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虎骨(下)

  www.52bqg.info,重生于康熙末年!

  除了恩賞曹颙,雍正還議了戶部的幾件公務。其中就是有一條,免四川與陜西康熙六十年以前未完的錢糧。

  名義上是興兵以來,累兩省地方甚多;實際上,誰都能看得出來,這份恩典,只為一人故。

  如今各省,都在清查虧空,只有陜西、四川官員,得以幸免。

  除了十三阿哥早就曉得此事,其他人還是頭一回聽說。

  雍正對年氏一門的隆寵,眾所周知。

  外有年希堯、年羹堯兩位封疆大吏,內有登上貴妃位的年妃,年家隆起之勢,銳不可當。

  皇后嫡子早夭,雍正諸子中,年貴妃所生皇子雖才三歲,沒有敘齒,但是出身最為顯貴。

  若不是前面還有個被康熙教養過的弘歷在,這個小阿哥就是皇太子當之無愧的人選。

  就算弘歷被先皇教養過,到底能如何,還是兩說。

  雖沒有人現在就站隊。但是關系到年家的事情時,眾人都要思量再思量。

  同封公晉爵這些恩寵比起來,減免兩省錢糧,這樣的恩典,就有些過了。

  旁人還不覺什么,隆科多心中則開始冒酸水。

  同樣是外戚,他是皇上的舅舅,出身佟家,又在皇上登基時盡了大力的,卻是與年羹堯一起加太保。他不過是繼承祖上爵位,襲了一等公,年羹堯是封二等世襲輕車都尉,旬幾又封三等公。

  如今又因年羹堯的緣故,保全陜西、四川兩省官員。

  年羹堯何德何能,被皇上推崇至此?

  只是隆科多素來有城府,心中再不滿,也不會在人前顯露。

  少一時,戶部官員跪安,御前只剩下幾位大學士與兩位總理事務親王。

  “先皇大殯在即,監察御史年熙上書請除豁山西、陜西樂戶賤籍,此乃恩澤百姓之舉,諸位覺得如何?”雍正帶著幾分期待,開口問道。

  山西、陜西樂戶賤籍,是永樂年間,對建文舊臣的處置。

  本是清貴之門,忠臣后裔,卻是要罰入“賤籍”。女子世代為娼,男子也只能從事“賤業”。子子孫孫,生不如死。

  年熙上折子“除賤為良”,也算是“撥亂反正”。

  雍正本就是重視民生的皇帝,對于此施恩百姓、青史留名的善舉,自是打心里贊成。

  十三阿哥與他兄弟多年,曉得他的脾氣秉性,待他問完,就帶頭出面附和。

  眾人見狀,也跟在十三阿哥后,贊成此事。

  隆科多低著頭,嘴里也說著附和的話,眉頭卻不禁皺起。

  又是同年家相關的事。

  年熙已經休假旬月,不在衙門中,怎么突然想起上折子?

  他一個浙江道監察御史,怎么進言山西、陜西的事來?

  隆科多才不相信,年熙一個病秧子能這般勤勉。在他眼中,這善舉是皇上欲加恩百姓,之所以托年熙之名,不過是白給年熙一份功勞。

  雍正見眾人附和,心情大好。便金口玉言敲定此事。

  又議了半個時辰,說了幾件朝廷大事。多是圣心獨斷,眾人唯唯。

  等眾人從御前退下,十三阿哥便出宮往戶部。

  如今,他不止執掌戶部三庫,還總理戶部。到了戶部,他就直接過來尋曹颙。

  陜西司、四川司都是曹颙制下,之前皇上下令,追繳虧空,這兩司司官忙了旬月的功夫,整理兩省舊賬,這一句“清免”,就使得這些人做了白用功。

  曹颙這個主官,除了傳達皇上旨意,還要留心眾人的情緒。

  官場上,雖上下級尊卑有別,制度森嚴,但是若是上下關系不協調,也影響辦事效率。

  曹颙出仕多年,自有一套御下心得,同僚關系處理得還算融洽。

  除了人際關系,他就要頭疼陜西、四川兩省的支出預算。這兩省康熙六十年之前的錢糧免了,但是今明兩年的支出缺半點不免。有些地方,如河工、屯田還要加大支出。

  曹颙坐在幾案后,正看著面上兩省賬冊頭疼,就聽到外間司官道:“下官見過王爺,給王爺請安。”

  而后是十三阿哥的聲音:“衙門辦公之地,無需大禮。”

  隨著說話聲,就見十三阿哥從外間見來。

  曹颙見狀。忙起身相迎。

  十三阿哥掃了眼他的案牘,笑著說道:“曹侍郎,是否為陜西、四川兩省的課銀發愁?”

