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湊,到底什么東西?”
“看不清啊!”
“嚇人!”
“要不要搞得這么恐怖?”
“直播間里有沒有皖市的兄弟,幫我打個120問問,東華醫院現在還有床鋪沒?我隨后就到——”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花里胡哨,邪魔退散!”
彈幕里鬧哄哄的。
說什么的都有。
但毫無疑問。
不論是老觀眾還是新觀眾,幾乎全被黑暗地穴中的一幕給嚇到了。
下一秒。
隨著無人機緩緩流出的一曲《MainTitles》,驚悚的氣氛,再次升級!
空靈又詭異的旋律,往復迭起。
令人無法找到它的開頭與結尾。
仿佛永遠不會結束一般。
這時候,哪怕是一些膽子大的水友,也不由得心里一顫。
急忙收聲。
不再說話。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著黑暗中那個不識真面的“大家伙”。
詭秘的氛圍中,火把的光亮,也是越來越暗。
飄飄忽忽。
隨時都可能熄滅。
根本無法讓人看清眼前的一幕。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家伙”自始至終都一動未動。
也沒發出過任何聲響。
貌似不是活物?
心里有了這個念頭后,陸羽定了定,也沒跟觀眾們打招呼。
猛吸了一口氣,便抬腳走了過去。
一步。
兩步。
三步。
距離越來越近。
一切都變得觸手可及起來。
不一會兒。
當BGM的旋律,急轉直下的剎那,陸羽終于來到了近前。
站穩腳跟。
他順勢將火把往前一探。
終于借著微弱的火光,看清了這個龐然大物的真容!
沒錯。
這東西的確不是活物。
但卻比活物還要令人驚嘆!
一開始陸羽以為是什么生活在地穴中的未知兇獸。
甚至已經做好了戰斗準備。
可現在看來,真相并非如此。
原來,藏在黑暗中的,竟然是一個巨大的石制機關!
由于機關的體積足夠大,再加上光線昏暗和氣氛的渲染。
遠遠看去,難免有些古怪。
其次,又因為大家的神經一直處于緊繃的狀態。
見到異樣,自然極易先入為主。
都以為陸羽遇到了什么了不得的家伙。
此時,得知不是“這家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蛇蝎猛獸。
觀眾們也是松了一口氣。
懸著的心。
終于放了下來。
舉起火把。
陸羽把整個機關瞧了個遍,沒落下任何一個細節。
首先,石材的制作工藝,十分粗糙。
絕不是現代工藝所為。
極可能是古歐利迪亞人的杰作。
其次,整個機關用原石雕鑄出來的。
呈倒T形結構。
最下面是一塊長方形的石基。
被手臂粗細的石樁,嵌在了河岸邊。
哪怕過了幾千年,也依舊牢固。
石基周圍,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石材。
與先前在巖洞坑道中所看到的碎石,如出一轍。
此外,石基的正中間,還立著一根圓柱形的石桅。
高高聳起。
直達洞頂。
蔚為壯觀。
石桅上遍布著各種各樣的風化紋和裂痕。
不過,因為洞內的空氣較為潮濕。
整體保存得還算完好。
但遺憾的是,機關上的許多零部件都已七零八落。
只剩下了一個滿目瘡痍的主體。
石桅的最頂端,也早已面目全非。
懸掛著一個巨大的圓形絞盤。
絞盤很有特點。
邊緣內凹。
看樣子應該是個滑輪。
目測直徑足足五六米有余。
令人嘖嘖稱奇。
眾人做夢都沒想到,這個潮濕的地穴中,竟然還存在著一個這么精巧的機關。
里里外外地瞧了一番后。
陸羽若有所思地開了口:
“各位,如果沒猜錯的話,這應該歐利迪亞人所建造的一個簡易的起重裝置。”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起重機。”
歷史上,最早的起重機,出現在公元前10年。
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維斯就曾在他的建筑手冊里有過關于起重機械的詳細描述。
具體的形狀和起重原理和這個差不多。
都是一根桅桿。
桿頂裝有滑輪。
由牽索固定桅桿的位置。
用絞盤拉動通過滑輪的纜索以吊起重物。
除了單桅起重機。
也有用兩根桅桿,構成人字形的起重機。
人形起重機,可以把吊起來的重物進行橫向移動。
但幅度很小,操作也十分吃力。
直到15世紀,意大利人發明了轉臂式起重機,才解決這個問題。
這種起重機有根傾斜的懸臂,臂頂裝有滑輪,既可升降又可旋轉。
但18世紀前,人類所使用的各種起重機械還都是以人力、畜力為主要的動力源。
在起重量、使用范圍和工作效率上十分有限。
可就算這樣。あ七八中文ヤ⑧1ωωω.7\8zw.còм<、域名、請記住 這些生活在歐利迪亞的長耳人所掌握的起重技術,也比那些古羅馬的卓越建筑師,還要早上一兩千年……
盯著佇立在眼前的這個龐然大物。
陸羽一邊搖頭感嘆,一邊在心里想著。
這些土著把起重機安置在這里。
難道有什么特別的用途?
