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740 母胎單身

  返回綠灣包裝工的下榻酒店,陸一奇就再次進入工作狀態,暫時將家里的事情放在腦后,全心全意地備戰分區賽。

  但是,下午第一場戰術會議結束之后、第二場進攻組單獨戰術會議開始之前的短暫間隙,陸一奇卻注意到了手機留言——會議期間,陸一奇是不攜帶手機的,所有來電都自動轉入語音信箱,他會習慣性地檢查一下,只是平常很少很少留言,今天出現了留言,反而是讓陸一奇有些意外。

  留言,來自于江文瑾,因為……簽名已經發完了,而且遠遠不夠。

  江文瑾在電話里表示,附近的街坊鄰居著實太過熱情,不少店鋪、餐廳都紛紛提出了“訂制簽名”的要求,希望陸一奇能夠專門寫上“贈送某某店鋪”、“贈送某某人”,以此來表示專屬性。唐人街已經有段時間沒有出現名人了,而且還是創造歷史的名人,大家都熱情高漲,希望能夠沾沾光。

  “這周你還有一場重要比賽,我知道,你還是以工作為重,那些要求,我全部都推了,說是等休賽期再來。不過,你還記得我們以前對門的李叔叔嗎?以前我們家困難的時候,他沒有少幫忙,他的兒子現在也想要一張你的簽名,你晚上看看什么時候有空,就專門簽一張,一張就好了。”

  留言之中,陸一奇能夠清晰感受到江文瑾聲音里的喜悅和幸福,就連咬字都帶著一股輕快,竭盡全力地壓制也沒有能夠隱藏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驕傲和歡快,即使陸一奇沒有站在她的面前,也能夠感受到。

  對門的李叔叔,陸一奇當然記得,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隔壁家的孩子”。

  那個李叔叔的兒子叫做李大龍,他也是一個聰明的,而且也是一個乖巧的。高中畢業就順利進入哈佛大學,當時李叔叔還舉辦了宴席,大肆宴請街坊鄰居一起慶祝;而李大龍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以優秀成績畢業,成為一名律師,在波士頓的一所律師事務所找到了工作,前兩天又跳槽回到了紐約。

  可謂是事業有成。

  李叔叔一家對待陸一奇一家確實不錯,以前還生活在法拉盛的時候,總是互幫互助,他們的為人沒有什么大毛病,就是貪些小便宜,然后喜歡炫耀兒子,什么事情都以兒子為榮,但也不至于咄咄逼人地令人生厭。

  只是對于陸一奇來說,確實是壓力不小。

  從學業成績表現來說,陸一奇絲毫不遜色于李大龍,而且他的課外活動表現還優于對方,如果陸一奇愿意的話,他也可以進入哈佛,而且畢業之后可能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問題就在于,陸一奇沒有。

  于是,街坊鄰居往往都表示扼腕,“如果阿奇能夠像大龍一樣……”

  這也成為了壓在陸家言和江文瑾身上的一塊石頭,尤其是當陸一奇放棄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而選擇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時候,那種無形壓力達到了巔峰,所有人都認為陸一奇這是在自毀前程,這也讓街坊鄰居們看到陸家言兩夫妻的時候都流露出了同情的神色。

  只是后來,陸家言一家搬到了曼哈頓,而李家則依舊留在法拉盛,這才漸漸斷了聯系。

  沒有想到,兜兜轉轉了一大圈,又以這樣一種方式聯系上了。

  很久很久以后,陸一奇才無意中知道,原來李大龍的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之中,有一個人是華裔,他非常非常喜歡陸一奇,多次在公司會議上贊不絕口,私底下更是成為綠灣包裝工球迷。

  李大龍一直希望能夠成為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而這名華裔高級合伙人則是最合適也最完美的突破口,于是,他這才求到了江文瑾這里。

  客觀來說,很難判斷,陸一奇和李大龍到底誰更加成功,只不過是性格決定命運,他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罷了,沒有必要一爭高低。

  江文瑾并沒有耀武揚威、幸災樂禍的意思,只是陸一奇終究證明了自己:不同的選擇也一樣能夠成功,通往成功不止一條道路,這才是她感到快樂和幸福的原因,陸一奇通過錄音都能夠感受到江文瑾終于挺直腰桿的神清氣爽。

  但是,相較于李大龍的“簽名”邀請,更讓陸一奇意外的是,那八十多張簽名居然一個下午就一張不剩了?

  “他們要這些簽名做什么?”

  陸一奇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陸一奇還是能夠感受到江文瑾的幸福和滿足,于是,陸一奇決定盡可能滿足母親的小小愿望。

  當天晚上,所有工作全部結束之后,奧古斯都就發現留在會議室里的陸一奇依舊在埋頭奮筆疾書著,好奇地上前詢問才知道,原來陸一奇正在簽名;而且,奧古斯都不是唯一一個注意到異常行徑的人。

  然后,第二天綠灣包裝工球隊內部就流傳著一個傳聞。

  “阿奇教練通宵達旦在練習簽名,原因是因為回家的時候,意外發現自己的簽名不夠帥氣,他認為自己需要一個展現性格的簽名,于是開始埋頭苦練。”

  “足足浪費了將近五百張a4紙,教練的手腕都已經紅腫了。”

  “奧古斯都教練還打趣教練是不是母胎單身,右手使用過度,導致手腕抬不起來。”

  不僅是陸一奇沒有能夠預料到唐人街對于簽名的熱情,江文瑾和陸家言也沒有預料到。

  在陸家言看來,喜歡湊熱鬧跟風潮,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應該也只是小部分人而已,畢竟橄欖球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們都沒有概念;而且陸一奇還是一名教練,又不是明姚那樣站在鎂光燈下的球員。

  結果,八十張簽名卻在短短不到一個小時之內就被索要完畢了。

  他們要這些簽名做什么?當草稿紙嗎?難道不是轉身就丟進垃圾桶嗎?為什么還專程過來湊熱鬧呢?明明一周之前還沒有任何反應,現在卻因為“紐約時報”的專題報道,然后一夜之間就炙手可熱起來呢?

  這不是瞎扯淡嗎?

  陸家言無法理解。

  明知道街坊鄰居都只是湊熱鬧而已,但江文瑾依舊敞開懷抱表示歡迎,而陸家言則沒有辦法接受,忙碌完畢之后,他就默默地離開了店鋪,仿佛這些喧鬧都與他沒有關系一般。

  也許,的確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