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九章 拆墻

  www.52bqg.info,重生于康熙末年!

  尋找接替錢陳群之人,曹颙一時也沒有合適人選,就請父親拿主意。他原以為父親向來重視孫兒們的學業,定會再尋個名儒,沒想到這次尋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一個老舉人。

  曹颙不解,曹寅說了原由。

  原來,這錢陳群雖已辭館,但還要留下幾分余地。若是他這科名落孫山,還可以到請回曹家再教幾年。

  錢陳群的學問,曹寅是曉得的,即便如此,也不能篤定他定能榜上有名,可見這會試真是獨木橋。能夠考上舉人資格的,哪個不是熟讀四書五經,到了會試這里,二十取一。

  聽到這個,曹颙倒是有些擔心曹項。

  曹寅聞言,搖搖頭,道:“無妨,八旗雖與漢人一通參加會試,但是取中的比例多些。就算一科未取,下科也差不多了。”

  說起科舉取士,曹颙想起一事。按照規矩,這六科掌印給事中,同翰林院與御史一樣,都是要進士出身,才能任職。

  曹颙從內務府總管到六科.給事中,卻是有些不合規矩。不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康熙乾綱獨斷慣了,也沒有人敢.質疑天子的用人方式。更不要說曹颙并不是“幸進”,而是貶職到掌印給事中位上。

  官場上那句老話,“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也只是老話,不是還有“賜進士出身”這樣的恩典么?

  月末,送走了錢陳群。

  除了該奉上的館修,曹颙還使人專門去京城的書.店中,買了不少“四書五經”集注之類的書,送給錢陳群。這些書多是名家所出,價格昂貴,既能代表心意,又少了銅臭味。

  錢陳群雖沒有怎么表達謝意,但是望向曹颙的眼.神已經不同。若不是曹颙比他年紀還小,他就要奉曹颙為伯樂。

  曹颙這邊態度親近,心里曉得,這不過是投其所.好罷了。

  轉眼,到了十月初一。

  圣駕不在京,在.大朝會也免了。戶部卻來了個熟人,那就是曹颙的昔日同僚王景曾。今年他可是流年大吉。二月里打從三品的太仆寺卿任上升為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眼下又升為正二品戶部右侍郎。

  在戶部本堂見到曹颙時,王景曾看著溫煦,但是望向曹颙的目光已經完全不同。要知道,在太仆寺衙門時,兩人雖平級,卻是以曹颙為掌印堂官,如今真是時過境遷。

  曹颙見狀,心里有些不舒坦,卻不是為自己個兒。

  這個王景曾有幾斤幾兩,兩人共事時曹颙已經清楚。不過是借光家族的光,出自相府,官宦世家,幾輩子聯姻下來,這官場的門路通達,又是進士出身,就算什么政績沒有,每次考評都是“卓異”,這官升得當然快了。

  可憐唐執玉,才是真能臣,卻是因為出自寒門,這幾年功績不少,卻仍在太仆寺少卿位上。

  在外人眼中,怕自己跟那個王景曾一樣,都是借光上來的。

  到了十月,京城這邊關于西北的消息越來越多。好像是西北兵力不足,要從八旗里增兵,沒一佐領內抽三丁,年底前趕赴西北。

  現下滿、蒙、漢八旗佐領數四百出頭,這樣算來,抽出的八旗兵,也沒有多少,不過一千五、六百人。不過,引起曹颙關注的,是三丁中,一人為鳥槍兵。

  鳥槍,曹颙小時候惦記許久,進京后尋了機會就看過了,大失所望。

  兩米多長,幾十斤重,上彈丸需要時間間隔。用于守城與陸戰還好,用于追擊與騎射很是不方便。

  不知道歐洲的火器發展到什么地步,曹颙上輩子平素愛看的也都是自然、地理、游記什么的,對于戰爭史、兵器史真是只是皮毛。

  但是他也不擔心,因為據他所知,這西藏雖被準格爾占了,但是總有收復的一日。等到西邊再亂時,已經是乾隆年間。

  他如往日一樣,八旗子弟卻有不少沸騰的。

  連曹頌每每說起西北軍事,都兩眼發亮,躍躍欲試。去河南府一趟,殺了幾個人,使得他的氣質帶了幾分兇悍。

  不過這些,他卻不愛提。按照他說的,沒什么意思,只有征戰邊疆,追敵與國門之外,才是真英雄。

  曹颙聞言,只是一笑了之。

  不管什么時候,戰爭都來的都是傷痛,無關勝負。尤其是在冷兵器的今日,戰爭就是比拼財力與人命罷了。

  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十六阿哥過來尋曹颙的時候,提起京城的備戰氣氛,也是嘆息不已,絲毫沒有欣喜。與曹颙不同的是,他將銀錢掛在嘴上,每次望著曹颙的眼神,都是熱辣辣的,讓曹颙覺得寒毛聳立。

  不是每個人都有曹颙這般淡定,這日曹颙休沐,永慶過來說話,說的就是這西北戰事。

  他已經出了孝期,還沒有補缺,看來就是惦記西北戰事。

  曹颙想到即將顯赫的“大將軍王”,與睚眥必報、多疑的四阿哥,只覺得頭疼。因十四福晉的關系,永慶只要跟著出征,自然而然就要列到十四阿哥嫡系中的嫡系。

  聽著永慶說起西北,兩眼放光,曹颙猶豫了一下,道:“先別說西北,十四爺那邊,永勝是什么意思?”

