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一五七章:刺刀,板甲,斗騎兵

  馬步兵,即騎馬步兵,他們騎馬機動,下馬戰斗,實際上是步兵。

  因為人數太少,陳憲并沒有給馬步兵配備長矛兵,每個馬步兵都是火槍兵,為了讓馬步兵保持一定的近戰能力,陳憲需要給馬步兵的火槍上配上刺刀。

  但刺刀這東西,并沒有它看上去那么簡單。

  套筒刺刀并不是隨筆那打個套筒就萬事大吉,還需要卡鎖裝置,讓刺刀在劇烈的揮動和撞擊中也能保持在槍管上,否則在拼命的時候,刺刀掉了,那就太要命了。

  為了固定刺刀,陳憲首先要給槍管口附近制作一個小凸臺,這個小凸臺需要在鍛造槍管的時候就預留下來,最后再用小銼刀精細修磨。

  制作套筒的時候,需要用鏨子在套筒上開一個類似Z字型的開槽,在上刺刀的時候,先將槍管上的凸對準Z字型開槽上面的入口,然后將套管推動凸臺順著Z字上面的豎槽滑到底部,在旋轉套筒,讓凸臺沿著橫槽滑到底部,然后再推動套筒,讓槍管口凸臺滑動到Z字下面豎槽的底部。

  這樣一來,套筒要從槍管上掉下來就比較困難,但因為套筒和槍管不是緊配合,所以套筒仍然會在槍管上晃動。

  為了固定套筒,陳憲又在套筒一側開了一個孔,用絲錐攻絲,然后制作一個蝴蝶螺栓,(所謂蝴蝶螺栓,其實就是把螺栓尾部砸扁,形成一個方便用手旋轉的薄片)旋入套筒側面的螺絲孔,頂在槍管上,將套筒和槍管固定。

  有了這兩個雙保險,陳憲終于讓套筒刺刀穩穩待在了槍管上。

  安裝穩了套筒還不算完,因為套筒刺刀為了避開開槍口的射擊區域,刺刀和套筒并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從套筒側面先向一側伸出,在距離槍口大約四厘米的位置才彎向前方。

  這樣的結構很難一次生產,所以陳憲采取套筒和刺刀分別生產。

  在生產套筒時,在套筒一側預留一個魚鰭一樣的結構,在打造刺刀時,將刺刀的尾部打造成魚嘴樣子,等到套筒和刺刀都成型后,在將兩者都局部加熱燒紅,將刺刀的魚嘴卡和在套筒的魚鰭上,就如同用包鋼法打刀一樣,將紅熱的兩者重疊后,小錘快打,就能將兩者焊接起來。

  焊接完成后,再次進行整形,淬火,修磨,才算完成一把套筒刺刀。

  至于套筒和槍管的精度,倒并不成問題,一來有卡槽,卡榫,再加上蝴蝶螺栓頂緊,套筒和槍管并不需要高精度配合,有個兩三毫米的間隙也不影響兩者的裝配。

  再者,陳憲用穿越帶來的卷尺作為基準,制作了許多卡規,塞規,用來提升產品質量,所以他生產出來的槍管無論內外徑,精度都能保證在一毫米左右,套筒也一樣。

  為了提高槍管的外徑精度,陳憲還制作了一臺簡單的木質腳踏車床。

  這臺車床實際還無法稱作車床,因為他無法進行車削加工,只能槍管裝夾在車床上,進行高速旋轉,然后讓學徒們,手工用銼刀去修磨槍管。

  通過手工修磨,再加上統一校準的專用卡規,陳憲的工廠就能高效率的做出外徑基本一致的槍管。

  除了配有套筒刺刀的火繩槍,這些馬步兵還裝備著輕便但防護面積和性能都相當不錯的輕盔,板胸甲,只在手臂外側交錯嵌入鐵片的皮質護臂,帶荷葉的板甲甲裙,保護膝蓋上下的護膝,插著鐵板的戰靴。

  可以說,陳憲剛剛試制成功的板甲,大部分都給他們裝備上了。

  這樣的裝備防護力既強,還遠比同樣的扎甲或者布面甲輕便。

  板甲的生產,自從陳憲制造出了第一臺簡單的軋鋼機之后,就已經不再是問題。

  為了供應生產板甲所需的鋼板,陳憲又將軋鋼機復制了七八臺。

  這七八臺軋鋼機形成了一個流水線,一塊被水力鍛錘敲打成五六毫米厚的鐵板,在退火后,被送到軋鋼線上,從七八臺軋鋼機上依次走過,厚度就能從五六毫米變成兩毫米,甚至是一毫米。

  每一臺軋鋼機只需要將鐵板的厚度減少半毫米,這樣的加工量,再加上中間還可以進行退火降低強度,對于水力帶動的軋鋼機來說,壓力并不大,加工效率相當不錯。

  有了厚度統一的鐵皮,生產板甲就完全取決于鐵匠的手藝了。

  因為是鐵皮,所以小榔頭手工冷加工起來并不算困難。

  在穿越前,陳憲為了自己制作板甲,專門高價請來了一個鈑金工,在自家的作坊里帶了兩個徒弟,他自己也跟著鈑金工學了點手藝,雖然不精,但該會的都會。

  所以生產板甲的技術,陳憲自己就會,他從學徒中專門抽調出的精干人員,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就生產出了讓陳憲看得過去的板甲。

  這些板甲在完成成型之后,還會進行悶燒滲碳,最后淬火,從鐵甲變成鋼甲,盔甲因為鈑金加工而被敲薄的部位,和一些關鍵防御部位,都會用鉚釘加固一毫米厚的襯板來加強。

  封鎖萊蕪和沂源之間的家將騎兵人數并不多,而且各家家將都分散行動,馬步兵對上他們時,有著很大的人數優勢。

  剛開始時,家將騎兵們見到沂源騎兵人多勢眾,都紛紛走避,讓馬步兵取情報的工作十分順利。

  但隨著豪強們不斷加強封鎖道路的騎兵的力量,家將騎兵人數,很快就超過楊妙真帶領的馬步兵,對方開始強硬起來。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楊妙真出眾的軍事天賦天賦。

  當敵人的數量超過自己手下的一百馬步兵之后,楊妙真就開始故意示弱,遠遠看見對方后,就開始逃走,每次都被對方趕回寶臺口。

  當然,敵人騎兵也不敢進入寶臺口,顯然也是被打怕了。

  就這么示弱了幾天之后,敵人的騎兵漸漸的開始大意起來。

  這天,楊妙真帶領著一百馬步兵再次進入何家莊東南部的平原地區,和前幾天一樣,他們很快就被封鎖騎兵的哨騎發現。

  不用楊妙真派人驅趕,哨騎毫不猶豫的打馬就回,很快,一股煙塵從何家莊升起,不用多久,就逼近了楊妙真一百騎。

  和往日一樣,楊妙真帶著一百騎開始回撤。

  他們跑跑停停,家將騎兵追,他們就跑,對方不追,他們也停下休息,對方返回,他就遠遠的吊著……

  家將騎兵們被楊妙真牛皮糖一樣的打法弄得虛火上升,耐性越來越差。

  就這么來來回回幾天之后,焦躁的家將騎兵們警惕性越來越差。

  家將騎兵們發現,如果他們將這股沂源騎兵驅趕回寶臺口,對方就會消停下來,不在出來,讓他們能喘口氣。

  于是,家將騎兵每次都會一鼓作氣將他們驅趕回寶臺口口才作罷。

  就這么過了七八天,這一天,沂源騎兵再次出現,家將騎兵們又像往日一樣追了出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