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七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顆影帝的心

  《杜拉拉》四千萬,《囧途》一千萬,《媳婦的美好時代》三千萬,這是公司目前投資即將要開機的項目。另外還有《風聲》上映前的宣傳工作,《鋼的琴》的后期制作也都在緊鑼密鼓的展開。

  《杜拉拉》是五方投資,至于《囧途》,作為一個演員轉型的導演,徐光頭沒人看好,目前只有新皓傳媒一家投資,徐光頭為此特別感激。

  至于這貨為什么拼命要在一部喜劇片中摻雜私貨,完全是因為在這個年代電影對于電影人來說還依舊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就拼命想自我表達。畢竟誰也不能保證未來會怎么樣,可能你就這么一次機會,失敗了就沒有然后了。

  當然也有自知之明的,比如象劉姜,拍完一部《即刻啟程》之后,一下子感覺人生完美了,然后又一門心思的去鼓搗他的電視劇了。

  賀新這段時間很忙,很多事情都需要他拍板簽字,資金大筆的進出,完了作為《鋼的琴》的監制,他還要盯著劉蒙的后期制作。

  都說好萊塢的導演大概除了極少數的大咖,比如斯皮爾伯格、盧卡斯之類的有剪輯權,其他的導演一般都沒有最終剪輯權,他們那兒叫制片人中心制,導演就是來干活的。

  不象我們中國,一部電影從劇本創作到籌備、選角,然后拍攝、后期、剪輯,幾乎都是圍繞著導演在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導演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的權力最大,可以盡情的表達自我,這就是所謂的導演中心制。

  好萊塢的制片人中心制完全是從商業的角度出發,劇本經過充分討論定型之后,根本就不允許導演現場改戲,更別提演員改臺詞了,就連臺詞中少說一個字都不行,從源頭上掐斷導演或者演員的自我表達、摻雜私貨,同時也能很好的控制成本。

  剪輯也同樣如此。一部電影往往會拍攝很多素材,而這些素材對于導演來說,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在剪輯的過程中,難免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猶猶豫豫,往往就會導致節奏的失衡。

  張蒙顯然就是犯了同樣的毛病,粗剪版出來了,長達一百四十分鐘。兩人在放映室里看了一遍之后,張蒙略顯忐忑的問道:“賀老師,你好怎么樣?”

  賀新先是笑了笑,沉吟著道:“片子完成度很高,畫面精致,構圖完美,但是……”

  先揚后抑是中國人的語言特色,戲肉往往就是在但是后面。聽到這個但是,張蒙心里一緊,說實話他現在心里也沒底,尤其是賀新答應這部片子將來是要送到柏林去參展的,更讓他誠惶誠恐,拼命想做好,又生怕做不好的患得患失心態。

  “但是,片長還要進一步壓縮,咱們這個片子的敘事容量不多不少,我覺得一百分鐘的標準容量比較合適。”

  “一百分鐘恐怕不夠啊。”張蒙一臉為難道。

  就眼前這個一百四十分鐘的版本,他還是忍痛割舍很多他認為非常精彩的鏡頭,如果進一步再壓縮四十分鐘,他甚至覺得自己都無從下手了。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能張蒙認為很完美的東西,但賀新卻看出了不少問題。

  他搖頭道:“我覺得目前這個版本還有不少可以商榷的地方,首先一個敘事節奏就有一定問題,前松后緊!

  開篇人物出場,多少有些羅嗦,而后半段又有些太過緊湊,尤其是最后三分之一的情節的壓縮太大,難道你沒有發現有不少場景銜接生硬和不合理的硬傷么?”

  張蒙張了張嘴,卻無從反駁。

  賀新嘆了一口氣,扳著手指道:“比如一場大伙幫著抓胖頭女婿,然后結婚,一筆帶過,有點沒頭沒腦。另外炸煙囪和造鋼琴繼續開工也缺乏因果鋪墊。”

  “這樣一來,不是更長了嗎?”

