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五章 楚國滅亡

  另一邊,巴和日率領兵馬到達烏長郡下,依張如之言去詐城門。

  士兵至城下細說一番,烏長郡守軍將郡守請來,士兵又說了一番,郡守便下令將城門打開。

  就在城門打開的一瞬間便聽得嗖嗖嗖!的飛箭聲。

  城上守軍與郡守猝不及防,多有被射死者,郡守身中四箭,四箭皆中要害,當場斃命。

  巴和日率領人馬直接殺入城中,城中幾百楚軍懼怕,皆降。

  拿下烏長之后巴和日命士兵緊閉城門,隨后便派一騎兵去尹城告知張如。

  兩郡歸來士兵告訴張如之后張如大喜,將尹城事情安排妥當之后便引了七千人馬向著并城而去。

  并城距離楚都慶城較近,且又是主干道,自此入楚比烏長郡要快的多。

  又派士兵告訴巴和日,留四千人馬鎮守烏長其余人馬皆往并城而行,于此地匯合直入楚都。

  張如過陰山先取分水,在下尹城然后分兵拿下并城與烏長,附近楚人聞之震驚,皆以為這位隴國丞相是星宿下凡。

  也只有九天神靈才能過得了陰山,普通人入山必死無疑。

  余是,楚地百姓皆不敢反抗。

  更有傳言,說隴國丞相張如是上天派來解救他們的,更有甚者立牌而供之。

巴和日與趙閆攻打二郡之時有士兵出逃,必定是去了慶城告知楚子寒。奇奇小說全網  只要二郡一下張如便無所畏懼了,如今的楚都之中禁衛不足兩萬,他這邊突然降臨楚人必驚,楚子寒自然也是一樣的。

  憑兩萬多禁衛是守不住的。

  因為分水關一旦打通,金沙西河乃至于胡地男子皆可由此入楚,雖無多少戰斗力但虛張聲勢是沒什么問題的。

  事到如今楚國是真的大勢已去。

  內有張如率領兵馬直殺慶城,外有隴帝秦議親率二十余萬大軍攻打懷安。

  國內空虛,而一旦向懷安調集人馬防御京都懷安勢必要失,懷安一失隴國大軍便可長驅直入,亦直殺慶城。

  現在楚子寒是進也不能退也不行。

  卻說逃跑的士兵策馬到達京城,將烏長郡與并城之事一一說與京城城門守將,守將聞之震驚,兩派人去稟告楚子寒。

  接著又派人將幾個士兵帶到了宮門前,等待楚子寒宣召。

  幾個士兵在宮門前等待一陣便聽門內聲音傳來,楚子寒宣他們上殿。

  幾個士兵大步走了進去,心里有些緊張。

  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士兵若不是事發突然他們沒有資格進入皇宮。

  行至殿前士兵低頭而入,跪拜楚子寒:“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楚子寒臉色著急,連將士兵喚起,問道:“隴軍是從什么地方來的?”

  士兵搖頭,一士兵說道:“陛下,可能是從陰山里面過來的。”

  “不可能!”三個字楚子寒說的斬釘截鐵,莫說他不相信,就是朝中大臣也不相信。

  陰山是什么敵方?那可是號稱絕地,入之必死,隴軍絕對不可能是從陰山過來的。

  又問士兵:“隴軍大概有多少人馬?”

  “回陛下,當時太黑,標下沒有看清楚。不過之前尹城蘇郡守給我們郡守寫信說隴軍有攻打分水關之事,或許是蘇郡守降了隴國也不一定。”

  一聽士兵這話,楚子寒大怒。

  猛拍身前龍案,怒罵蘇代:“叛國之賊,朕勢誅爾九族。”

  這時吳素道:“陛下,尹城,并城,烏長三郡皆被隴軍所下,由此看來分水關必定也被隴軍給拿下了。分水關一失我大楚通往草原之路便暢通無阻,隴軍便可自此地源源不斷送來糧草物資,形勢危急,陛下當早做打算呀!”

  “陛下,當早做打算呀!”

  群臣皆是附和,楚子寒一聽這話更是怒火沖天,同時心中也是恐懼。

  現在他還不知道隴軍是從什么地方來的,之前他根本也沒有想過隴郡會出現在尹城,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朕難道不知道嗎?啊!一群無用的蠢才,朕養你們又何用處?”

  群臣低頭不語,過了一陣,楚子寒問道:“可有抵御之策?”

  群臣仍然不語,楚子寒大為失望,又很著急。

  隴軍拿下三郡必定會向慶城殺來,他現在是真的怕了。

  上官臺道:“不如使皇后娘娘去一趟懷安,與隴帝說上一番或許會出現轉機。”

  楚子寒冷笑:“你當秦議是傻子嗎?如此機會他豈會放過?”

  說罷!長嘆一聲:“大楚休矣!大楚休矣!”

  這時,又一人上前道:“陛下,可差人去懷安使白將軍分兵來救。如此,必能將并城隴軍一網打盡。”

楚子寒笑而不語,這個時候他才明白他的朝廷之中盡是一些無能之輩。奇奇小說全網  這些愚蠢之人究竟是何人推薦上來的?

  明白了,可惜晚了。

  楚國自先帝之后楚子寒便疏于朝政,看起來是個勤勞的國君可畢竟年輕呀!朝中一些大臣皆是狡猾的狐貍,他就是有一百雙眼睛也看不住。

  當初他登基能一下控制住朝政是因為隴國的幫助,但這些楚子寒后面都忘記了。

  可能他覺得他已經在這個位子上坐的穩了,可以不需要秦議的幫助了。

  先前聽從眾臣之言將楚國與隴國的關系一點點惡化,在后來聽了夏國的建議誅殺張如。

  這種種都是楚子寒自己作死,所謂,亡楚者楚也!非隴國也!

  朝廷清明,各種有利國家之策便會一一而出。朝廷渾濁,各種不正之風便會彌漫。

  縱觀古代朝代,滅亡的征兆便是君主太過于相信大臣,為大臣之意見而左右。

  如果這些意見是好的也就罷了,可這些意見恰恰就是取亡之道。

  看著說話之人,楚子寒問道:“你是何年被推薦到朝廷的?”

  “回陛下,微臣是前年被推薦的。”

  “誰推薦的你?”

  此人這時也發現了楚子寒語氣的變化,心里有一些不好的預感。

  “說!”

  楚子寒怒喊一聲,這人直接跪地,叩首道:“陛下,是御史大人,是御史大人。”

  一看上官員,楚子寒又問:“你給御史多少銀子?”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