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章 天下亂將起,陰館遇張遼

  “按理說,當前的兵力是夠用的,然道太守大人是看出了什么?”程昱問道。

  王嵩道:“沒錯,我之前跟你們說過的太平道,可能就快要造反了。太平道一旦起事造反,必將是一場波及整個大漢天下的的大禍亂,我們雁門郡恐怕也無法獨善其身,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荀彧道:“那么,按太守大人推算,太平道可能會在何時起事?”

  “按我推測,最晚應該不會超過明年三月!可恨朝中豎宦當道,蒙蔽圣聽,時至今日,仍然還在縱容太平道的發展!真令人痛心不已啊。”王嵩扼腕長嘆道。

  程昱荀彧盡皆默然,兩人都是智謀之士,自然早就認同了王嵩的這種推斷。

  十月份,王嵩決定再次擴軍五千,由許褚統領訓練。

  雁門郡士卒的待遇很高,有軍餉還有軍田,因此,征兵令一出,報名者便將各征兵點圍了個水泄不通。

  不出五日,便已經征夠了五千,這還是層層選拔,優中擇優的結果。

  第六天,是成軍集訓之日,王嵩早早地出門前往校場,快要走到校場門口時,突然從旁邊沖出一人,手持長刀站在大路中間,擋住了王嵩的去路。

  “哪里來的賊子,竟敢擋著太守大人去路?”典韋一見有人擋路,就要上前動手。

  “典大哥,且慢!”王嵩感覺不到來人的殺氣,及時地喝止了典韋。

  抬眼看去,攔路者竟是一位長得非常壯碩的少年。

  “太守大人,在下想要從軍,請太守大人通融!”攔路少年將長刀放在地上,向王嵩行了一禮道。

  “哦,征兵時限已過……,”王嵩開口說道。

  “他們不肯收我,我前幾天幾乎去了所有的征兵點!”少年很著急,不待王嵩說完,就搶著回答道,語氣中帶有些憤慨不滿。

  “哦,他們為何不肯收你?”王嵩眼睛微微一瞇,嘴角帶笑地問道。

  “他們,他們都說要年滿十七歲,而我才十五歲。”攔路少年大聲說道。

  “呵呵,你倒是說得理直氣壯啊,你應該知道,這次的征兵年齡限制在17歲到28歲,這也是本太守的要求啊。”王嵩頗感興趣地打量著這位長得很是壯碩的攔路少年。

  “太守大人,恕我直言,請問朝廷可有限制一郡太守的年齡?

  太守大人你自己16歲便就任一郡太守之職,而我現在已經15歲了,卻連個小兵都做不了嗎?”

  “呃……”

  王嵩被噎了一下。嗯,這小子不錯啊,一句話便堵著了自己的嘴!

  王嵩仔細地地打量著這個壯碩的少年,過了一會,才淡淡一笑道:

  “如我所料不差,你早就計劃好了在這里等我說這番話吧?

  至于前幾天,你可能也去過征兵點,但并沒有真心要去報名,或者也根本就沒去征兵報名點。不知我說得對不對?”

  壯碩少年被王嵩說破心思,眼中微露慌亂,但旋即又鎮靜下來,對王嵩道:“確實如此,太守大人如何得知?”

  王嵩哈哈大笑道:“你要是真心想從征兵點投軍,以你的機智,我的征兵官絕對攔不著你。

  而且我看你雖然年少,但身材健碩,舉手投足間,動作敏捷協調,必有過人的武藝在身。我的征兵官不是愚腐之人,只要你顯露出過人的武藝,他們必會破格留用你。”

  壯碩少年的心思被徹底說穿,有些羞赫地抱拳道:“太守大人真是明見萬里,草民班門弄斧,望太守大人海涵!”

  王嵩朗聲一笑道:“你的“明見萬里”之譽(馬屁),本太守愧不敢當。不過今天,若有人說我“慧眼識珠”,我倒是要當仁不讓了,哈哈。”

  壯碩少年一聽,大喜過望,立即大禮參拜道:“多謝太守大人,草民張遼拜見太守大人!”

  “你就是張遼張文遠?”

  王嵩一怔,真是踏破鐵靴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工夫!

  這小子,難怪如此機智,原來竟是張遼!這個在原本歷史上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首!

  “呃……太守大人可是聽說過我?但是……三天前離家時,我才自個兒取字叫“文遠”,太守大人又是如何得知?”

  張遼吃了一驚,知道“張遼”這個名字或許還可以理解,但是,自己三天前離家時才給自己取字為“文遠”。也就是說,普天之下,應該還只有他張遼自己一個人知道他叫“張文遠”!太守大人又是如何得知的呢?這真是太邪門了!

  其實,做為一名“三國迷”,王嵩又何止是聽說過張遼張文遠的大名?簡直是如雷貫耳!

