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平城,昨夜星夜趕來的侯人已至,未待歇息便將戰報送達朝堂。
值此柔然犯魏之際,拓跋燾已點四方四維之兵,已待出征,但因平反已遣三萬余,四方四維之兵僅有三萬,得聞侯人來報,正在聚兵的拓跋燾連忙返回宮殿,召集各路大臣前來議事。
不多時,大魏股肱之臣盡皆到達朝堂商議,但得知侯人戰報之后,無數大臣皆是松了一口氣,因為他只得到昨夜戰報,今日柔然大檀率兵南下的戰報卻還在路上,但見堂下大臣紛紛進諫。
“侯人言報,昨夜柔然之兵未著甲胄,且僅有兵六千余,我大魏在朔州各部皆有兵駐守,雖白道城破,然我盛樂有兵五千余,五原一帶尚有護軍將軍獨孤盛一部,僅憑此賊,安能破我大魏?理當令護軍將軍獨孤盛率兵討賊!”
此人退罷,又上一人:“陛下,當如此,柔然僅有兵六千,何須動我四方四維之兵矣?豈不是勞民傷財?望陛下下令,命朔州督護將軍獨孤盛領朔州將士驅賊出境!”
但見此時的拓跋燾臉色比之早晨稍好,突聞柔然來襲,起初還認為是傾巢而出,可侯冉來,所傳戰報卻僅有六千余,在他想來,朔州之地有兵馬二萬余,區區六千柔然賊子怎能囂張跋扈?
但他卻不知,柔然大檀今日一早便親率六萬騎南下,而朔州雖有兵二萬,但如同柔然欺辱他年紀弱一般,各部也是盡皆欺辱劉盛年紀弱,不曾聽調,若是獨孤泰,或許他們還會磨磨洋工,可這獨孤盛?對他們來,一兒罷了,安能聽其之言?
可他不知啊,但見拓跋燾開口言道:“那便如此,擬詔,今柔然犯我大魏云中,殺我子民,欺我國祚,柔然,本為我臣,安敢欺我大魏,令朔州伯獨孤盛,領兵殲敵,三日內,務必將其驅出我大魏之境,如若不然,提頭來見!”
“陛下英明!”
“單于英明!”
眾臣喝罷,紛紛離去。
然,邊關戰情,遠非他們想的那么簡單,柔然大檀親率輕騎六萬余進攻盛樂城的戰報,才剛剛啟程。
盛樂城外,哀嚎邊地。
但聞一聲大喝:“金汁!”
卻是丘穆陵戈指揮著將士將那煮著‘人中黃’‘木樨香’‘金汁兩桶’的大鍋架起,但見眾人早已用絲帛帶捆上了鼻子,也不嫌臭的將大鍋朝著城下倒去。
霎時間,黃色長龍直流而下,一股令人嘔吐的臭味遍布此處,那還在往上攀登的柔然人抬頭一看,一股黃色將他眼前遮掩,下一刻,臭氣熏的黃色之物敷面。
一股極賭灼熱感從臉上、頭上傳來,尤其是那睜眼看去的人,眼中那熾熱之感,令他們疼痛至極,不禁發出一聲聲慘叫,雙手情不自禁的就要撫臉,可下一刻,雙手觸碰,更是疼痛,而他們因松開雙手,疼痛之下的腳步亂動,不禁率下木梯,砸落下方人群鄭 而下方人群中,也頓時被燙傷一片,他們在極度痛苦的聲音下,被己方人馬踐踏而亡,不少受傷之人沾染此金汁竟是疼暈了過去,一片慘絕人寰的哀嚎響在城下,那一個個發出哀嚎的人直恨不得將喉嚨喊破來緩解身上之痛,他們的模樣,讓得無數柔然人驚慌的就要退去。
然而他們才方將退卻幾步,見此一幕的大檀就緊皺眉頭,下一刻便是面色猙獰,但見他怒喝一聲:“于陟斤,領兵督戰,畏戰不前者,斬,今日,本王定要攻進盛樂城內,讓那拓跋珪瞧一瞧,吾是如何占他都城,欺他子孫!”
見大檀如此怒容,于陟斤施禮言道一聲:“是,可汗!”
言罷,起身大喝:“我部兒郎,隨我督戰,畏戰不前者,斬!”
于陟斤一邊喝著,一邊抽出馬刀朝前而去。
眾人見狀,忙應道一聲:“諾!”
