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61章 鯨吞(一)

  哈布斯堡家族被逐出奧地利的消息,飛速的在歐洲傳開了。對于這個在歐陸影響了近千年政治家族的離去,有人高興有人傷感,這都不能影響協約國處置奧匈的決心。

  不過在分享這份蛋糕之前,協約國也沒有忘記目前同盟國還有一個實力在他之上的存在。

  所以奧匈還在動蕩時期,沒有做出驅除哈布斯堡家族的時候,以英法美三國為主力的協約國軍隊在西線發動了反撲,他們打算先將德國趕出法國的領土。

  于此同時他們還打算從其他方向對德軍舉行牽制,而目前看來還算驍勇善戰的羅馬尼亞自然不會被他們放過。所以在奧匈動蕩的時候,協約國讓羅馬尼亞發動一場牽制東線德軍的戰爭要求,就被放到了埃德爾桌上。

  而埃德爾看著這份要求,對此有些不滿。羅馬尼亞在東線從開戰至今,在短短的八個多月時間已經打過不少戰役了。盡管收獲不菲,但是積累的傷亡也不小。畢竟羅馬尼亞現在才一千萬出頭的人口,經歷不起像西線那種傷亡數字(新占領地區還沒有統計人口)。

  不過對于協約國的要求他也沒辦法直接拒絕,更主要是目前羅馬尼亞有自己的計劃需要用到大量的兵力。所以對于協約國要求比較抗拒。

  讓埃德爾想抗拒協約國請求的計劃了,說起來也是羅馬尼亞實力暴漲的體現。在這個流行叢林法則的世界,弱小就是原罪。而羅馬尼亞想要富裕強大,必須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而埃德爾對于目前還掌控在德國手中的原俄國領土,有些垂涎三尺。所以當接到協約國想要羅馬尼亞牽制東線德軍的要求后,埃德爾決定找普列山上將商議一下。

  當普列山上將趕到王宮后,埃德爾將協約國的請求拿給了他看。

  “參謀長,這份電報你怎么看”

  埃德爾在普列山看完這份電報后,關心的詢問了起來。

  對于埃德爾的詢問,普列山上將面帶笑容的說到:“這很簡單,需要看陛下是否愿意和他們交戰。”

  總參謀長賣關子的話,讓埃德爾來了興趣。“那么,你說說看。”

  “陛下,這份電報只要求我們牽制東線德軍,可并沒有說讓我們什么時候發動攻勢來牽制,所以這份要求還有操作的空間。”

  “繼續說下去。”

  “其實在參謀部中,關于對東線收回我們羅馬尼亞領土的計劃就有好幾份。其中最有執行能力的兩份和協約國的要求沖突不大,我們可以適當修改之后執行。”

  “其中第一個方案,因為奧匈局勢的動蕩,我們可以將加強給特蘭西瓦尼亞集團軍的幾個常備師和技術兵種,抽調出來加強給庫爾圖瓦上將的摩爾達維亞集團軍。這個方案的好處,是我們可以將兵力和武器裝備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個重裝兵團,壓迫對手讓其要么退卻,要么和我們決戰的姿態。這個方案的優點是有足夠的實力擊退在加利西亞的德軍,缺點就是時間上比較慢,敵人退卻也很容易。”

  普列山上將在說完第一個方案后,緩了一口氣繼續講到:“我們的第二個方案,也是調動特蘭西瓦尼亞集團軍。不過抽調的部隊并不加強摩爾達維亞集團軍,而是組建成單獨的單位。從外喀爾巴阡山脈翻過去,直插敵人的后勤補給中心利沃夫。同時摩爾達維亞集團軍纏住敵人在前線的部隊,不給他們回援的機會。這個方案的優點是能擊潰敵人馬肯森統帥東線德軍精銳,為我們掃除收回領土的最大障礙。只要是計劃順利,哪怕不能擊潰至少也能重創對手。不過缺點就是兩方的行動一定要配合好,而且翻越外喀爾巴阡山脈不能攜帶重裝備,對于傷亡上可能有過大可能。”

  在普列山上將說完后,埃德爾陷入了沉思。不過他并沒有對比這兩個方案的優缺點,而是在思索前世記憶中一戰結束時間上的關聯。在埃德爾記憶中,德國戰敗的關鍵點是基爾水兵起義。而水兵起義的原因,好像就是有奧匈戰敗在里面做了誘因。當時說在奧匈戰敗后,德國軍民對于局勢感到絕望,所以才爆發了這場起義。

  埃德爾努力回想著前世的記憶,不過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太多事都已經忘記,所以始終沒有想起來。沒辦法,埃德爾只能通過其他方法來查找了。

  “總參謀長,目前德國局勢怎么樣”

  普列山不知道國王會在這個時候考慮德國的局勢,不過對德國情報的收集,他們總參謀部可沒有放棄過。所以在埃德爾問起來后,普列山說出了目前了解到的情報。

  “目前德軍在西線壓力很大,這次美英法三國的進攻,讓他們損失了不少要點地區和兵力。目前西線的協約國軍隊在馬恩河一帶獲得了突破,他們將戰線推進了80公里。而德軍目前已經不能再威脅到巴黎的安全。這次德軍在戰斗中的表現比較差,完全沒有了之前的斗志,許多地段都是被主動放棄的。”

  普列山的話還是沒有讓埃德爾摸到頭緒,于是繼續問道:“那么德國國內的情況呢?”

  普烈山綜合了情報部門的了解后說道:“目前其國內饑荒較重,民眾對此有怨氣。”

  想想也是,連軍隊都以胡蘿卜為食還將馬肉作為美味,其國內民眾能吃到什么就可想而知。

  埃德爾聽完普烈山的講解后,思考片刻后講到;“那么以第一方案為作戰計劃吧,我們不用急著和德軍交戰。”

  “遵命,陛下。”

  聽到埃德爾做出決定后,普烈山上將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在普烈山回到參謀部后,立刻給特蘭西瓦尼亞集團軍發報,要求他們抽調有力作戰部隊,增援即將有作戰任務的摩爾達維亞集團軍。而且為了讓摩爾達維亞集團軍有更出色的表現,普烈山還將費列伊特中將抽調給庫爾圖瓦上將做副手。

  看來這一次戰爭收獲最大戰功的就是費列伊特中將了,幾乎每一次戰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相信戰爭結束后不只是晉升上將那么簡單,他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任軍隊的領頭人,至于結果如何就需要看他個人的把握。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