  這間屋子,除了窗下的長幾案,在北墻矮炕上,還設有座位。

  曹颙請十三阿哥上首坐了,自己下位相陪,親自奉了茶,而后方道:“正想著尋王爺援手。今明兩年陜西、四川劃銀甚多,若是單憑康熙六十一年的課銀,入不敷出。而且,王爺也知,這兩省去年課銀,并未全入國庫,有大半直接入了地方藩庫。”

  十三阿哥吃了兩口茶,撂下茶盞,道:“難為你,既忙著推廣良種,還不忘留心這一攤。放心,皇上已有安排,今年茶課、鹽課徽銀直接入國庫,以補陜西、四川兩省賦稅之不足。”

  曹颙聽了,訝然出聲。

  這茶、鹽兩課徽銀。每年有四百多萬兩銀子左右的進賬,過去都是入內庫,供宮里開銷。

  像皇上出行,修繕行宮,賞賜蒙古諸王什么的,都是從內庫拿銀子。

  據曹颙所知,現下內庫也沒銀子。

  如今,將這份大頭收入轉為國庫,內庫怎么辦?

  十三阿哥看出曹颙的疑惑,笑著說道:“這豐盈內庫的責任,少不得落到十六弟頭上。皇上說了。十六弟是有才干的,只是早年被皇阿瑪寵的,素來憊懶。往后他想要享清閑,怕是不能。”

  這關系到皇上與宗室的遠近親疏,曹颙不好多言。只是想到十七阿哥封了郡王,隨后就點了禮部,頗有與三阿哥分權的嫌疑。

  雍正重用這幾個兄弟,也不是沒有緣由的。他能信賴的人,實是有限……

  臺基廠,廉郡王府。

  初瑜到時,才曉得今日八福晉邀請的不止是李氏與她,還有七福晉。

  見過主人八福晉,初瑜少不得與嫡母大禮相見。

  七福晉拉了她,讓她在自己身邊坐下,望向八福晉的目光則帶了幾分狐疑,笑著說道:“真是可巧,我們娘倆在弟妹這見了。”說到這里,又轉過頭來,對初瑜道:“你這孩子,這兩日起風呢,也不說加件衣裳。”

  “出來前見太陽還足,就疏忽了。”初瑜輕聲回道。

  八福晉見她有維護之意,抬著下巴道:“行了,七嫂,我這兒難道就是登不得門的,還會吃了你家大格格不成?”

  “瞧你這張利嘴,都大多的人了,還半句不肯讓人。”七福晉聽她說得直白,不好接話,笑著說道。

  “七嫂真是偏心,我這還什么都沒說,就要叫我讓人了?”八福晉亦是笑吟吟,眉眼間卻帶了幾分剛強與果決。

  七福晉見她越說越沒譜,但笑不語,只是心中琢磨八福晉請自己與初瑜過來的用意。

  八福晉見她當閉嘴葫蘆,就轉向初瑜道:“大格格如今倒是貴人事忙,我想請都請不來。都說你家太夫人是個和善人。怎么就偏偏想起給我沒臉?難道我這破落戶,就入不得你們眼不成?”說到最后,已經帶了幾分薄怒。

  初瑜見狀,忙站起身,道:“八嬸勿惱,都是侄女的不是。自打正月來,我家老太太身子就不好,這兩個月一直在家將養。不單單是嬸子這里,旁人家也是不去的。我們額駙身上又有差事,前些日子不在京里。侄女雖有心過來給嬸子請安,也抽不開身,這才延遲到今日,給嬸子來請罪。”

  八福晉聽了,神色稍緩,道:“你們老太太病了,怎么外頭沒聽說?”

  “也是宿疾了,只請太醫開了兩個方子將養。”初瑜回道:“我們老太太吩咐了,不叫聲張,不愿在這個時候生事。”

  她的話說的雖隱諱,卻也點出李氏處境尷尬與為難。

  八福晉聞言,這才將心中的怨憤壓下。

  她擺擺手,打發丫鬟婆子們下去,而后對初瑜道:“你家太夫人到底身份不同,就是新皇跟前,也當有幾分體面。若是她能出面為李家求個情,皇上還能巴巴地抓著個奴才不放?這都過了兩個多月,你們夫妻倆倒是待得住,就不怕背了薄待舅家的惡名?”

