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92章 特蘭西瓦尼亞戰役(一)

  羅馬尼亞對奧匈宣戰的消息在其遞交宣戰書兩小時后,就傳到奧匈所有高層面前,而且當天晚上就傳遍了整個歐洲。

  在協約國這邊,英法在第二天大幅宣揚羅馬尼亞加入戰爭保衛文明社會的持續,甚至連以公正嚴謹聞名的泰晤士報也是對羅馬尼亞大唱贊歌。稱贊羅馬尼亞社會和諧,經濟繁榮、民眾熱情,一時間羅馬尼亞仿佛成為歐洲社會文明的燈塔。

  對于同盟國尤其是德皇而言,這個消息讓他打爛了自己最心愛的兩個水晶杯。而埃德爾的小舅子卡爾一世則是在皇宮內大發雷霆,有侍衛流傳當晚卡爾一世將羅馬尼亞國王埃德爾一世和婊子妓女等不好的詞匯聯系到了一起。很難相信作為一個君主會說出這樣的話。

  而且當天晚些時候,卡爾一世就在王宮召集自己軍事重臣商議羅馬尼亞宣戰奧匈的的應對。眾人一致商議的結果就是,讓已經在特蘭西瓦尼亞的奧匈軍隊立刻布置防御,加緊將還在俄國軍隊調集回來。為了防止遠水不解近渴,同時讓目前還在布達佩斯修整的第9集團軍(12萬人)立刻停止修整狀態,補充武器彈藥調往特蘭西瓦尼亞。

  除了軍事上的準備以外,為了防止當地羅馬尼亞人當帶路黨,奧匈還決定在特蘭西瓦尼亞戒嚴。羅馬尼亞族人聚會不得超過五人以上,而且政府將以治安的名義收繳其所擁有的武器。

  這里需要多說一句,因為對之前奧匈軍隊傾向德國的不滿,也為了消除德國在奧匈的影響力,奧匈皇帝卡爾一世親自擔任了奧匈總參謀長。在歐洲,君主擔任總參謀長也算得上是一個創舉,奧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是奧匈與于當晚的商討的結果在第二天就被推翻了。

  “該死,你們軍方難道一點正事都干不好嗎,看看你們做出的判斷。羅馬尼亞至少還需要三個月的準備時間,結果一個月后我們接到了宣戰書,昨天你告訴我塔蘭西瓦尼亞固若金湯,但是現在主要關口都已經落入羅馬尼亞人手中,他們源源不斷的士兵已經踏足在奧匈的國土上。弗里德里希大公你能給我一個解釋嗎?”

  皇宮內卡爾一世正在大發雷霆。在得到羅馬尼亞在宣戰當天夜晚突襲的消息后,卡爾一世整個人都不好了。他感到自己受到姐夫埃德爾的愚弄,這讓卡爾無法接受。而自己兼任了總參謀長一職實際值掌軍權,但是他不能罵自己,所以在脾氣很好又不濫權陸軍元帥弗里德里希大公就成了他出氣筒。

  而被他呵斥的弗里德里希大公則是一聲不吭。作為奧匈帝國最后一位名帥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侄子,弗里德里希大公從小就仰慕叔父,而在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去世后,被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信任有加。在一戰爆發后他被任命為奧匈軍隊總司令,并且12月8日他被晉升為陸軍元帥。他基本上是個名義上的最高統帥。他聰明的不干涉軍隊的具體事務,軍隊實權掌握在總參謀長康拉德手上,直到今年2月才由卡爾一世實際掌控軍權。

  “陛下,目前看到是我們判斷失誤,不過我們很快會彌補這個錯誤。我們將加快從新獲得領主抽調軍隊的速度,而且也會將現在還在國內修整的軍隊調集到特蘭西瓦尼亞。”

  弗里德里希大公在面對卡爾一世怒火的時候,很明智的給了臺階,這也是他能得到哈布斯堡家族信任的原因之一。

  不過弗里德里希大公的話反而讓卡爾一世鄒起了眉頭。“這會不會影響到意大利方面的準備?”

  面對皇帝的詢問,弗里德里希大公當時知道皇帝所指的是怕影響到意大利戰線,于是他斟酌再三后講到。“會有一些影響。”

  聽到要影響到意大利戰場,不再被怒火沖昏頭腦的卡爾一世想了想講到。“那么就將這種影響減少到最低。”

  是什么讓兩位奧匈高層都異常關心意大利戰場,都是埃德爾這支蝴蝶所引起的。因為俄國提早的退出了戰爭,讓奧匈和德國有更多的時間將兵力調離已經平靜的東線。

  而維也納該如何使用這些兵力上也是沒有太多其他選擇,環顧四周也只有意大利這個對手才值得奧匈軍隊出手。所以在9月的時候,奧匈軍方就開始準備對意大利這個反骨仔的攻勢。打算利用從東線調集的軍隊發動攻擊,爭取能夠將意大利逐出戰爭。

