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的儲存,楊改革小時候在農村看到過儲藏番薯的地窖。要保存過冬也不是難事。
不過那也就是平常老百姓家的儲藏方式,如果官府大規模的儲存,還真的是一個麻煩問題。楊改革也沒見過現代國家級的番薯儲備是怎么弄的。
至于給官員和將士發番薯,這還是一個問題。
用折色把番薯收上來應該不是問題,但是如何發下去是個難題。你給那些官員發番薯,恐怕他們會跳起來罵娘。
楊改革開動腦經,思索著這個問題。思索著后來這番薯是怎么儲藏的,是怎么變成經濟作物的。
徐光啟站出來來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用折色收番薯可行,給官員,將士搭配一些番薯發放,也是可行的,這番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乃是上等的補藥,據說,海外多長壽,皆得益于長食此物,百官們,整日為了大明朝操勞,殫精竭慮,正需要此物來補補,發給官員們番薯,正是顯示了陛下對百官的愛護……”徐光啟從藥理的層次出發,從番薯屬于補藥的理論出發,給皇帝搭配發放番薯作出了解釋,實在是一“強人”。
楊改革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個徐光啟也是蠻牛的,居然能拿出這種理論來,也算是異想天開了。
“啟稟陛下,這純粹是瞎扯,番薯怎么是補藥?還是長壽仙丹?這明顯就是騙人,長壽的仙丹,從來都是用來哄騙帝王上當,以卑鄙手段達到接近帝王為目的,只會誤國壞事,還請陛下不要誤信。”扯到仙丹,長生,扯到皇帝,這就不是好事,很多大臣是天生的反感皇帝尋什么長生不老藥的,搞得一些騙子比他們這些大臣還受皇帝重用,說的話比他們這些官員說的話還管用,官員們當然相當的不爽。
楊改革笑了笑,這番薯是不是補藥不知道,楊改革只記得,這番薯吃多了會放屁,一想到這滿朝的文武早上吃過番薯之后來上班,一個個都蹩著屁,就好笑。
徐光啟也不含糊,立刻反駁道:“啟稟陛下,臣非浪言,據本草綱目記載,這南人用番薯當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藷故也。為何就不是了?陛下,此話可是有據可查的。”這徐光啟明顯是博學多才的,辯論起來,十分犀利。
剛才那個反對的人明顯不是這徐光啟的對手,偃旗息鼓了,這本草綱目是藥理方面的巨著,但是屬于課外級的,不是人人都讀的四書五經,如果是四書五經,當官的都還可以扯幾句,說到本草綱目,如果不是有興趣,讀的人就不多了。
本草綱目?楊改革被這個東東吸引住了。這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本牛書啊!成就巨大。李時珍,上小學的時候學過,楊改革到現在也不會忘記他的名字。這本草綱目里也記錄了這番薯?還寫了他的藥用價值,還能長壽。要這樣說起來,這折色收上來的番薯,還當真可以當作百官的福利發放下去,抵俸祿。
皇帝賜給你能長壽的食物和補藥,你敢說不好?楊改革想起這強悍和牛B的一塌糊涂的理由,就想笑,就好比這日后,用黃金搭檔、腦白金之類給那些公務員發工資。
這可當真是一個很強悍的理由。楊改革覺得,如果推廣番薯實在不行,就可以如此操作。起碼這番薯的種植規模是上去了。等日后那些旱災爆發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這番薯,是救命的好東西,到時候,不用自己用力推廣,他們也會積極的種番薯了。
想到這里,楊改革繃緊的神經,多少松了一些,起碼,這事算是有點著落了。這本草綱目和他的作者李時珍,楊改革覺得自己還是有必要問一問,可是一位牛人和牛書啊!
