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勢同水火

  www.52bqg.info,重生于康熙末年!

  等七福晉與初瑜兩個。乘坐馬車到二門外下車,雙雙趕到王府前廳時,陳福已經宣完圣旨走了。

  七阿哥的臉上不見喜色,使得弘曙兄弟幾個也都惴惴不安。

  將眾人都打發下去,弘曙方低聲問道:“阿瑪可是覺得年家太招搖了?”

  父子多年,對于七阿哥謹慎處世的性子,他這個長子也心知肚明。

  年家是外戚,又是正當紅的顯貴。與他們家結親,不用送女兒去蒙古吃沙子,擱在其他王府,多半是覺得歡喜。

  然,七阿哥行事向來低調,倒未必樂意結這門親。

  七阿哥抬起頭,將四個字擱在肚子里,沒有說出來,那就是“盛極必衰”。

  五格格的婆家,也是滿洲勛爵,公爹早年為封疆大吏,現下又如何?越是惹眼的人家,起伏越大,家族興衰。只是帝王喜怒之間。

  這會兒功夫,七福晉與初瑜到了。

  弘曙見狀,忙躬身給嫡母見禮。初瑜跟在七福晉身后,也給七阿哥請安。

  七福晉叫他起了,視線卻落在香案上的黃綾圣旨,帶著幾分激動問道:“王爺,可是七格格指額駙……”

  七阿哥點點頭,道:“正是,封了郡主,指給年羹堯嫡長子年熙……”

  聽到“年熙”時,七福晉與初瑜兩個都詫異出聲,皺起眉來。

  七阿哥見狀,曉得有異,叫眾人坐了,而后問道:“福晉,可是有什么不對?”

  七福晉猶豫一下,道:“有些內宅女眷里傳的閑話,也不知是真是假……都說這年家大公子,八字極硬,幼年克母,少年時隨父上任,克死了繼母所出的小兄弟,還差點克死年羹堯,后來父子分開,才使得年羹堯逃過一劫;前幾年說親,都下了大定了,又克死了人家沒過門姑娘……”

  對于八字什么。七阿哥是不信的。

  他在宮里長大,見過的鬼蜮魍魎多了,自不會像無知婦人那樣迷信八字五行之說。

  不過無風不起浪,從這閑話中倒是能聽說年羹堯與年熙父子關系不算相諧。就算是之前父子關系好,也有人希望他不好,要不然也不會出現“父子相克”這樣的閑話出來。

  七阿哥的心,莫名安了許多。

  見初瑜也憂心碌碌的模樣,七阿哥轉過頭,問道:“你也聽過這些閑話?”

  “前幾年聽過一句,沒有額娘聽到的詳細,還聽說年羹堯繼夫人與年熙關系有些疏離,具體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女兒擔心的,是年熙這幾年沒有斷藥,前幾日年家老太爺還從額駙這討了虎骨過去。”初瑜說道。

  聽了這話,不僅七福晉著急,連七阿哥與弘曙也都有些動容。

  可是圣旨已下,不管對方是否如何,誰敢違旨……

  氣氛有些沉重,初瑜道:“具體如何,還不得知。許是年家老太爺疼惜孫子,比尋常人家嬌貴一些也是有的。”

  不過是安慰的話罷了。七福晉見七阿哥不說話,對初瑜道:“回去跟額駙仔細打聽打聽……若是……咱們也打聽著,尋個好大夫是正經……”

  王府這邊,除了安排七格格待嫁,能做的,也只有這個。

  初瑜點頭應了,少不得又說了幾句好話,寬慰七福晉幾句。

  見七阿哥與七福晉都沒精神,初瑜便沒有多待,陪著說了幾句話,就先起身出府了。

  曹府,蘭院,上房。

  曹颙穿著補服,坐在椅子上,跟李氏說了今兒封世爵之事。

  李氏聽了,不勝歡喜,最開心的,不是家族中又多了一個子孫得以傳承的爵位,而是兒子的善政,使得成千上萬百姓避免流離失所,凍餓而死。

  “你父在時,就愛惜百姓。如今我兒青出于藍,你父在九泉之下,亦會欣慰。”李氏想起亡夫,紅著眼圈說道。

  曹颙見她清減許多,也是動容,道:“兒子不求飛黃騰達,只盼著能積幾分福祉,保佑母親長命百歲。讓兒子能孝順母親膝下。”

  李氏看著兒子擔憂的眼神,頗為不忍,含淚點頭道:“颙兒不用擔心,我雖沒什么大用,總算還能幫你與媳婦看看小孫子。總要等到颙兒封閣拜相,長生、天佑他們幾個娶妻生子,我才能安心。”

  說到這里,她淚眼朦朧,道:“這些日子,老想起你小時候。那時老太太與你父親都在,你姐姐還是個黃毛丫頭,我接了你到身邊,使人送你去家學,沒幾日就中暑了……后來老太太接了你去,再后來,你被拐了,我的心肝都要碎了……我知道這些年,這個家拖累了你,你本是喜歡自在的性子,卻為家族的緣故,小小年紀就進京當差,還要操心這一大家子人……我怎么舍得讓我兒再受累……你只要好好的,保全自己個兒。就是對我最大的孝順……”