想來,這個巖洞,并不是為了躲避戰爭所挖建的地道?
而是一個神秘的地下工事?
陸羽心里所想的這個問題,也是觀眾們最為關心的。
眾人一直在彈幕刨根問底地討論著:
“這些人莫不是要建金字塔吧?”
“兄嘚,你想多了!”
“我覺得很可能是吃飽了撐的!(手動滑稽)”
“皮褲套皮褲,是必有緣故!”
巖洞內的布局和環境條件。
并不適合建造什么大工程。
隨著雨季的到來,暗河水位瘋漲,就算再堅固的工事,怕是也難以抵擋。
所以,這個起重器,斷然另有用途。
但具體的緣由,現在還看不明白。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古歐利迪亞人一定用它干了什么大事。
否則,也不會費盡心機地挖通巖洞。
弄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了。
站在起重機前。
陸羽苦思冥想了好一會兒。
接下來,目光隨意的一瞥。
突然讓他心里一動。
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那些廢棄的石料上。
建造起重機的目的,無非就是了搬運重物。
否則,將毫無意義。
歐利迪亞的長耳石像,遍布海島四處。
大大小小,幾乎隨處可見。
在生產力并不發達,所有勞作都要依靠人力的原始社會,要想把這些石像,搬運到合適的位置,絕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起重機就應運而生了。
此外。
島內的地下水系,非常龐大,四通八達。
將建好的石像,利用起重機搬運到船木筏走水路,就能完美解決掉搬運的問題。
腦海內的靈光一閃。
漸漸讓陸羽想明白了這里面的來龍去脈。
把自己的猜想,與觀眾們講了一通后。
他繼續又說:
“石材放到船筏上,等到雨季到來,暗河水位上漲,自然會將木筏浮起,運到想運到的地方。”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整個北岸,絕對不止這一處巖洞。”⑦⑧中文全網ωωω.七8zω.cδм
“歐利迪亞人的運輸系統,應該遍布整個島嶼……”
“暗河的潮起潮落,與海水潮汐完全不同,控制水位的唯一辦法,就是地下水存儲量達到峰值,當大氣降水量,達到預期,河水的水位自然而然就會上漲,產生巨大的浮力。”
“而判斷暗河水位上漲的關鍵,除了節令氣候,還有一種最為直觀的辦法,那就是神廟的泉眼。”
“一目了然,天衣無縫。他們應該就是用了這個辦法,才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水力運輸自古有之。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聚水而居的部族,就已經學會挖木取舟,代替步行。
埃及的胡夫船,華夏的京杭大運河,全都是水力運輸的杰出代表。
說起來,聰明的古歐利迪亞人,應該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利用島內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為自己挖掘出了無數條純天然的大運河。
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陸羽隨后又在起重機的附近,踅摸了一圈。
結果。
還真發現了很多有力的證據。
地面上有很多早就石化了的起重機零部件。
隨便從地面上撿起一枚銅制的搖手拉環,對著鏡頭興奮道:
“朋友們,看起來,我分析得應該沒錯。”
“當年,他們就是利用這個龐然大物,把一尊又一尊的石像、材料、甚至是物資,通過這條古運河,運送到島嶼各處的。”
“當暗河水位下降時,人們會把相應的物資搬送到船筏上,等到水位上漲,船筏就會應勢浮起來。”
“各位,這就是人類的智慧啊,善于發現,舉一反三,從而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異常輝煌的文明。”
看著眼前破敗不堪的工事。
觀眾們很自然地就腦補出了當年巖洞內繁忙勞碌的場面。
為了統治階級的虛無幻想。
苦力們揮汗如雨,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生產生活。
艱辛勞作,直到部族滅亡。
這種事看似可悲,但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因為智慧向來都需要代價。
社會發展也是如此。
不過,對于陸羽來說,這些都不重要。
眼下最重要的是,他無意間,發現了一條非常便捷的回家的路!
