坐,與張仲和張仲叔公坐成了整齊的一排,這也是秦國普遍具有的強迫癥。

  “在余山鄉,有人舉報,言道有人想要強娶其里中女子,并打了人。”

  “這本是一件私斗的小事,按律不過罰城旦一年,甚至都不用剃去頭發之類的肉刑。”炭搖了搖頭,接著說道。“若是有錢,還能以錢財替代。”

  “畢竟,那女子未曾受到侮辱,也并未被強行娶走。”

  張仲細細的聽著,并記住了亭長所說的律法,私斗,罰款,或者罰為城旦,做一年的活。

  “但當地亭長,帶亭卒前去捉拿時,卻發現了大事。”

  “那賊人,來自一個叫做花蠻里的地方。”炭側頭看了一下身后的亭卒,喊了一聲。“去,與我等打些水來。”

  “唯。”

  亭卒走后,炭才接著說道。“那里不是普通的里,而是自墾田地的蠻人。”

  “自墾田地,蠻人?”張仲納悶的問了一句,自墾田地他倒是懂得,但蠻人,這種古代的種族,他一直都不太明白是啥。

  炭點了點頭,隨后與張仲說起了自實田的由來。“自墾田地,指的是一些犯罪之人,在贖回自由身后,成為黔首,自行開墾的田地。”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蜀郡是很尋常的事情。”炭指了指正在遠處做活,黥了面的黥蠅,說道。“畢竟,蜀郡,向來都是流放罪犯刑徒的地方。”

  “至于蠻人,就是那些不識教化,不通語言,以部落而居之人,野人則指逃往山中的亡人。”

  張仲了然的點了點頭,這么一說就清楚多了。

  不過,發現的大事,難道是這叫做花蠻里的地方,田地開墾得太多了?

  或許是起了話頭,炭接著說起了另一件事情,關于關中律法的事情。“在關中律法中的“徙千里”就是指的流放到我們蜀郡。”

  說到這里,炭嘿嘿一笑,有點嘲諷的說道。“對于關中人來說,這可是僅僅次于車裂和黥面的重刑。”

  張仲有些疑惑,他前世,和這一世,都在蜀郡,一直感覺這地方,山多水多美女多,沒啥不好。“為何?”

  炭這次卻沒有開口,他接過亭卒遞過來的水,大喝了一口。

  而張仲的叔公,卻接過了話頭。“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蜀地這地方,大部分都遠不如關中平坦。”

  “況且。”老人指了指那一望無際的大小山丘,和其中茂密的原始森林,說道。“你看這大山,這其中,也并不是荒無人煙的。”

  “其上,有著無數的野人和蠻族。”

  “他們,吃野獸不剝毛皮,更有甚者,以吃人為俗。”

  “對于關中人而言,這里山道艱難,日夜與野獸為伍,更有吃人的蠻族,這難道不是應該恐懼的事情嗎?”

  老人這么一說,張仲頓時覺得,流放到這里,恐怕還真是一件讓人恐懼的事情。

  “而長年流放刑徒,使得蜀郡良家子與罪犯刑徒雜居,便是許多良家子,上數三代,也曾是罪犯刑徒。”

  “譬如。”老人指了指自己。“我們張家。”

  也就是說自己家,在這楊樹里,也曾是自墾田地的刑徒罪犯咯?

  難怪叔公和自己一家,都對仆人挺好,是因為自己以前也曾是隸臣妾的緣故嗎?

  老人拍了拍張仲的手,說到。“你祖輩,拼了性命,才擺脫奴籍,這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

  感嘆完之后,老人有繼續給張仲講起了蠻族的事情。“這些蠻人,不識教化,常襲擊行人,是故,蜀地捉拿他們,以之為奴,這也是蜀地隸臣妾的主要來源。”

  炭喝足了水,長吐了一口氣,接過話頭。“但他們當中,有些人被歷代蜀郡守所教化,加入了秦國,被編入了國中的戶籍,便成為了在籍的黔首。”

  “時間久遠一些的蠻人,如今,甚至都有了爵位。”

  “但這只是少數,而大部分這樣的蠻人,所呆的地方,往往十分偏遠,在無人之地,自墾田地。”

  “雖然,也歸屬于當地的縣鄉所管轄,并接受律法的繩治。”

  “但他們,與普通秦人畢竟不同,相對于律法和當地官員,他們更愿意聽從于族中長者的命令,也就是原本蠻族的首領,或其子嗣。”

  “而這次,當地亭長發現的大事,就是這個叫做花蠻的族群,他們,還保留著抓外族通婚的習俗。”

  開局一根棍子,老婆全靠敲嗎?

  后世的單身狗,看到了不知道得有多羨慕?

  張仲的思維日常散發,但眼見炭又要開口,就將其拋在腦后,安靜而認真的聽他講述。

  “當地亭長還算盡職,以查戶籍之名,探得里中,竟有十余女子,皆是抓來的。”

  “其中多數是山中的其他蠻人,她們不屬于黔首,便算不得犯罪。”

  不在法律保護中的人嗎?

  也對,秦國自己都抓蠻人做奴隸,這些已經成為秦國子民的蠻人,抓點其他蠻人,確實算不得什么事。

  “但其中,有一人,卻是鄉上的失蹤女子。”炭嘆了口氣,接著說了下去。“亭長當時便寫了行文發回鄉中。”

  “之后便有了游繳帶人前往捉拿的事情。”

  再之后,所發生的事情,張仲便知道了,那是一件舉縣震驚的大事。

  那群不識教化的蠻人,竟圍攻了過去捉拿的游繳和求盜,將他們全殺了。

  隨后,老弱盡入山中,壯年前往鄉里,欲打開武備,攜兵器逃歸山中,在搶武備的過程中,被三老帶民夫前去阻攔,于是,便一不做二不休,殺了鄉三老。

  之后,他們在歸山途中,被聚集起來的各個亭長帶人圍剿,壯年死傷近半,只剩十余人,亦偏移了原本的路線。

  聽完整件事情的始末。

  張仲內心也是感嘆,這群蠻人當真是無法無天!

  也因此,張仲便知道了,為什么游繳上次來的時候,讓他不要逞匹夫之勇。

  因為,這些群盜,乃是殺過大秦甲士的。

  還不止一兩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