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落戶口

  吃了年三十的餃子,小娃們又長了一歲,新的一年正式來到。

  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總算可以松口氣歇一歇,走親串友親朋相聚,家家都是歡聲笑語,格外熱鬧。

  巧蓮早就跟姐姐約定好了,正月初一在張家歡聚,等到初二送了年,初三上午,巧蓮和巧娟都領著孩子回了陳家。

  東北人過年期間都吃兩頓飯,陳家雖然嘴上說著留巧蓮姐倆吃飯,可沒人動彈。

  巧蓮跟巧娟早就料到了,根本沒打算留下,只在娘家坐一會兒嘮嘮嗑。

  好在老太太端出了瓜子花生糖果,大家伙磕著瓜子說笑一陣兒,到也挺熱鬧。

  唯一比較遺憾的,就是巧云沒回來。

  按說巧云嫁到了臨江,離著大營也不是特別遠,又是第一年出嫁,過年一定要回娘家住幾天。

  可大家伙左等右盼,到了中午也沒見到巧云的影子。

  “看起來,巧云在那邊,過得也不一定舒心啊。”離開陳家的時候,巧蓮嘆了口氣說道。

  “是啊,咱娘要了人家那么多聘禮,最后啥也沒陪送,就等于是把小妹賣給了人家,那頭能好好對待咱小妹么?

  唉,咱們三姐妹的姻緣,都毀在咱娘手里了。

  二妹,你可聽我的,不管咱娘再怎么忽悠你,讓你再嫁,你也別聽她的。”

  “初嫁由父母,再嫁由自己,你就算真有心要再走一家,也得找個合心合意自己喜歡,對你也好的人,可千萬別聽咱娘咱大嫂她們說什么。”

  巧娟想起來最近有人提起巧蓮親事,趕忙給妹妹提了個醒兒。

  二十九那天,巧蓮送了不少東西給陳家,街坊鄰居的不少人都知道,有的還特意來打聽。

  得知巧蓮的情況之后,真有不少人動了心思,就跟陳家老太太提起,想要給巧蓮說媒。

  今天陳家老太太幾次提起話頭,都被巧娟打斷岔過去了,就是怕巧蓮心里沒準備,再讓老太太和王氏她們給忽悠了。

  巧蓮還真是沒想到這上面,聽完這話真是哭笑不得。

  “姐,我根本就沒那個心思再另找,嘉康佳媛還小呢,我可不忍心給他們找個后爹。

  如今我們娘三個已經在這邊落腳,日子也漸漸穩當了,我何苦來找那些麻煩?”

  “就這樣挺好的,我已經習慣了跟兩個孩子過,家里再多出個男人來,別扭的慌。”

  巧蓮身上藏著太多秘密,她可不想讓人發現。

  再說了,這年月的女人地位還是很低,有幾個男人能像張文廣那樣疼媳婦?

  大多數的男人,只不過想找個女人洗衣服做飯生孩子而已,巧蓮也不想當免費的保姆。

  還是這樣最好,自由自在,不用每天提心吊膽擔心別人發現她的秘密。

  巧娟聽了妹妹這話,張了張嘴,卻沒能把嘴邊的話說出口,“嗯,做娘的都這樣,放不下孩子。

  也好,等孩子們再大一大吧,你年紀小,就算耽誤個三年五年的,也不算大,還來得及。”

  巧娟話里的意思,自然也希望巧蓮再找一個,畢竟這個年月來說,一個女人帶著孩子生活,實在是太辛苦了。

  時候不早,巧蓮要回石嘴子,于是姐妹倆就在路邊分手,巧蓮扯著爬犁往回走,巧娟回了張家。

  初三過后,巧蓮就沒怎么再去鄉里,除了每天進山下套子打獵之外,也就是在家做點兒針線。

  過了年往后天氣回暖,棉衣慢慢就不能穿了,脫了棉衣要穿夾衣、單衣。那一把火把什么都燒沒了,不做新衣裳,難道還能讓孩子們一直穿棉襖?

  年后的日子很是平靜,雖然王氏妯娌來過這邊一回,話里話外勸著巧蓮改嫁,可巧蓮沒答應,只說孩子們長大之前不想考慮,就這么把幾個嫂子打發了。

  王氏好像有些不甘心,可如今的巧蓮哪里是以前,再不是任由別人拿捏的性子,王氏拿巧蓮沒轍,只好生氣走了。

  正月二十,巧蓮接到了從青山溝那邊寄來的信。一封是鐘書記寫的,上面說既然陳家不同意立功,那這件事就再也不提了。

  鐘書記在青山溝任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事情不成,鐘書記就要被調走,調到縣城去,也就是升官兒了。

  鐘書記對巧蓮印象很好,把他在縣城的新地址留給了巧蓮,并且告訴巧蓮,以后要是有機會回寬甸,一定去找他。

  另外,鐘書記還給巧蓮出具了介紹信,也把巧蓮母子的戶口檔案隨信寄了過來。

  不僅如此,鐘書記還特意給大營鄉的書記寫了信,說明了情況,讓這邊好好安排巧蓮母子。

  巧蓮拿著信,心中感慨不已,這位鐘書記還真是個好人,就為了當年的那點兒交情,對她真的是照顧有加。

  如果不是石家溝那邊鬧心事太多,巧蓮就是一心想換個環境,其實留在那邊,估計日子也會不錯。

  如今已經走到這一步了,斷然不能再后悔,石嘴子雖然偏僻點兒,卻比石家溝強百倍,無論如何,巧蓮也不愿意再回去了。

  還有一封信,是李家寄來的。李家人接到了巧蓮的信,知道巧蓮母子一切安好,總算放心。

  信里面說了,房子和林子,以后他們會幫忙照看,讓巧蓮得空了回去。

  巧蓮看完信,趕忙寫了回信。給鐘書記的自然是恭喜鐘書記又升職了,也說以后有機會,一定去看望鐘書記。

  給李家的信,則是說把自家的地托付給李家,讓李家種著別荒了。

  另外林子和房子以后要是好了,房子就給李家先住著,林子里要是有出產,也讓李家收著。

  寫完了信,找機會寄出去,巧蓮又拿著介紹信和戶口去了鄉里。

  大營鄉這邊早就接到了鐘書記的信,再者還有張文廣的面子,所以落戶的事情非常快就辦好了。

  從這以后,巧蓮母子就是大營鄉仙人橋村的人,原本說好的那八畝地,也劃歸到巧蓮名下。

  “我聽小張說,你認字?寫字還特別好看?

  老鐘在信里也說,你之前在營匡子村做了婦女組長,思想覺悟特別高,辦事能力也強。

  真是沒看出來啊,你還是個有文化的進步女性。

  這樣,等著我跟仙人橋村部商議一下,看看讓你進村部,你這樣的人才,不能埋沒了。”韓書記笑著說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