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76章 趙常侍公侯萬代

  馬騰的叛變讓本來占據一定優勢的漢軍立刻陷入了僵局。

  現在著急的人不是張角,而變成了漢軍。

  若是不抓緊擊敗黃巾軍以揮師向西,大漢將陷入兩路大軍的包夾之中,再加上益州蠢蠢欲動的五斗米和荊州、揚州隔三差五跳反的山越,

  這,當真是最大規模的亂世到了。

  這也是力行社的天命嗎?

  嘿,有可能這些東西都是力行社那些混賬搞出來的。

  “不能再等了,要抓緊時間北上,尋找跟張角決戰的機會,

  戰事緊急,之后種種,皆聽玄德指揮,若有違抗,定斬不饒!”

  事情緊急,趙忠索性直接把指揮權完全放給劉備,

  反正他這個車騎將軍什么都不會,若是所有事情都按照流程通報給他豈不是耽誤了大事。

  劉備也當仁不讓,他宣布自己率領趙云、戲忠、鮑鴻北上打邯鄲,

  而根據荀彧判斷,接下來張角應該會出動黑山軍來奪回鄴城,故此劉備令張郃和荀彧留下,張郃為主將,督鄴城全軍,趙忠也表示一定會聽從張郃的調度。

  張郃和戲忠都是大喜過望。

  他們二人勉強算是世族出身,如果按照套路,基本一輩子都是跟在荀家這種頂級大族的屁股后面吃灰,

  而劉備手握荀彧這樣的人才,居然不拘出身品德,讓張郃去指揮荀彧,還把身邊的軍師從荀彧換成了戲忠,

  這對荀彧豈不是奇恥大辱?

  可荀彧依舊表情平靜,表示絕對服從劉備和張郃的調度。

  不管是原本的歷史還是這個位面,劉備所在的季漢集團都是最不拘泥門第出身任用人才的奇葩分子,

  也正是不拘一格實用主義的做法,才讓原本的季漢即使走到了窮途末路,也有一群人愿意為它慷慨赴死,戰斗到最后的一刻。

  劉備相信所有人身上都有能利用的閃光點,他果斷拋下了門第之見和虛假的道德要求,決心以能力作為判斷人才的唯一標準。

  張郃在之前的鄴城攻防戰中表現出了極強的軍事才能,

  他殺伐果斷,用兵果決,已經隱隱展現出了名將風采,

  而荀彧有出色的戰略,更名聲著重,

  他和張郃配合,能幫張郃更好控制鄴城的局面,隨時應付可能來進犯的黑山軍。

  這也是荀彧的主動要求。

  臨水一戰,荀彧深深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在戰略上沒有毛病,可因為沒有上過戰場,他在具體的戰術上乏善可陳,攻破臨水之后甚至有些茫然,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整理軍務。

  盡管世家的驕傲讓他不愿意給張郃這種出身的人當副手,但滏水邊,那個戰死的漢軍士兵臨終前的話語一直在荀彧的耳邊來回縈繞。

  荀彧是一個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人,

  他一直耿耿于懷,認為是自己的決策不夠精細,才導致滏水邊差點遭受大敗,

  他發誓之后再也不能犯這種錯誤,在張郃身邊,正是他學習的大好機會。

  抓緊打敗黃巾軍,抓緊讓天下太平,這才不辜負這么多兒郎的拼死大戰。

  戲志才在戰略眼光上跟荀彧比差距不小,但小姓世族出身的他作戰和學習能力都非常不錯,

  這次打邯鄲需要具體的戰術謀劃,劉備也是在深思熟慮之下,才選擇讓他和荀彧互調。

  嗯,前面說了每個人都有閃光點,趙常侍也不例外。

  趙常侍最大的優點就是不胡亂指揮,敢于放權,只在自己擅長的項目上發光發熱。

  是的,在鄴城現在正好需要趙常侍。

  黃巾軍一開始就沒認為自己能得到世族的支持,

  所以他們一攻破鄴城,就率領鄴城的民眾對世族展開搶掠和殺戮,

  他們將城中大小世族幾乎殺戮殆盡,將他們的積攢的糧食和財富一半留作軍需,一半分給民眾,立刻引起震天的歡呼,這才是這些民眾支持黃巾,甚至在漢軍攻打鄴城時積極幫助黃巾的重要原因。

  鮑鴻說,上次他拿下鄴城,城中就有不少人給黃巾軍通風報信,甚至干脆城門就是被這些人拿下的。

  他們收了黃巾的小恩小惠,又擔心被漢軍入城后清算,所以現在民心都站在黃巾的一邊,

  鮑鴻擔心黃巾再來,這些人又會反叛,還不如通通殺了了事。

  劉備當然毫不猶豫拒絕了鮑鴻的主意,他給趙忠安排了一個重要的任務。

  只有趙忠才能完成的任務。

  分田地。

  是的,分田地!