  七福晉在旁,不由皺眉。

  八福晉盡量平和,但是話中對曹家諸人也多有指責。又是當著她這個岳母的面,說了她的女兒、女婿與親家,很是失禮。

  若是單說她與曹颙,初瑜也就不多話了,畢竟八福晉是長輩。可是說到婆婆身上,她身為子媳,也不好干聽著,便為李氏辯解道:“我家老太太是外命婦,沒有宮中懿旨,連宮里都進不去,更不要說御前。”

  八福晉“哼”了一聲,不以為然:“誰不知道,十六阿哥是你家的常客。若是李氏真有心為李家求情,豈會沒有法子?”

  她向來傲氣,丈夫死后,說話更無顧及。

  聽初瑜維護婆母,她先前壓抑的不忿,又涌了出來,語氣就帶了幾分不客氣。

  初瑜是晚輩,雖惱她的失禮,也不好與她拌嘴。

  七福晉見初瑜為難,挑眉道:“弟妹,還請慎言!就算你心里不痛快,也沒有當著你侄女念叨親家老太太不是的道理。若是有一言半語傳出去,外頭還以為是我們大格格不敬家姑。”

  八福晉曉得自己失言,訕訕道:“我又不是成心的,還不是為李家的事著急。不管曹家太夫人身份如何尊貴,明面上還是李家出來的姑奶奶。這個時候,她不幫李家,誰幫李家?”

  關于李家的事,七福晉只是聽說兩句,因此含糊著勸道:“弟妹既曉得這個道理,就該知道這個時候,心里最難過的還是親家老太太。若不是擔心李家,她也不會說病就病了這許久。既是關系到朝廷的事,就不是咱們女人當問的。弟妹也放寬心,你不過是心疼女兒女婿。侄女婿還在讀書,祖父辦差不利,怎么也不會牽扯到孫子頭上。”

  八福晉聽了,哪里放心得下,嘟囔道:“皇上要殺雞駭猴,這李煦的罪名能輕了?若是無人周旋,牽連到子孫頭上也不稀奇。”

  七福晉道:“既是曉得皇上的意思,弟妹還要出面張羅,豈不是火上澆油?”

  八福晉聞言,頓時無語。

  這些厲害關系,她豈能不知。只是因牽掛養女,到底還是“不忍心”,才無法袖手旁觀。

  初瑜見兩人說到這里,也跟著說道:“是啊,八嬸,我們老太太不敢輕動,也是顧及此處。皇上正對李家憋著火,這個時候實不宜橫生枝節。李家有嬸子的女兒、女婿,也有我們老太太的侄子侄孫子,誰會不拉扯一把呢?”

  八福晉被她們母女說得泄了氣,不復之前的理直氣壯,道:“如此,就真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她有些沮喪,沒有心情閑話家常。

  七福晉見狀,便告了個罪,攜初瑜一道出了郡王府。

  “難得你出來一趟,跟我家里去坐坐。”七福晉攜初瑜的手,道:“昨兒宮里召了我帶你七妹妹進宮,想來不久,就有指婚的旨意。”

  說話間,她拉著初瑜,上了她的車架。

  “七妹妹明年才及笄,現下議婚太早了吧?”初瑜想起自己這個異母妹妹,自己出閣前才出生,比妞妞才大一歲,道。

  “不早了,你當年也是十四歲指的婚。今年選定人家,明年出嫁,正是好年紀。現下皇上看重你阿瑪,只盼著七格格有福氣,指個京城的勛爵子弟,省得到蒙古吃苦。”七福晉道。

  自打五格格出嫁后,七福晉身邊寂寞,就帶了七格格在身邊教養,所以對這個庶女,也有幾分真心。

  初瑜想著自己出嫁的姊妹三人,兩人留京,比照其他王府,已經幸運太多。七格格要是也留在京里,那就是無上恩典了……

  馬車剛進東江米巷,就見有管事迎上來,隔著簾子道:“福晉主子,宮里來人了,王爺讓奴才來迎福晉回府。”

  七福晉聽了,心中驚詫,轉頭對初瑜道:“莫非是七格格指婚的旨意下來了,怎么這么快……”

  王府前廳,陳福不見七福晉,笑著對七阿哥,道:“要不,王爺先接旨?”

  七阿哥道:“如此也好。”隨即,就帶著幾個兒子跪接旨意。

  陳福正色宣旨:“封和碩淳親王允佑女為郡主,婿三等公年羹堯子年熙為和碩額駙,欽此!”

小聲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