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章 進化狂潮

  培養皿里,經過了十分鐘時間,換算成培養皿的時間,度過了大概三萬年,而他的壽命又減少了二十分鐘。

  在如此恐怖的時間流速下,培養皿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速度太快了,我只能看到一個大概,物種的生滅完全觀察不到,只知道死了無數細胞……”

  顯微鏡的觀察下,楊壽也不能很好進行實驗記錄,但是在三萬年后,垃圾土壤里,突然孕育出了一個古怪的物種。

  因為是取自地球的土壤,土壤里原本就有地球物種基因和細胞,但是這些細胞在三千年后,消耗完了土壤里的有機物質,突然面臨缺少食物的危機。

  萬物能量守恒,沒有食物,就要餓死,新一輪的物競天擇開始了。

  大部分細胞被餓死,有一小部分細胞選擇了沉睡,封閉了自己的細胞壁和細胞膜,等待著環境恢復的一天蘇醒。

  可哪怕是沉睡,依舊要消耗能量,哪怕極低。

  在一萬年過去后,沉睡的細胞有九成九的細胞壁開始干裂,死亡。

  但生命的奇跡還是發生了,求生的本能讓這些細胞開始了自我改造,進化。

  它們放棄了細胞壁的結構,選擇把細胞壁轉化成一個器官,專門吸收空氣中游離的小分子物質為生。

  楊壽并沒有把培養皿封閉,它們靠著這個功能,竟然在沒有食物的環境下生存了下來。

  再次一萬年過去了,整個培養皿里,全部都是這種新型細胞。

  他們飛速繁殖,但哪怕空氣與培養皿外流通,現實中空氣的游離物質也不足以支撐這種細胞無節制的繁殖。

  細胞的發展陷入了長達一萬年的瓶頸期,而當楊壽拿起顯微鏡觀察的時候,正好過了三萬年。

  第三萬年,這群細胞為了獲取更多的食物,壯大種族,竟然試圖進化出腿,想挪動位置,主動去尋找食物。

  可能是獲取食物的執念太過強大了,它們進化出來的腿足足有十六只!

  “蜈蚣?不會這些是地球上蜈蚣的細胞吧?”

  楊壽皺著眉頭,每一個細胞都長出了毛絨絨的小腿,瘋狂蠕動,從垃圾土壤里,一部分奔向陸地,一部分奔向海洋。

  借著顯微鏡,楊壽看到在加速狀態下的細胞們飛速移動,一代代細胞的死亡,才讓他們分成了兩部分,定居在了陸地和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因為海水中的有機物豐富,陸地上的細胞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楊壽的重點也放在了海洋的觀察上,那些背井離鄉,離開垃圾堆的細胞們,在海洋里又遇到了一次滅亡。

  哪怕沒有呼吸的概念,不會溺死,但它們大多數都因為吸水過多,膨脹而死。

  新的物種滅絕開始了,又是只有一成不到的細胞活了下來,繼續新一輪的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在海水里,食物充足,第四萬年,海洋細胞們瘋狂繁殖,充滿了整個海洋。

  而陸地細胞,因為找到了新食物,同樣成為了陸地霸主。

  海洋細胞腿部的絨毛是綠色的,因此整個海洋都變成了原諒色。

  為了適應海洋的環境,海洋細胞的體質變軟了,防御力下降,但相應的,食物的吸收和利用效率變高了很多。

  陸地細胞相反,防御力提高,進化出了堅硬的表殼,以應對陸地上復雜的地形環境。

  培養皿進化的第三十萬年,海洋細胞終于迎來了一次巨變。

  有少部分細胞竟然機緣巧合下發生了融合,數十個海洋細胞的腿毛互相融合,把它們緊密的交纏在一起。

  經過無數次的融合死亡,最終進化出了新型的生物。

  因為十六只腿融合,導致優勝劣汰下來的生物只有一條腿,絨毛嵌合,形成的新生物全身都是腿。

  “新型細胞誕生了。”

  楊壽有點驚奇,這種“古生物”,竟然在自己的見證下,誕生了。

  如果說之前的十六條腿的細胞還有地球生物的影子和基因,慢點現在的腿蟲,經過了三十萬年的進化,已經成為了獨立的“外星物種”-----培養皿物種。

  三十萬年的演化,它們說是外星物種也不為過,與地球物種在內在結構和外在結構上都有了極大的差別。

  “復合型生物的產生,接下來它們發展的方向是什么呢?”

  海洋細胞有了能吃飯,能走路的腿,但還是面臨食物的危機,想要再次進化,就必須獲得更多的食物。

  空氣中,海洋里都不足以支撐他們獲得更多食物,于是,這些細胞的核心開始轉換,放棄了動物型的進食方式,模仿植物開始生成類似葉綠體的物質,進行光合作用,以陽光為食,模仿植物從陽光中獲取養分。

  此時正值下午,楊壽在院子里做著實驗,暖洋洋的陽光給培養皿內的細胞提供了食物來源。

  漸漸的,整個海洋浮滿了一種綠色的,能夠靠著扭動身軀,在海洋里游走覓食并且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類似藻類的多細胞結構植物。

  “已經能夠自給自足氧氣了,是時候把培養皿徹底隔絕了,防止地球空氣進入。”