  在外人眼中,十四阿哥是康熙如今最寵愛的皇子之一。雖說他沒有隨扈熱河,但是他的嫡子弘明卻是被康熙帶在身邊的。

  諸位皇孫中,有此殊榮的,只有弘皙與弘明。

  儲位空懸,十四阿哥前兩年又活躍,對于妻族完顏家,自然不會放過。

  更不要說,完顏家也八旗大戶,除了子弟入朝為官,這姻親故舊也是遍及京城內外。

  永慶曉得曹家是“帝黨”,曹颙向來謹慎,從不摻和奪嫡之事。因此,就算十四阿哥在他面前說什么,他也從不再曹颙面前提及,不愿讓好友為難。

  眼下聽他如此發問,永慶道:“有福晉在,永勝還能如何?只是他始終沒有忘記我入獄之事,對十四阿哥沒有援手始終有些怨憤。”

  完顏家嫡支長房這輩,永慶雖仕途不顯,妻子卻是傅爾丹的外甥女;永勝是族長,地位也非同一般;永佳是簡親王府繼福晉。

  雅爾江阿愛男色不假,但是這幾年在外頭“金屋藏嬌”,在王府最寵嫡出小格格,是眾所周知的。因這個緣故,從沒有人質疑永佳這個繼福晉在府中的權威。

  根據曹佳氏與曹頤那邊聽說的,永佳在簡親王府不僅是福晉地位穩固,就是簡親王那個外宅的“外寵”,也不敢挑釁這位正房。

  有這樣的三兄妹在,十四阿哥要是放過伯爵府,就不是他了。

  “怨憤都藏在心里無用,在外人看來,永勝還是十四爺的嫡系。勸勸永勝,尋個機會,發作一番,要讓外人也曉得這其中的矛盾才好。”曹颙想了想,說道。

  永慶曉得曹颙并不是多嘴多舌之人,聽他這般說,猶豫了一下,道:“孚若,你就這么不愛好十四爺?要是八爺再時,說起人望沒有哪位皇子阿哥能與之比肩。八爺薨了,立嫡立長立愛,三三之數。”

  立嫡,就是皇長孫弘皙了。他雖是二阿哥庶子,但是因二阿哥是元后所出,在那些捍衛嫡長制的老夫子眼中,他這位皇孫比那樣庶出皇子更名正言順。

  立長,就是三阿哥。在八阿哥薨后,他呼聲最高的。畢竟弘皙那邊還有受二阿哥拖累,十四阿哥年齡有限,根基不足。反之三阿哥,名聲最佳,分府理事多年,也多有功績。沒想到,一個“孟光祖案”出來,就使得他元氣大傷,之前的恭謹都顯得“虛偽”了。

  立愛,說的就是十四阿哥。

  年近而立,皇孫阿哥都十幾歲了,早已封了爵,卻還沒開府出宮,這滿清開國以來,只有這位十四阿哥。加上德妃執掌后宮,使得不少人以為十四阿哥仍留在宮中的緣故,就是因為他是未來的儲君。

  “善余,十四阿哥性情如此,你是曉得的,并不是可共富貴共患難之人。近生怨,就算登上那個位置,還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一說;若是沒有登上那個位置,其他阿哥上位,也少不得清洗異黨。左右都不討好,還不若早做打算。”曹颙說道。

  永慶雖是好友,但是對于四阿哥、十四阿哥他們的未來,曹颙也不愿多說。禍從口出,有八阿哥薨世在前,要是有哪位阿哥異軍突起,奪了原本屬于四阿哥的大位,曹颙也不會太奇怪。

  只是,他心里不希望那人是十四阿哥,因此找到機會,能拆墻就要拆墻。

  永慶性子實在,自是曉得誰對自己真好。聽了曹颙這番話,他連連點頭,道:“還是孚若想得周全,我心里也是想避著他的,只是礙于親戚情面,不得不應付。我明兒就去見永勝,定要勸他如此了事才好……”

  方家胡同,簡王府外宅。

  楊子墨坐在帳子里,拿了帕子,不停地咳著。韓江氏進了屋子,聞著這滿室藥味,已經唬的變了臉色,上前就要撩開帳子,卻是被楊子墨出言止住。

  他自打入秋,身子就不太舒坦,韓江氏來看過幾遭。后來楊子墨說要靜養,不許韓江氏再來。

  沒想到這一病,就病了兩個月。

  楊子墨不見韓江氏,不是因待這個妹妹感情淡了,而是因為病重,不愛化妝,露出男人行跡,不好見人。

  如今拖了兩個月,什么好藥都吃了,太醫這邊只是搖頭。

  他自小入了戲班,早年為了嗓子、為了“楊柳面”、“蛇腰”,被老板喂了不少藥。又從十來歲開始承歡,而后又遇到變故,這身子早已經千瘡百孔。

  進京這幾年,雅爾江阿雖尋醫問藥,百般為其調理,也強不過命數。

  眼看大限將到,他求過雅爾江阿,才得以將韓江氏接來見面……

最后一天雙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