只要他想,這古運河應該可以把他運送到島內的任何一個地方!
與其在陸路上坎坷前行,走水路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想到這兒。
他揚起嘴角,面帶微笑地對著觀眾們說:
“既然歐利迪亞人給我們提供了這個便利,那咱們就一定得好好利用起來。”
“所以,兄弟們,這次我決定偷個懶,就地打造個木筏,讓暗河帶著我們回家!”
有了這個想法后,陸羽立刻便行動了起來。
離開了巖洞。
重新回到了樹林中,拿出石斧,開始收集建造木筏所必備的材料。
一聽說陸羽要打造木筏。
彈幕里關于“羽必沉號”的節奏,瞬間就被帶了起來。
歡樂得不行。
“羽必沉號上線!”
“主播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羽必沉是什么梗?求告知!”
“手動滑稽!”
“坐等翻車,立帖為證!”
“哈哈!”
五分鐘后。
抱著一大捆木材,陸羽回到了鏡頭前。
歇了口氣后,便立刻開始著造船筏。
制作流程還是一樣。
先打底,用木棍拼接船面。
非常的簡單。
幸虧這次出門帶了足夠多的刃具,要是只靠徒手勞作,不知道得忙碌到什么時候。
很快,又劈又看又綁的,足足弄了一個小時。
一個簡易的小型木筏,便出現在了觀眾們的面前。
“好了,兄弟們,這樣就差不多了。”
“現在我們進去試試,如果可以的話,就讓這家伙載我們一程。”
再次回到巖洞內。
陸羽簡單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各種裝備,然后便把木筏放到了河水上,拿起船槳,一屁股坐了上去。
自制的木筏與專業的獨木舟肯定是沒法比的。
浮力本身就差。
所以剛一坐上去,整個木筏就陷進去了大半。
冰冷的河水,一下子就沒到了陸羽的腰際。
吃水極深。
此外,由于水流太急,再加上沒掌控好。
差一點就人仰船翻了。
幸虧手里有船槳控制平衡。
不然的話,這次真的翻車了。
直播的畫面中,陸羽揮著船槳,一頓亂舞。
濺起來的水花,把鏡頭弄得濕漉漉的。
雖然內容有點模糊,但還是看得觀眾們連連大笑,不停地發著彈幕:
“翻車了!”
“羽必沉!”
“臥槽,有內味了!”
“還沒開始就已經猜到了結局!”
“哈哈,6666!”
很快。
掌握了漂流的節奏。
木筏逐漸穩了下來。
順著洶涌的暗河,陸羽一路向XI。
速度極快。
這個速度可比叢林里趕路快多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因為沒有照明設備。
視野受限。
極其難受。
只能依靠無人機微弱的光亮。
看清前路。
好在巖洞內的空間,并不局促,也足夠開闊。
就算視線不好。
但也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讓人看清前方所發生的一切。
以便及時判斷河道的情況。
既然當年歐利迪亞人是用這條河來運送物資的。
河道的走向和水文條件,應該不會太差。
不過。
考慮到地質運動的誘因和地下水系變道等因素。
行駛的過程中,陸羽依舊沒有放松警惕。
時刻注釋著河道的前方,生怕又出現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