“徐師傅所言出自本草綱目?可是李時珍寫的那本?成書多久了?”楊改革也不確定本草綱目的成書時間,只記得這李時珍是明末的人,具體是什么年月,就不記得了。如果是和自己同一個時期,李時珍還活著,楊改革不介意收這樣一位大才。自己的人才庫里,又多了一位。
“啟稟陛下,正是,此書正是出自李東璧之手,此書成書大約在五十年前,乃藥理之寶典也,上面所說,自然是假不了的。”徐光啟的知識顯然相當的豐富,準確的回答了崇禎的話。
楊改革嘆了口氣,果然,和自己預想的差不多,自己原本估計,這李時珍就不可能是和崇禎一個時期的人物,應該比這個時間早,現在書都寫成五十年了,這人,估計也早死了。這李時珍,自己是沒有機會再見到了,想到這里,楊改革又是一陣唏噓。
“不錯,這本草綱目乃是一本藥理方面的巨著,朕此前也聽說過,以前沒放在心上,既然今日談到了此書,那么,朕想刊印一些,送予各州縣的醫館,為救死扶傷的大夫們增加知識,增長經驗,或是以備查詢,以此,大夫們能更好的為我大明朝的百姓服務,也算是朕積德,為天下百姓謀點福利……”
楊改革心血來潮,決定要印書,本草綱目作為一本巨著,實在應該推廣,不該埋沒了它的價值。既然自己穿越過來當崇禎,那么,這些華夏民族的瑰寶,就不該埋沒,應該發揚光大,讓世界矚目。
“陛下仁慈……”聽說皇帝要印本草綱目送給天下的大夫,這當真是一件積德行善的大好事,也是聚集天下民心的舉措,皇帝要這樣干,自然沒人反對了,誰腦殘到反對皇帝籠絡民心去了?這可是大禁忌啊!
得一干大臣們的稱贊,楊改革小小的得意一把,番薯的問題,勉強算是有了一個解決的辦法,楊改革也輕松了不少。
“那這推廣番薯的事,就算是定下來了,諸位卿家,還有什么話要說嗎?”
“啟稟陛下,臣想問,這番薯的種從何而來?如何發放到百姓手中?如何栽種?如何防御病蟲?”
有大臣立刻提出實際的操作問題了。
“這……”楊改革傻眼了,自己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都一直在考慮如何推廣的事,把這番薯的種子問題給遺忘了。
好在徐光啟早有準備:“啟稟陛下,此事臣早已有準備,早年,臣在天津試種了不少良種,用荒山種了不少的番薯,就是為了將來有朝一日能大規模的推廣之后,能夠提供種子。”
“這,徐師傅實在是……”楊改革不知道該怎么感謝這為可敬的老人,想得實在太周到了,連番薯的種子都準備好了。這左膀右臂,還真不是白叫的,這為國為民,當真是費盡心思啊!
“啟稟陛下,臣想問一下,徐少保,徐大人有多少種子,這一旦推廣,可是在整個大明朝推廣啊!就算徐少保徐大人準備了種子,也不見得夠啊!”來了一位找茬的。
楊改革也為難了,是啊!這推廣,不說整個大明朝,起碼也是北方幾省,那得多大的面積?得多少種子?徐光啟準備得過來嗎?
徐光啟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推廣番薯一事,宜在北方選取一兩省中的幾個縣,作為試種,一來作為制種的產地,二來為熟悉這番薯的習性,三來熟悉番薯的儲藏等,為明年在我朝北方的大規模推廣做好準備。”
徐光啟果然考慮得很周全,滴水不露啊!計劃,基地,推廣。一步一步,層層推進。
“好!好!好!徐師傅果然是排算周全啊!此事,就按照徐師傅的意思去執行了,此事,也就交給徐師傅負責,當然,徐師傅不必自己親自跑去負責,朕還離不開徐師傅,朝廷還有更重要的事需徐師傅去做,所以只在京城遙控指揮就行了,徐師傅可派一些信得過的人去做就是。”
楊改革連說了三個好,推廣番薯一事,算是定了下來,這下,自己又可以松口氣,勒在自己脖子上的那根繩子,又松了不少,日后有了天災,這抵抗力,也就高了幾分,也就少了些人造反。自己的日子,也就好過些。
徐光啟,果然是個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