鏘鏘鏘 言罷,眾人抽刀策馬而去,隨于陟斤身后前來,待至柔然攻城部隊后方,策馬在后方游走,并連連大喝:“畏戰不前,斬,爾等速回攻城!”
“畏戰不前,斬,爾等速回攻城!”
“畏戰不前,斬,爾等速回攻城!”
連番大喝,并未讓嚇破膽的柔然人回去,見此一幕,眾人也未留情,一柄柄馬刀朝著自己饒頭上落去,頃刻間,最先撤湍柔然人被殺了個人頭滾滾。
身后之人見狀,連忙回身,但見于陟斤大喝一聲:“將尸首送往城門,搭尸山入城!”
聞言,眾人忙又回身將尸體抬回,他們沒得選擇,他們知道,從他們下了戰馬的那一刻,他們就被部落拋棄了,他們將是部落的炮灰,攻城的炮灰,但他們沒得選擇,不去是死,去了,或許能活,要是攻上城墻,也將會有豐厚的賞賜。
而郁久閭大檀見眾人回身,也忙喝一聲:“先登此城者,賞千金,女郎百名,封王族!”
眾人聞言,一個個內心激蕩起來,反正左右是個死,沖上去,沖上去,也一定要沖上去,沖上去做那人上人,想罷,眾人大吼一聲,面色猙獰的再次朝著城墻攻去。
城墻上,看著城下橫尸一片,溝壑內早已被尸體填滿,那黑色的鮮血正朝著兩側流去,即便金汁潑上,竟也沒令其變換顏色,看著這一幅慘狀,那高高的人尸組成的山,丘穆陵戈渾身有些打顫,初次經歷戰場的他,怎能不驚?
但柔然不會給他失神的時間,在于陟斤的督戰下,那柔然人又再一次攻來,那一聲聲的怒吼比之前更甚,那一個個發瘋似的吼叫,一個個瘋狂的面容,猶如悍不畏死一般,不禁讓丘穆陵戈睚眥欲裂,連忙大喝一聲:“桐油潑尸,火矢待發!快快快!”
“桐油潑尸,火矢待發!”
“桐油潑尸,火矢待發!”
一聲聲令下,眾將士忙將桐油紛紛朝著那尸山上潑去,頃刻間,那臭氣熏的地方又多了一股子油味。
看著柔然人不斷靠近,而柔然人也不再去理會那木梯,朝著尸山涌來,他們要從尸山而過,待他們爬上尸山,但見丘穆陵戈大吼一聲:“火矢,放!眾將士散!”
一聲怒喝,火矢涌來,瞬間點燃桐油,桐油淋身的尸首瞬間燃起,即便他們才從荒干水中出來,還有那一番金汁,卻也擋不住桐油的燃燒,霎時間,整個尸山被燒的劈了啪啦,漸漸撒發出一股子肉香味。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人肉味,大火燃燒之下,阻攔柔然進路,即便柔然人再瘋狂,見此大火卻也不敢入內,那已登上尸山的人也瞬間燃燒起來,發出極其凄慘的叫聲。
柔然大檀見此,雙目一冷,他知道,如果此火繼續燒下去,那尸山雖不會消失,卻也將會被燒去一半,他們將重新再去堆積尸山,無疑要損失更多的兵馬。
見此,大檀怒喝一聲:“下令,冒此火登上城墻!”
“可汗不可啊!”
“可汗不可啊!”
大檀的一句話,讓不少部率紛紛勸阻。
但見大檀臉色一怒,大喝一聲:“今我為之,誰敢不從?沖!”