  “母親還年輕,因何這般感傷?想想小弟,再想想天寶,哪個是能離得了母親的?”曹颙勸慰道。

  母子兩個正說著話,就聽到廊下丫鬟的請安聲,是初瑜回來了。

  李氏忙低下頭,用帕子拭去眼角的淚,在抬頭上,臉上只剩下歡喜。

  初瑜進了屋子,就覺得氣氛有些沉重,但是婆母臉上又帶著歡喜。

  她心里有些糊涂。面上不顯,同婆母交代了與八福晉見面的情形,對于偶遇嫡母,回了趟娘家也提了一句。

  當然,像八福晉吃噠李氏不是、譏諷曹家母子的話,初瑜按下沒說。只說八福晉為李家著急,沒有頭緒才四處撞鐘。如今聽了七福晉同她的勸告,已經答應暫時先不動,等江南那邊的消息。

  李氏聞言,松了口氣,道:“如此,甚好。她雖與李家有姻親,畢竟是郡王福晉,這般大剌剌的為李家說項,還要使得你舅舅多了私結宗室的嫌疑。”話說出口,才想到八福晉如今寡居,說“私結”有些不對勁,忙改口道:“總之就是不妥當。”

  都是自家人,曹颙與初瑜也不會多想什么。

  李氏不愿兒子、媳婦老想著李家的事,岔開話提及曹颙封爵之事。

  初瑜聽了,亦是歡喜不已,心中想著不知道這世爵以后會落到恒生與天寶哪個頭上。一個是她懷胎十月生的,一個是她長子被帶走后的寄托了全部母愛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她笑瞇瞇地看著丈夫,心中生出幾分驕傲。

  京城權貴人家的女眷,往寺廟里捐幾個香火錢,臘月里施上半月粥,就覺得是做了大善事。她的丈夫,卻是推行良種,活天下萬千百姓。

  歡喜之下,七格格的事顧不得問。

  等夫妻兩個陪著李氏用了晚飯,回到梧桐苑后,初瑜才說了七格格指婚年熙之事。

  曹颙聽了,有些愣神。

  他畢竟不是清史專家,對于雍正朝的歷史,只曉得幾個顯赫的人名罷了。對于年羹堯家族,也只是曉得皇上家恩過甚。過后又翻臉無情。

  至于年熙壽元幾何,娶了誰家姑娘做嫡妻,曹颙怎么曉得。

  “上回去年家,只見到老爺子,沒見到年熙。看著老爺子精神還好,想來年熙當無大礙。”曹颙想了想,道。

  他這回,卻是失算。

  年遐齡人老成精,心中如何想,怎么會露在臉上。

  初瑜聞言,卻是松了口氣,撫著胸口道:“若真是如此,那真是菩薩保佑。這些年,朝廷推崇禮教,即便是宗室格格,也鮮少有再嫁的。若是指得額駙身子不好,七妹妹就要遭罪了。”

  現下看來,雍正與年羹堯這對君臣相得,也算是一段佳話。

  不僅年羹堯自己封公,又加恩他老父與長子身上,若說雍正是作態,也不像。

  只是這份真心實意,遇到什么變故,使得他改變心意,將年羹堯一貶到底,最后殺之。

  看來,這世上最不可信的,就是帝王的恩寵……

  雍正加恩臣下宗室的好心情,并沒有延續幾日。

  兩日后,是仁壽皇太后圣壽節。

  按照規矩,有禮部安排王公貝勒、文武百官,到太后宮外行慶賀禮。

  慈寧宮雖已修繕一新,先皇遺妃也相繼安置,但是太后卻不肯移宮,仍住在永和宮里。

  就是“仁壽”這個尊號,也是雍正自說自話地加到太后頭上,她本不肯受。

  自打新皇登基禮前,母子兩個撕破臉后,就再也沒有相見過。

  雍正為顯“孝心”,每日到永和宮請安,也是選了寅初(凌晨…)過去。這個時候,太后尚未起身,雍正不過是在殿外行禮,走個過場。

  一來二去,也有些母子不合的閑話傳出來。

  如今到了圣壽節,這宗室百官的朝見禮,卻是免不了的。

  十三阿哥作為說客,前兩日就到了永和宮,請太后給皇上留幾分體面,接受宗室百官朝賀。

  太后這回,卻是說什么也不肯再妥協。即便十三阿哥提及十四阿哥,也沒能使得太后改變心意。

  “他若不怕身后罵名,盡管處置自己的親弟弟。他不是只認隆科多為親舅舅么,本宮哪里有資格為太后?就是他心里,也沒有當本宮為太后過,何苦還要在人前裝模作樣?”太后的話尖銳中透著刻薄,還有濃濃的恨意。

  十四阿哥回京三個多月,哪里是能瞞住的。

  她已經曉得十四阿哥被拘景山之事,先前讓十三阿哥帶話給四阿哥,想要見小兒子,被四阿哥拒絕。

  她倚仗自己的身份,想要出宮,被侍衛攔截在永和宮宮門內。

  折騰一番,雍正不好處置她,卻是將她身邊的內侍宮女盡數杖斃。

  太后驚怒交加,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心中恨意越深。母子之間,連表面上的和諧也不能再維持。

  就是面對皇后,太后也不再有好臉色……

  對于這天家母子之間的矛盾,曹颙聽說過一二。

  今日,他隨著宗室百官,列隊于永和宮外,晾了一上午,最后是雍正親自從永和宮里出來傳太后懿旨,今日免朝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