  城中眾人心向太平道,只憑借大義和說教是絕對沒有用的,

  劉備要用土地的手段,爭取城中百姓的支持,以打破黃巾軍的壓力,爭取早日打敗太平道。

  大多數鄴城的世族都已經被黃巾殺死,趙忠以通匪的名義迅速接管了他們的房屋、農具、牲畜、土地甚至家具,

  劉備相信這些世家豪族肯定還隱瞞了不少的土地,兼并了不少的田畝,

  趙忠通過登記造冊和重新丈量,還真發現了不少,索性照單全收。

  大多數人還以為趙常侍這是老毛病犯了,剛拿下小小的勝利就開始橫征暴斂,

  可沒想到這回趙常侍居然大筆一揮,以大漢天子的名義,將這些土地賞賜給百姓。

  不是那些衣食無憂的商賈和家境不錯的寒門子弟,

  而是真正流落在餓死邊緣,甚至剛剛只是能吃頓飽飯的那些百姓。

  這些人被簇擁在一起的時候,還以為臭名昭著的趙忠要以從賊的名義殺死他們,各個嚇得兩股戰戰。

  聽說趙忠要分給他們土地,好多人還以為趙忠在胡言亂語,或者干脆是自己產生了幻覺。

  可沒想到,趙忠真的用簡牘寫好了土地歸屬,讓一群車騎將軍的府的記室、掾吏帶著這些人去查看土地,確認田畝、房舍。

  田畝還需要一陣子來確認,但堆積如小山的農具,一頭頭不知所措的耕牛,還有一堆堆的種子可是實打實的。

  趙忠當場分發,一群人這還哪有不信,紛紛跪在趙忠的腳邊拼命扣頭謝恩。

  “趙常侍公侯萬代!”

  “趙將軍仁義無雙!”

  “趙常侍真乃圣人也!”

  一聲聲的呼喚連成一片,震得整座鄴城都在不斷的發抖,

  趙忠滿臉堆笑,煞費苦心的給他們解釋這些土地是大漢所有,只是給他們耕種,

  耕種者需要交納稅負,并承擔徭役,

  而且因為土地是朝廷的,他們還不能買賣,

  但只要他們不做亂,按時交納稅負,這些田畝,就一輩子歸他們所有,甚至可以代代相傳!

  “只要大漢在,只要大漢在!

  這些田畝就都是爾等的,都是爾等所有!”

  趙忠感覺自己衰老的心臟已經經不起這樣的激動,

  他曾經被無數人奉承巴結,也曾經毫不猶豫凌駕于一群人怨毒的眼光面前,

  但他人生還是第一次,被這么多人尊崇、愛戴。

  土地,土地是這些人的生命。

  趙忠把土地給了他們,就算要他們交納賦稅和徭役,那也是給了他們第二條命。

  鄴城這些衣衫破舊的男女紛紛跪倒在陽光里,向頭頂烈日的趙忠頂禮膜拜。

  趙忠脫下帽子還禮,銀白的頭發反射著耀眼的金芒,讓趙忠居然有些神圣的味道。

  誰敢再說趙常侍不好,誰敢再說趙常侍貪鄙惡劣?

  先問問這些黔首同不同意!

  眨眼間,趙忠仿佛感覺《水滸傳》已經被自己融會貫通,

  書中構建的那個時代眾人的喜怒、無奈、狂熱、激憤、向往紛紛從他眼前走過,讓趙忠的呼吸都愈發急促。

  甚至,往日那些阿諛奉承和錢帛客套似乎都被金燦燦的陽光打的粉碎,

  這一刻,趙忠只覺得過往的自己是那樣的貪婪無知。

  從現在起,我趙忠要做一個好人!

  不是做一個時辰,不是做幾個月。

  我要做一輩子,這些黔首崇拜的目光和歡愉的笑容,就是我趙忠后半生奮斗的意義。

  “其實這種事,師尊去做也不錯。”

  主意都是劉備出的,但被供起來的反而成了趙忠,這讓世族出身的司馬朗有些憤憤不平。

  劉備溫和一笑,道:

  “何必有門戶之見,

  趙常侍和我等并肩作戰,他的名聲越好,對我等越有利。”

  戲忠謙恭地道:

  “左校尉當真是天下君子,真正的大仁大義之輩。”

  劉備摸摸鼻子,有些難為的苦笑了一下。

  劉備現在還不敢以自己的名義分發土地,

  這雖然是最好的辦法,但犯了朝廷的忌諱。

  不過看到這些黔首感激狂熱的目光,劉備似乎感覺自己已經漸漸抓到了對抗太平道,甚至打破這堅固世族聯盟的辦法。

  “志才,你說這些黔首會讀書嗎?”

  “若書讀書吃飽飯,能做官,自然會都去讀書。”戲志才似乎領略到了劉備的一點意圖,堅定地道。

  “這就好啊。”

  等冀州和幽州平定,等打敗太平道,我要盡可能造紙,把天書的內容抄錄下來,讓所有人都能讀書識字,

  我大漢人杰地靈,這天才肯定不是世族才有。

  世族才有多少人,天下又有多少人。

  等所有人都讀書,都能為我大漢效力,我大漢一定能重新復興,再次雄踞天下,傲視四海!

  這一天,一定不會太遠!

  劉備望著前方,緩緩念出他每天都要在心中重復一遍的豪言壯語。

  “人們為著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學來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從自然里得到自由。”

  “我們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備戰、備荒、為人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