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廿三章 準備整人

  韓臨東繼續說道:“吳王幕府文部與各部合并,正式更名為大明國務院。吳王就任王大臣。內閣從此更名為國務院秘書處。廢除票擬、披紅,全由吳王決斷。吳王幕府的水、陸武部與此前已經設立的大都督府合并成立樞密院。由吳王親自統領,名為樞密院大將軍王。

  此后,大明將會成立議會,吳王對議會表決具有最終否決權。從此之后,吳王殿下對三法司判決具有最終決定權。由此可稱之為‘總統’。我仍然奉永歷天子為皇帝陛下,希望有朝一日能迎圣人還京。”

  一步一步走,集軍政大權于一身,不錯!這么一來,不管是魯王系、唐王系還是桂王系都不會說擅權。我們又不是魯王那樣的監國。皇帝還是緬甸那位,年號也還是用永歷。

  陳顯祖一邊聽著一邊認可李存真的決策。

  但是聽著這新名字感覺很是別扭。元首這個詞挺好的啊,其實就是“一切的開始”這么個意思。不過,也可以稱作“最大的首腦”。

  難不成是因為這個詞是“大頭領”的修辭表述,吳王認為掉價,像海盜?所以要廢除?

  哦……我明白了,那個詞是吳王幕府所用,當時只是為了彰顯權威和榮耀又不好稱監國,畢竟有魯王之事在前,不得已才叫個元首。

  事實上,吳王幕府沒有在法理上和大明朝廷合并,所有有時候名不正言不順的。現在既然已經合并,再用元首二字就不好了,容易讓人誤解。

  不過,怎么聽起來都感覺“元首吳王殿下”比“王大臣”好聽得多。

  不過……嗨……既然想要改名,那就改吧。叫什么你都是頭兒。

  還有……剛才好像提了一個什么議會,這是什么?

  陳顯祖一腦袋問號的時候,韓臨東繼續說道:“大明銀行正式定名為大明中央銀行,位列部級,行長韓臨東。原戶部財政職能正式劃歸財政部,部長李茂之,副部長韓瑾瑜。戶部民政職能正式劃歸民政部,部長陳顯祖。”

  接下來,韓臨東東一句西一句,說起了這些部位下面個司局的任命。

  過了好一會,韓臨東繼續說道:“其中戶部職能的計劃和發展職能劃歸為計劃經濟委員會,部長張煌言。”

  說到這里,陳顯祖眼珠轉了三圈,趕忙上前說道:“殿下,蒼水先生本來主管刑部。不是說過要行政和司法分離的嗎?這如何是好啊?”

  眾人也都有此疑問,一起看向了李存真。

  李存真笑著說道:“蒼水先生聰穎過人,才華出眾。任職刑部,雖號稱大司寇,實則無甚大事。此時雖然戰事不斷,但國內太平,更沒有惡性案件,蒼水先生天天就這么閑著……實在太屈才了。

  而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和執行怎么能少得了蒼水先生?這才讓他來做這個計劃經濟委員會的委員長,也是部級。蒼水先生做過兵部尚書,如今做這個委員長,可是統籌全局的大事啊,沒有蒼水先生怎么行呢?”

  “臣恐力有不逮。”張煌言謙虛地說道。

  “這涉及到國家發展大戰略,沒有蒼水先生如何能行?”

  眾人聽得吳王都說要張煌言做這個計劃經濟委員會的委員長了,便紛紛說這個委員長非他莫屬。張煌言拗不過眾人,便只能稱是。

  李存真見張煌言已經應允,大喜,笑著說道:“至于刑部、督察院和大理寺也沒多大事,暫時合并,就叫三法司,他們本來就是三法司嘛……就讓常琨去做好了,先干著吧,反正現在也沒什么大事。至于其下級部委,到用時再行任命好了。”

  李存真輕描淡寫的就把事情安排了。

  “不過。”李存真定了定神,繼續又說,“雖然說戶部被拆分了,但是對外還可以說是戶部官員。畢竟多保密一些也是好的。”李存真說道。

  “是!”

  這哪里說的是戶部拆分的事?哪說的是部委啊?陳顯祖早就聽明白了。心道:吳王還真是有意思,說了半天拆分戶部的事,又說什么下級官吏設置的事。其實前面那些全都是“打馬虎眼”,最后這個大三法司的職位才是今天最關鍵的。這個位置十分要緊,吳王二話不說,換上了自己人。

  顯然,吳王殿下要開始整人了。

  不然,刑部這么重要的職位不會給自己人。還要把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合并在一起,安排上自己人。

  如果張煌言還是刑部尚書,很難說他會配合殿下搞事情。而且,搞不好還會否決殿下的提案。若果然如此,南洋吳王系和魯王系就可能會有齟齬,讓他下來也好。

  現在好了,三法司輕描淡寫地被吳王全部控制,吳王想整誰,只要說一聲,興許一個眼神,常琨就會赴湯蹈火。

  反對派可要小心了。

  估計……估計……嘖嘖……第一個挨整的應該是錢謙益。切,這老狗……活該!

  陳顯祖乃睿智之人,常常能猜到李存真的心思。然而今天以陳顯祖的能力,也就想到這里了。

  陳顯祖一度為李存真忌憚,然而李、陳二人終有差距。從定鼎南京開始陳顯祖明顯感覺到自己有時候猜不透李存真了。如今二人的差距進一步顯現出來了。興許是定鼎南京后李存真大量運用現代知識的緣故吧。

  顯祖并非無能之輩,只是其為明人也,不能一窺后世,惜哉……

  會議結束,眾人散去,李存真留下韓瑾瑜、常琨說話。

  李存真問韓瑾瑜:“湖廣債券是不是已經買給山西的老西兒們了?”

  韓瑾瑜回答:“已經賣出去兩百萬兩了。”

  “是咱們逼著他們買的嗎?”

  常琨回答:“不是。這些山西商人此前來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了江西債券的事情,而且這一次湖廣債券……市場上顯得有一些瘋狂。這就不免讓這些老西兒眼紅。這一次來竟然買了兩百萬兩。四家,每家五十萬兩。”

  李存真聽罷搖了搖頭說道:“這些漢奸皇商家底豐厚,特別是范永斗和王登庫兩家根本就是富可敵國。區區五十萬兩銀子,不在話下。不能說是購買債券,只能說是用買債券的行為結交我們而已。不然怎么會是幾家一起購買,還全是五十萬兩?

  范家和王家實力雄厚,若是真心購買,總是應該多買一些。為何卻和其他兩家一樣?分明就是不得已而為之,多少帶有點勉強的意思。就算我們不是用槍頂住了他們的后腦勺,但終究還是跟用槍逼著他們買債券差不多。”

  韓瑾瑜說道:“臣有一個小小的建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