  所以哪怕羅馬尼亞而已對奧匈宣戰,在卡爾看來還是擊敗意大利才能夠讓奧匈帝國暫時獲得喘息。所以他萬分舍不得將寶貴的兵力大肆的使用到羅馬尼亞一線,讓屢敗在奧匈手中的意大利軍隊獲得了喘息。

  “可是這樣會不會讓羅馬尼亞放肆,有可能引起當地羅馬尼亞族有不該有的心思。”

  面對弗里德里希大公的擔心,卡爾一世若有所指的講到。“我們受到了攻擊,是不是要向盟友求助。而且現在東線又沒有戰爭,那么請求柏林幫助一下又有關系。”

  聽到皇帝的話讓弗里德里希大公感到最近陛下轉變不少,要知道去年繼位的時候這位皇帝可不滿德過對奧匈的指手畫腳,寧愿換掉總參謀長康拉德上將,也要保證哈布斯堡在軍隊的權力,而且不到萬不得已可不會像德軍求援。現在可是還沒打上一場,這可就先叫援軍。

  這當然也和卡爾一世的經歷有關。一開始,這位新任皇帝本以為能夠以單獨和談退出這場讓奧匈傷亡慘重的戰爭。但是英法斷然拒絕了卡爾對于和談的希望,于是這位年輕的奧匈皇帝知道英法不會放過奧匈帝國。當然作為其王室的哈布斯堡家族,協約國也不可能放過。那么現在他是為了保護家族和國家作戰,沒有和談、不是贏得勝利就是輸掉戰爭,現在他沒得選。

  在當天下午,來自奧匈的求援電報就發到了柏林,這次奧匈請求援軍的口氣倒是不小,直接開口需要20萬援軍。一同發來還有要求德國履行同盟義務對羅馬尼亞宣戰的電文。

  很快就因為這兩份電文,德皇召集政府官員和軍方開會談論。

  在眾人都看過這兩份電文后,威廉二世開口問道。“關于對羅馬尼亞宣戰這個問題,大家都沒有其他意見吧?”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以沒有意見,出于對奧匈的看中和羅馬尼亞的背叛(德皇認為這就是背叛),沒人會不同意宣戰,之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宣戰,那是因為有許多事情還沒有收尾。

  看到最簡單那份電報得到完美的解決,威廉二世又詢問到。“那么奧匈要求援軍的請求呢?”

  德皇話音剛落,軍需總監魯登道夫就開口講到。“陛下,現在我們需要準備來年西線的攻勢,實在抽掉不出多少部隊幫助奧地利人,最多能夠抽調兩個師3萬人左右。”

  讓魯登道夫反應這么大的反應,除了因為要準備新年后對法國新的攻勢之外,奧匈種種小動作也是其中因素之一。現在奧匈軍隊還沒正式作戰就讓他派出援軍,這不是來惡心他的么。

  不過魯登道夫的話卻引起政府方面的反對,尤其是外交部長佐爾夫在魯登道夫話音剛落的時候就接口講到。“上將閣下,我不認同你這樣的觀點。奧匈作為盟友而且在面臨羅馬尼亞攻擊的時候,我們不能不對其幫助。而且之前我們也是幫助過奧匈,3萬軍隊這個數字實在是太少了,這樣還不如不派出援軍。”

  “真的不派那更好。”

  “好了,都別爭執了。”

  眼看魯登道夫要和佐爾夫頂了起來,德皇這時候站了出來。他看著興登堡講到。“總參謀長,你說應該派多少軍隊增援奧匈。”

  被德皇點名的興登堡想到了一個新主意。“現在看來需要派遣一支足夠數量的援軍,幫助奧匈攻打羅馬尼亞。不過我認為不一定要派到奧匈境內才能幫助他們。”

  “元帥你有什么主意就請講吧。”

  興登堡對于自己的主意思路越來越清晰,他開口講到。“我們可以從烏克蘭方面側翼進攻羅馬尼亞,達到牽制羅馬尼亞軍隊的舉措。”

  “這樣會不會讓奧匈對我們有所不滿?”

  面對詢問,興登堡開口解釋道。“這不會,奧匈請求援軍是為了減輕他們軍隊的壓力,他們看來是不想拖延對意大利的準備,那么這樣我們就好辦了。我們完全可以從目前駐扎在東線的軍隊上想辦法,完全也不耽擱我們對西線的作戰計劃。”

  這時候首相黑德林響起另一個擔憂。“這會不會引起蘇俄政府的反悔?”

  面對首相的詢問,興登堡解釋道。“這完全不會,蘇俄政權這些人現在還不敢和我們翻臉,簽訂的條款他們會規規矩矩的遵守,因為在俄國境內他們的反對者太多了。”

  最終經過商議,德國給奧匈答復到他們將派出24萬軍隊以東線總指揮馬肯森掛帥,對羅馬尼亞的摩爾多瓦進行側擊以達到牽制其軍隊,并且配合奧匈軍隊攻占羅馬尼亞的計劃。

  盡管這個計劃相當不錯,但是因為分散駐扎的德軍需要重新集結和補充彈藥,所以這個計劃需要二十天的準備時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