  在原本歷史上張遼先是呂布麾下的悍將,隨呂布不斷轉戰各地。自呂布戰敗身死后,張遼便投身曹操,南征北戰,立下無數功勛。其人個性沉著冷靜、堅毅果敢,戰場判斷敏銳,能統籌全局。被稱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首。

  “唔,這個嘛,我曾經聽我出山前的師父說起過……”

  王嵩再次甩鍋給那個子虛烏有的師父。不過這樣一來,也導致后來人人以被王嵩的神仙師父提起過為榮。

  后來的很多武將投奔王嵩之后,都會找機會跟王嵩弱弱地問上一句:不知尊仙師可曾提到過俺?。

  直到后來王嵩被問煩了,統統以“天機不可泄露”為標準答案,才剎住了這股群內“不正之風”。

  甩鍋之后,為了轉移張遼的注意力,王嵩轉身對典韋道:“典大哥,幫我試試他的身手如何。”

  “好呢!”典韋答應一聲,提了雙鐵戟上前,對著張遼就是一戟!

  張遼閃身避過,用腳尖一挑,地上的長刀便到了手中,長刀順勢一抖,便直奔典韋小腹刺來,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好!”王嵩忍不住大聲叫好起來。

  張遼與典韋大戰了三十余招,漸漸體力不支。王嵩恐怕典韋誤傷了張遼,連忙叫停。

  看著氣喘吁吁卻還想再戰的張遼,王嵩笑了笑安慰道:“文遠不必氣餒,你才十五歲,武藝尚未大成,后續還會有較大提升空間。才十五歲便能在我典大哥手下支撐三十余招,已是難能可貴了。”

  頓了一下,王嵩又加重了語氣道:“文遠之才,不止在武藝一途,我看你沉著冷靜,心中自有方寸,如果多學學兵法戰策,假以時日,必成統帥之才。”

  張遼一聽,大喜過望,跪地謝恩道:“謝太守大人指點,草民張遼,愿為太守大人效犬馬之勞。”

  王嵩趕忙翻身下馬,扶起張遼哈哈大笑道:“文遠不必客氣,你我年歲相當,以兄弟相待即可。”

  隨后王嵩安排張遼在典韋手下做親兵軍侯,統領400名輕騎兵。

  回府之后,王嵩又將自己默寫的來自后世的孫子兵法,抄錄了一份,傳給張遼并對其悉心講解。

  關于孫子兵法,在古代雖有傳世,但只在極少數將門世家流傳,被奉為將門秘莘,而且一般都不是全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直到1972年山東銀雀山出土的古代竹書孫子兵法,才較為完整(但仍不是全書)。

  王嵩對張遼的知遇和刻意載培,讓張遼非常感恩,也使得張遼終其一生,都將王嵩視為恩師。

  經過半年多的持續發展,樓煩的煉鋼高爐,也建多了十幾座,平均每天的產量,都在3000公斤以上,所煉出來的鋼鐵,質量也越來越好。

  有了鋼鐵后,兵器,鎧甲,箭頭等等軍事裝備,都得到了全面升級。

  500名重騎兵的戰馬和騎士也都已經披上鋼制鎧甲,鋼甲比鐵甲要輕很多,而防御能力則更強。

  期間王嵩又將后世帶來的十字弩,取下瞄準鏡,讓工匠仿制,但由于材料工藝問題,有效射程不到30米,差不多只是自己帶來的原裝十字弩一半的射程。戰場殺敵,還不如弓箭。

  看來,還得等以后能生產出符合要求特種鋼后,才能裝備從后世帶來的這種十字弩了。

  大亂將起,為防不測,王嵩寫信給趙云,說天下將亂,真定已經很不安全了,讓趙云勸說師父師叔都搬到雁門郡來。

  十幾天之后,來到雁門的,卻只有趙云一人。

  據趙云所說,李彥和童淵見各自徒弟武藝都已練成,便相約去游歷天下去了。

  師兄弟久別重逢,歡喜異常。王嵩召集主要文武官員,為趙云接風洗塵。武將之間免不了有爭勝之心,酒足飯飽之后,又是相約比試一番。

  幾輪比試下來,王嵩發現趙云雖然只有16歲,但其武藝已經僅次于典韋、關羽、和許褚三人,而與張飛差不多,比張遼和高順都還要強上不少。

  趙云現在年僅16歲,武藝尚未大成,力氣也未到頂峰,應該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張飛,趙云和張遼,都還年輕,屬于成長期)

  王嵩遂以趙云為都尉,在關羽手下領500騎兵。

  至十二月,太平道更加瘋狂,稍有見識的人都知道天下將亂。許褚,張飛,關羽等人紛紛將自己家人都接到雁門郡來避亂。

  王嵩又寫信一封給蔡邕,告訴蔡邕,陳留已經不安全了,必須盡快將蔡琰接回洛陽!

  此時衛仲道已死,與蔡琰的婚約也自然解除了,因此,蔡琰也終于擺脫了原本歷史上的凄慘命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