  楊壽把培養皿徹底封死,人工打造與地球環境不同的世界,繼續觀察他們的發展。

  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地球文明對它們影響太大了。

  他想要的,是與眾不同的物種演化,這樣才有可能進化出一條能治療他癌癥的文明道路。

  而且,他現在一直使用時間加速能力,導致他的壽命將會減少到以前的一半,也就是他要在一個半月內,尋找到方法,解決癌癥問題。

  深吸一口氣,楊壽繼續觀察,兩個小時過去了,也就是培養皿世界的第三十六萬年。

  霸占了海洋藻類植物的不滿足海洋,試圖入侵陸地,與三十多萬年前的另一批同胞展開了一場生存大戰。

  然而,藻類植物打不爛陸地細胞的烏龜殼,而且陸地細胞還有十六只腿,移動的非常快速。

  堅硬的甲殼負責防御,十六只腿負責進攻,一瞬間,爬上陸地的藻類植物開始潰敗。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憑借著瘋狂發育出的數量,藻類植物以數量彌補了質量的差距,硬生生的磨死了陸地細胞。

  沒辦法,陸地細胞因為食物原因,繁衍的太慢了,而藻類植物靠光合作用,能無限繁殖,兩方數量差距太大了。

  至此,培養皿進入了海洋生物時代,藻類植物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角,當之無愧的霸主,并且有著朝培養皿四周玻璃壁蔓延的趨勢,試圖爬出培養皿。

  這還得了?

  楊壽默默拿了一盆開水,在培養皿開了個小口子,把整個培養皿給淹了。

  藻類植物時代,結束。

  “實驗記錄:古老的神草時代,藻類海洋植物無邊無際,蔓延整個世界,甚至找到了通向神界的無形天梯,妄圖登天,觸怒天地神靈,降下無邊沸水,世界因之毀滅。”

  楊壽掏出筆記本,把這個曇花一現的時代記錄了下來。

  真是的,這個種族太膨脹了,有了腿,霸占了陸地,還想上天?

  讓你們跑出來了還得了,鬼知道會不會對地球環境造成什么蝴蝶效應。

  堅決不允許!

  楊壽默默觀察,等待著下一次物種的演變。

  第三十八萬年,隨著藻類海洋生物滅亡,下一個物種誕生,一種長著腿的,無脊椎爬行動物在無數藻類尸體和開水中誕生,天生的他們耐高溫,長著六條腿,融合了陸地古細胞的硬殼,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探索世界之路。

  “動物,總算出現動物了!”

  動物的出現需要足夠的食物和其他生存基礎,而藻類植物無盡的尸體,就是他們最好的溫床。

  “你們還真的要感謝這些藻類。”

  楊壽深吸一口氣,把這種四條腿的硬殼生物命名為硬甲蟲。

  無脊椎就代表著沒有情緒和意識,距離智慧生物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但楊壽已經很滿足了,看著物種演化,滅絕,在短短兩個小時時間里,三十多萬年的演變,相比于人短短百年,他見證了太多的絢爛了。

  但因為時間加速的原因,他并不能時時觀察,只能看到一個大概。

  “漫長的時光里,我一定能夠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他還有一點九億年時間!

  培養皿,因為藻類植物的遺饋,開始進入了生物大爆炸時代。

  各色各樣的生物都開始了多樣化的演變,水生陸生的植物,繼承了藻類植物的光合作用,遍布了整個培養皿大陸。

  各種無脊椎的生物在培養皿的各個角落誕生,楊壽的每個呼吸間,都有生物在出生與死亡。

  “不行,培養皿實在太小了,容納不了物種大爆炸。”

  楊壽發現了關鍵問題,目前還在早期階段,培養皿內體型最大的生物不過小拇指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遲早會出現地球上恐龍那么大的生物。

  它們出生在自己這個長寬高都是四十厘米的培養皿?

  想想都覺得恐怖!

  但楊壽一時間也沒想到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目睹生物繼續爆炸演變,一只各種各樣的小螞蟻,草類樹類植物在培養皿搶占地盤。

  第四十五萬年,培養皿里的原初小型物種誕生了無數,從外面看,培養皿爬滿了螞蟻。

  終于,這些物種發現了世界的盡頭,四方沒有辦法擴展,他們又找到了無形的天梯,試圖登天。

  “呵呵。”

  楊壽莫得感情地笑了笑,又端來了一盆開水,給培養皿淹了。

  史前第二次物種滅絕,又是因為這些物種試圖登天,挑釁培養員的威嚴。

  “實驗筆記: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生物大爆炸后,各個物種不滿足于現狀,再登天梯,再次引發滅無邊沸水,世界毀滅。”

  又過去了一個小時,培養皿迎來了第四十八萬年。

  在前一批物種多樣性的基礎上,物種的演變速度快了很多,第一次迎來了脊椎動物,魚類的誕生。

  “距離智慧生物不遠了,但是他們的體型必須限制住,不然后果難以預料。”

  如何限制他們的體型?楊壽心里有一個粗淺的想法。

  生物都會適應環境變異進化,自我改造基因狀態,適應于環境。

  那如果他每隔十分鐘,也就是三萬年,等到它們發展到培養皿容納不了了,就往培養皿里倒入開水,進行滅世。

  那么它們會不會自主進化出基因,控制自己體型大小,以防止培養皿空間不足,本能的去爬天梯,然后滅絕。

  經過兩次的滅絕,其實楊壽已經發現了,第四十八萬年誕生的物種比之前小了很多。

  “如果它們能夠把體型大小寫進基因里,那就能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