見此大檀如此,眾部率只好陰沉著前去傳達將令。
將令瞬間傳達至城下,在于陟斤帶領的督戰隊的屠刀之下,柔然人咬牙沖上燃火的尸山。
丘穆陵戈見此,忙大喝一聲:“矢!阻敵!狼牙拍、夜叉擂向前。”
隨著丘穆陵戈的喝言,眾人只好忍耐著烈火的烘烤前來阻敵,阻攔那些被大火點燃的敵人,而被火點燃的敵人一個個猶如不要命一般,即便前方是長槍大刀,也是挺胸迎去,因為他們不能耽擱,他們身上在燃燒著。
盛樂城下呼嘯聲陣陣,并非是大檀不想進攻其他城門,這盛樂雖然有兩門,但唯有這西門是適合他大規模進攻,如此,也便把大軍全壓在此處。
城墻上,守衛士卒奮勇殺敵,柔然進攻之時,身后不斷有飛矢前來相助,丘穆陵戈的狼牙拍、類叉擂逐漸變少。
雙方交戰到這個程度,早已白熱化,言雖不多,但卻是打了一個多時辰,足足兩個時,不得不丘穆陵戈的勇猛,他也確實有對劉盛不滿的資本。
而他現在更是對劉盛不滿,在他心中,盛樂已被柔然人圍攻了足足一個時辰,他朔州督護大將安能不知?但為何沒來援?他卻是忘了,即便來援,也是需要時間的。
戰斗一直未曾停歇,雙方又是一番慘烈的交戰,此時丘穆陵戈也已親自上了戰場,因他阿父來了,帶著城內援兵來了,是援兵,不過是城內各個部落留在此處的人。
雖然他們贏援兵’,但柔然人之多,足足六萬眾,僅攻一門,敵我之勢,還是差地別,柔然人又在此番不要命一般的進攻,丘穆陵戈壓力很大,多次有火人沖上城來,又被其一一打退,以此局勢來看,最多三個時辰,盛樂必下.......
而此時的劉盛那?他帶著他組建的大軍也早已拔營出塞一個時辰,現快至塞水,然,一片哭泣聲不禁劉盛眉頭一皺,抬頭看去,卻是無數蓬頭垢面、衣裳不整,更有甚者赤腳而行的一群人,而這群人一邊哭泣,一邊還朝身后看了眼。
再前行片刻,這些人看到了劉盛的部隊,一個個連忙擦了擦眼淚,對劉盛施禮言道:“酋帥!”
聞眾人之言,劉盛默不作聲,對他們擺了擺手,讓其離去。
這群人一看,也沒心思多與劉盛交談,再次哭泣著前行,隨著人群過去,迎來幾輛車,讓劉盛不禁眉頭一皺,雙眼微茫 但見,那車上.....是尸體,有人......載尸而歸.......
師卦:六三,師或輿尸,兇。六三之爻,軍隊出征,有人載尸而歸,這是兇險之兆,難道?劉盛要過六三之爻?......
但劉盛顯然是不知曉的,看了眼載尸而歸的眾人,又繼續帶著眾人繼續前行,他要從塞水渡河直到狄那城,再從狄那城轉道盛樂去幫助守城,因為這里的河道是最淺的。
就在劉盛朝著狄那進軍的時候,有一部,名左丘,也便是昨夜襲擊白道戌城的人馬,他們早已越過了白道中溪水,來至塞水與白道中溪水的一片田地,這里,正是狄那所在,若是他們再度過塞水,那就是五原、九原二縣,此二縣一破,劉盛就會被孤立在戌城。
因為過了塞水,就是拔那山南,上有陰山,山外有柔然、下有波濤洶涌的黃河,雖西有朔方,但朔方,就是西方唯一的退路,再往西,那就是黃河拐角之處,退不得,三方被圍,唯有東方,而在劉盛的東方,這塞水,就是最后一道水障。
柔然一旦突破塞水,將他阻攔在內,無論鐵騎壓境或是緩緩圖之,他,必死無疑,好在,這不是柔然大檀的大軍,僅是左丘一部,但劉盛并不清楚,因為那白道中溪水和荒干水相連,他得侯人傳報,柔然大檀的大軍正在荒干水與白道中溪水的夾角處準備渡河。
值此之際,劉盛不敢耽擱,柔然究竟欲要何為,是否真的如歷史那般攻打盛樂,劉盛已不是百分百的把握,因為他早已改變了些許。
因此他也就連忙率軍出營,直奔塞水,在他想來,若柔然渡過白道中溪水,他將以塞水為屏障阻攔柔然大軍,一旦塞水丟失,以柔然六萬鐵騎的兵峰他是怎么也擋不住的,若柔然攻打盛樂,正好從河道最淺處前去幫助守城。
此時,劉盛已開始渡河塞水,而柔然左丘一部正在其內搶掠,兩方人馬,將在兩水之中相遇……
但見處在白道中溪水與塞水之間的狄那城外有一村莊,一支柔然百人隊舉著馬刀歡呼而來,那一處村莊,正是全兒父子所在。
但見村內之人聽聞那馬蹄聲,以及那呼喝聲,無不大驚失色,雖然他們是百姓,但他們也是知道烽燧點燃代表著什么,一個個慌亂的開始躲避起來,各處藏人,地窖癥糟榻下、房梁上、跑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