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章 緣何如此

  董衛國,字文素,不知何許人也,生于天啟五年或六年。其非貳臣也,滿清入關后,和梁化鳳的武舉不同,他以文舉人侍清。后中進士,授予佐領銜,滿語稱牛錄章京,編入漢軍正白旗,后累官升遷為秘書院學士。

  董衛國文武雙全,身高約一百七十四厘米,形容俊美。當時,尚之信為順治近侍,被順治呼為“俺答公”,董衛國竟也被呼為俺答,俺答乃朋友之意。

  尚之信乃平南王尚可喜長子,自認為未來的平南王,董衛國何許人也,竟然也能稱之為俺答?此時,尚之信便微妒董衛國。

  順治十六年,國姓爺鄭成功北伐南京之前一個月,董衛國擢升為江西提督。同時,蔣國柱為江南巡撫。只是,董衛國腿快,先到江西,蔣國柱腿慢,未過長江,明鄭便兵臨獅子山。

  順治雖然是個滿人,但實話實說,他確實是一個愛好漢文化的滿人。董鄂妃長于江南,也受到漢文化熏陶,故而二人情投意合,此乃其中一因。

  董衛國、蔣國柱二人文采雖非特別出眾,但是頗得順治歡心,是其推崇漢文化且與代表滿蒙文化的布木布泰、鰲拜一伙暗斗的助力。

  江南乃是財富之地,當時,順治考慮過擢升董衛國為江南提督,但是管效忠在先帝時就已經跟隨,資格更老且對順治又非常恭敬,故而經過慎重考慮還是讓管效忠繼續做江南提督,而董衛國為江西綠營提督。

  董衛國差一點就成了江南提督,若果然如此,彼時,銀山大戰,滿清騎兵大戰明鄭鐵人隊,興許便是董衛國指揮了。

  如果不是李存真穿越到這個時空攪亂了歷史,董衛國這個頗有些才能的人應該在順治死后不久就被提拔為山西巡撫。康熙四年加工部尚書銜,十三年又改兵部尚書銜。

  三藩之亂中董衛國和滿將希爾根一起平叛,有勇有謀,頗立戰功。康熙十四年成為江西總督。康熙二十年,董衛國與安親王岳樂,貝子彰泰等人進攻云貴,后來彰泰赴云南,董衛國留守貴州,沒有得到徹底平定云南的戰功。

  康熙二十一年,董衛國成為湖廣總督。從康熙四年開始,董衛國每年都要遭到數次彈劾,就連私生活都要被檢舉,但是康熙用人心切,從來都沒有聽從。三藩平定之后,御史蔣伊又論董衛國曾經縱兵俘掠,此時的江西總督是于成龍,上疏為之辯。此后,董衛國屢遭彈劾,十二月,憤懣難平而死,享年約五十八。

  縱觀董衛國的一生,完美演繹了因俊貌不俗,談吐儒雅,而遭人嫉妒,最終被辱罵致死的故事。細細想來,可憐、可笑又可嘆。

  董衛國其人在歷史上名聲不顯赫,謀略不如周培公、姚啟圣,勇武不如馬得功、夏景梅,聲名不如施瑯、黃梧;但是貴在文武雙全,恭謹謙讓,能做得提督也能做得巡撫,確實是個復合型人才。只可惜出生略晚,發跡太遲,又是漢人,活在明清之交,一直被滿人壓制,未能成就大功業,反而遭人嫉恨而死。

  不過,在本時空,這些全都成為了永遠的不可能,不要說順治已死,更不要說岳樂和彰泰身首異處,就連那個能夠為他辯解的于成龍也已經在南京做起了大牢。這個世界上懂他董衛國的人已經不存在了。

  此時的董衛國似乎已經成了戲劇里的丑角和搞笑型選手,在與明軍的作戰中不僅一敗再敗,還總是被自己的同僚合伙陷害。

  目前,董衛國就如同吃了蒼蠅般惡心。軍議的時候他說需要有一個人率領綠營和民壯留下遲滯明軍進攻,為其他人走脫爭取時間。

  然而,經過尚之信提議,眾人附議,董衛國最終成了那個留下來斷后的將軍。只能讓人感嘆命運的公。

  四月二十日,依據尚之信的命令,駐守南昌府的十一萬清軍倉皇南逃。南昌城內雞飛狗跳,六萬城內的尚藩人馬聽說要出逃,事先竟然在城中公然搶劫。搶劫持續了整整一個白天,入夜,尚藩人馬趁著夜色撤出南昌。

  清軍十幾萬人,亡命飛奔,僅僅用了不到兩天便南逃到撫州。此時,消息傳來,撫州南部的建昌失守了。清軍大驚失色,尚藩和江西發生分裂,最終清軍分兩路退走。尚藩人馬在尚之信的率領之下繼續南撤,而原本的江西清軍則在張朝璘的率領之下向西面的吉安撤退。

  且說,英雄勛章獲得者,淮安之戰的大英雄,有小夏侯惇之稱的原王家班著名男旦花果,因為打人而受到了處分。不僅沒有提升,反而被下放到玄武湖勞改隊工作。

  跟著花果一起被下放的還有喬四。不同的是,喬四沒有參與打架,反而是拉架的。這人十分仗義,認為自己的赤子勛章完全是花果的功勞,因此在花果被下放的時候,他主動站出來要求被下放。就這樣,講義氣的喬四就和小夏侯惇一起被弄到玄武湖勞改農場當管教。有意思的是,花果和喬四正好就是王輔臣、武世權、劉漢祚等人的看守和教官。

  經過半年多的勞改,王輔臣幾個已經徹底“脫胎換骨”成為了“革命戰士”。當然,這可能只是表面現象,想要改造一個十七世紀的封建軍頭怕是需要一些時日。但是,幾個人態度卻是很好的,因此如期釋放。

  <dividc7<aonclickgetDecode();stylecolor:#ff6600;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a</div

  雖然,孫桐、武達摩等人不幸戰殞但是,楊再輝、蔣夢龍、岑懷國等一大批人已經成長起來了。明李的軍官足夠了,已經不需要“改造將軍”了。

  這樣,王輔臣、武世權等人便沒有了當初夏景梅、趙國祚那么好的機會。吳王言說,這些人可以到軍隊當中服務,但是起步時便不能成為團一級的指揮員。

  這樣一來,王輔臣、武世權最高便是千總。這和孫大柱、戚大寶等人在軍職上其實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