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收服陳爽

  成皋關里,劉義之兄弟兩個正在為丁程送行。前面十幾天,劉牢之帶隊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圓滿地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襲擾任務。現在劉牢之部需要修正,輪到劉義之派人出去了。

  “襲擾敵人,不求殺敵多少,只求讓敵人的任務難以完成。能勝則戰,不能剩則避,遇到危險第一時間脫離戰場,擇地修養觀望!”劉牢之給丁程講解著襲擾戰的精義,“不貪功,不戀戰。繳獲的物資和人口,能帶走的就帶走,帶不走的全部舍棄,記住,事事以保全自己為主!”

  丁程抱拳道:“小郎君放心,小的都已經記下了!”

  劉義之接著補充道:“阿全上次已經把敵人的攻城武器銷毀了,這些東西短時間內他們肯定是無法制造出來的。所以只要劉遠父子不出昏招,這滎陽城便會安然無恙。你們不必心急,先把整個戰局的情況了解了,然后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丁程抱拳稱是,見這二人再無吩咐,便引軍出了成皋關。

  劉牢之自那日毀了燕軍的攻城器械,三日后才回到成皋關,對近幾日滎陽的情況并不了解。只是回來之后才聽說,慕容忠派了數千人馬堵在成皋關前,想要堵截自己,也暗自慶幸自己沒有選擇立即返回,而是就近躲避。他心系滎陽戰局,回來之后便催促著丁程盡快出征。上次的事也算是為成皋軍積累了經驗,所以這次丁程出征,騎兵每人準備了十日的干糧,這這初夏時節,也不怕會有凍餓之苦。滎陽郡地方地勢平坦,處處是路,劉義之也不怕這些騎兵會被堵截住,所以他答應得很干脆。

  目送著丁程離開之后,劉義之對劉牢之道:“阿全,上次你帶回來的那個陳爽這幾日老實了。因你一直沒有回來,我也一直沒有處理他!”

  劉牢之登時想起了那個倔強的漢子。陳爽在陷入重圍的時候還能與自己一戰,遇襲時應變也很迅速得當,所以劉牢之對他印象很不錯。

  “好吧,我這就去見見他。這小子馬上的功夫不差,應變能力也很強,倒是可以栽培一番!”

  劉義之點了點頭,又道:“陳參軍聽說了他這個兄弟的事,昨天還特意跑過來向我求情呢!”

  劉牢之點了點頭:“大哥且放寬心,我不會把他怎么樣的。只要他肯降我,我必善待他。來日我離開洛陽的時候,便帶他南下,到江南歷練一番!”

  劉義之道:“如此甚好!”

  這個陳爽,劉義之本來是想留下來自己用的,奈何這人是劉牢之生擒回來的。如今劉牢之沒有放手的意思,陳爽也認死理,覺得應該認打敗自己的劉牢之為主,所以劉義之只得罷了。春耕結束之后,百姓們忙著修房子修路,劉義之也很煩忙,和劉牢之閑話了幾句,便起身告辭了。

  劉牢之走出會客室,徑自往戰俘營走去。此時守關的是劉洪部,此時為戰時,關門常閉,沒有駐軍將領的手令是不會開關門的。所以劉洪部也只是派了五十名的步卒在城墻上,其余人都在校場上習練。

  穿過校場,劉牢之來到了戰俘營。此時的戰俘營里,只有陳爽一個人,當日和陳爽一同被俘的那些士卒,都已經回家與家人團聚,過些日子他們會被安排到緱氏縣為軍隊屯田。

  見到劉牢之進來,陳爽趕緊上前行禮,口稱“罪囚”。

  劉牢之把他扶了起來,說道:“戰場之上各位其主,也談不上什么罪不罪的。你原來對我們兄弟觀感很差,怎么現在想開了?”

  陳爽道:“小的聽說家族被強行遷徙到河南郡,不知道要受到怎么的虐待,所以心勝怨恨。那日家中老父前來,備說劉將軍把河內的移民都妥善安置了。還說劉將軍親自帶著旗下的士卒為百姓修建房屋,開墾土地,切切實實地心系黎民!家中父老對將軍兄弟贊不絕口,覺得以后的日子不會比在河內時差!”

  劉牢之搖了搖頭,對陳爽道:“要說比起河內的日子更好,也未必見得。你們陳家在溫縣乃是世家大族,占有大量的土地,不但族中子弟眾多,還有不少佃客部曲以供驅使。如今在河南郡,你們失去了土地,雖然能保證衣食不缺,在鄉里的威望勢必大不如前了!”

  陳爽道:“往年被各國搬遷的百姓,也會喪失土地。家中有積蓄的還好,可以重新置辦土地,慢慢發展;那些家無余才的,便只能淪落到給別人家做佃客。說起來,還不如將軍這般照顧百姓呢!”

  劉牢之嘆了口氣,說道:“你會錯意了。在河南郡這個地方,除了各處塢壁原來占有的土地,其他地方不管是原來的土地還是新開墾出來的新田,都被收為官有,由官府統一安排耕種和收獲,百姓們按照自己付出的勞動獲取報酬。但是土地,在三五年之內,是一定不會允許買賣的!”

  “像你們陳家這樣的大家族,各支的族人都可以過上溫飽的日子,但是不會出現家主占有大量的財產的情況。”

  陳爽道:“小將軍不知我北方豪族的難處。塢壁之中不是家主一人裁決事務的,那需要好幾個有威望的族老一起商議事情。族長也不能多占財物,那些財物乃是族中共有的,用來處理天災人禍和各種不時之需的,并沒有小將軍想得那么威風!”

  劉牢之笑道:“我卻不知道這些的。”

  陳爽又問:“小將軍,晉國朝廷也不禁私人占據土地,劉將軍卻為何要獨立特行呢?”

  劉牢之道:“這都是形勢所逼,不得不如此啊。洛陽地處三國交界,本是四戰之地,偏偏這里殘破,民不聊生,駐軍難以征集到足夠的軍糧。此地離江南又遠,朝廷的糧草轉運過來不易,所以想要在這里站住腳,必須實現糧草自給。”

  要說軍中糧草自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口,還需要大量的土地,而且不能有大族圈占土地和人口,否則這糧草也是征集不上來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