  “長不長的咱們另說,我先談談我的看法,然后咱們再探討。”

  賀新擺擺手繼續道:“咱們這部片子主線就是造鋼琴,其中還埋藏著兩條暗線。一條是陳桂林前妻小菊對孩子的爭奪;一條是工人們想保住煙囪的線索。

  陳桂林前妻對孩子的爭奪,現在看來有點尷尬,總有點刪之可惜添之不足的味道。按照暗線都是為主線服務的這是原則,我覺得要修改只有兩條路,要么加強這面的描寫,強化一下人物的動機,為陳桂林造鋼琴增添一些困難,反正我們拍的素材足夠;要么略寫,或者索性就把這條刪了,只保留片頭小菊提出和陳桂林離婚要把孩子帶走就可以了。觀眾一看就能明白。

  至于煙囪這條線索,目前煙囪的去留和主線情節的聯系太過松散,實際上應該加強煙囪的去留對于片中角色們內心的觸動。你原先劇本里的表達就是煙囪倒了,角色們才繼續造鋼琴。

  但是呢由于太過緊湊,鋪墊不足,至少在我看來對這種情感缺乏認同。倒不如說本來他們要造琴,后來忽然覺得保住煙囪更重要,然后煙囪倒了,傷心過后才繼續造琴這樣才能體現出人物們的情緒和心態。”

  “不是,賀老師,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但是要控制片長,有些情節就是要簡單化。”張蒙一臉不服氣又有些無奈道。

  賀新見他還在鉆牛角尖,不由嘆了口氣道:“所以說,這就是問題所在,你前面對人物出場的鋪墊太多了,擠占了后面展開的時間。我知道你的用意,應該是想交代陳桂林的那些窮哥們不同的能力和性格特點,讓一群人活起來,然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問題是,你這樣一個一個的介紹人物出場,難道沒有發現這些群體角色之間的重疊嗎?他們各自的能力和性格特點完全可以在造鋼琴的過程中進行展現和逆推。

  簡單的說,收廢鐵的頭目季哥,被勞改的小偷快手,窩窩囊囊的二姐夫,他們江湖義氣,兇蠻,窩囊應該是各自特征,可這些還僅僅停留在陳桂林等人語言的定位上是不夠的,要通過劇情來展現給觀眾。怎么展現?還是在造鋼琴的過程中。

  另外,還有其他配角的戲也顯得交代不足,最重要的是,那些配角的情節和主要情節無關,就讓他們在影片中顯得累贅,如果刪去影片又單薄了。所以應該增加支線和主線之間若有若無的聯系,比如他們抓了胖頭女婿,強迫那小子造琴,這樣一看就明白了……”

  賀新詳詳細細的跟張蒙掰扯著,漸漸的張蒙從一開始的不服氣變的若有所思,最后干脆拿過來一張紙做起了筆記。

  直到賀新說的口干舌燥,不得不停下來,這貨還一個勁的問:“賀老師,還有問題么?”

  “張導,張哥!你是導演,你負責后期。我作為監制,只能幫你挑毛病,片子具體怎么剪還得看你的。哦,對了,我丑話說在前頭,這個片子到時候能不能送到柏林,送到柏林之后能不能入圍,說到底還是得靠質量取勝,要不然你在我這兒都過不了關,干脆咱就別送了,我可丟不起這個人。”

  賀新最后索性連威脅的手段都用上了。

  張蒙這個人臉皮比較薄,當即滿臉漲的通紅,但因不善言辭,雖然只是點了點頭,但心里肯定憋著一股勁呢。

  當賀新走出北影廠的剪輯室時,不知不覺夜幕都已經降臨了。如今數字拍攝在中國普及很快,后期制作只要在電腦上完成就行。只不過當初《鋼的琴》張蒙堅持膠片拍攝,后期不得不借助北影廠的設備。

  賀新回頭看看張蒙還在屋里忙碌的身影,一點都沒有要休息吃飯的樣子,只得吩咐沈明幫著買點吃的送過去。唉,這年頭都還沒有美團、餓了么啥的,連叫個外賣都不方便。

  說實話,他剛才雖然跟張蒙提出一大堆的毛病,但是這部片子本身就象開頭他說的那樣,完成度很高,而且周舒豪那個灣灣攝影師也確實有兩下子,無論是靜態畫面構圖還是充斥在片中的各種運動鏡頭,使得構圖本身充滿了美感,應該說做的相當精細。

  其實從一開始賀新準備把這部片子選擇送到柏林去參展,他潛意識里就有一種想要拿獎的期望。如果時間抓緊一點,《鋼的琴》這部戲完全能夠趕得上威尼斯電影節,但是之所以選擇柏林,就是因為這部片子的主題和柏林電影節一向以關注政治和社會現實的風格相契合吧。

  另外在他的記憶中依稀有印象大概就是進入10年代之后,中國電影幾次在歐洲三大節上拿獎,好象都是柏林電影節。

  除了期望電影能獲獎,多賣一些海外收益之外,同時他也很希望個人能夠得到獎項的肯定。別看他經常嘴上說不在意個人獲獎,但是心里卻始終是很渴望的。

  就象籃球中經常有這么一句話“永遠不要低估一顆總冠軍的心”,作為演員同樣永遠不要低估一顆影帝的心。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