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79章 巴黎和會(下)

  “諸位,我們已經將羅馬尼亞代表邀請進來了,現在總可以商議了吧。”

  多日的爭吵和談判,讓在場的幾國代表都有些精力不濟。看到布勒蒂亞努首相到來后,威爾遜總統看了一眼波蘭代表德莫夫斯基,這個家伙讓波蘭問題在復雜化。

  作為1917年在巴黎成立的波蘭民族委員會主席,德莫夫斯基面皮厚度還是足夠,完全裝作沒有看見。因為他知道這場會議將決定波蘭成立后地位問題,當然是盡可能收回領土才是要緊事。臉皮這種東西,這是什么可以吃么。

  同樣看到羅馬尼亞代表的進場,克列孟梭有些尷尬的講到。“由我來告訴布勒蒂亞努首相,這個問題吧。”

  沒想到前不久還讓羅馬尼亞幫助波蘭穩定局面,現在又要讓他提出領土的問題,的確有點小小的尷尬。在克列孟梭的講述下,布勒蒂亞努首相終于了解到事情的詳細情況。

  原來德莫夫斯基代表新建立的波蘭政府,向和會正式提出了波蘭全面而詳細的領土要求。他建議最高委員會。“當達成屬于波蘭的領土解決時,我們應該從第一次瓜分前的1772年開始。他提出立陶宛、烏克蘭應“統一”給波蘭。東南方的加利西亞地區,盡管十四世紀以前不屬于波蘭,但是該地區波蘭人占據多數,也應該歸屬于波蘭。另外在德國東部方向的上西里西亞和旦澤,波蘭也應該獲得一大片波蘭走廊以通向出海口。”

  面對波蘭提出的領土要求,法國方面當然支持,他們打算將波蘭打造成德國東面的強敵。這一次戰爭能夠獲勝,其原盟友俄國在東線的牽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法國沒理由不繼續這樣做。

  而英國方面,對于波蘭所謂的領土要求,則是堅決反對。喬治首相認為,將一大片的德國領土給予波蘭統治,將成為未來戰爭的導火索。

  為此他還問道:“如果在波蘭的德意志人反對波蘭的統治,保衛他們自己時,三國會為了保持波蘭對他們的統治而戰嗎?”

  同時他還宣稱,如過波蘭占領旦澤和上西里西亞,德國將會拒絕在合約上簽字。實際上英國這種態度,是他傳統的勢均力敵政策在波蘭問題上的反映。英國不愿意看到德國過分削弱,讓法國稱霸歐洲大陸。而美國方面,則以民族自決原則看到這個問題,主張依照種族資料進行分類。

  至于牽扯到的加利西亞地區,他們主張讓波蘭和占領該地區,同樣是戰勝國的羅馬尼亞直接談判。至于烏克蘭的那個政府,已經完全被無視了。

  當克列孟梭說完后,布勒蒂亞努首相直接進到:“很抱歉,波蘭的要求我們無法接受。關于該地區的歸屬我們已經和烏克蘭政府有過協議,我們不能做出違背該協議的決定。”

  面對布勒蒂亞努首相毫不留情的拒接,德莫夫斯基忍不住講到:“該地區90都是波蘭人,你們沒理由占據該地區。”(德莫夫斯基真在巴黎和會上說過這句話)

  德莫夫斯基的話,布勒蒂亞努直接反駁道:“90?這是哪里來的數據,根據我們的調查,該地區只有43的波蘭人,剩下有41的烏克蘭人,還有16是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等其他各個民族的組成。”

  看到德莫夫斯基被布勒蒂亞努直接懟了回去,讓談判有著崩壞的局面。克列孟梭上前圓場著說道:“對于當地民族劃分,我們還不太了解,那么說說其他方面吧。”

  被克列孟梭話點醒的德莫夫斯基立刻換了一個話題。“據我所知,那個所謂的烏克蘭政府是依據《布加勒斯特條約》建立起來的。而該條約已經被廢除,所以這個被德奧扶持起來的烏克蘭政府也應該被取締。”

  對于德莫夫斯基新的一輪攻勢,布勒蒂亞努首相笑著說道:“我承認,烏克蘭政府是依據《布加勒斯特條約》建立起來的。但是根據威爾遜總統提出的民族自決,該地區的烏克蘭人有權力選擇自己建立政權還是歸附誰。”

  布勒蒂亞努的話很明確,你否認《布加勒斯特條約》,我拿出威爾遜總統的民族自決說事。至于烏克蘭愿不愿意加入波蘭政府,這就是一個笑話,沒人愿意給自己找個爹在頭上管著。

  被布勒蒂亞努的話,懟的有些亂了方寸的德莫夫斯基繼續講到:“你們計算的不對,加利西亞地區應該單獨民族自決。”

  “不,加利西亞地區不應該單獨自決,它是烏克蘭的一部分。”

  “我們知道你們和烏克蘭有撤軍賠償的款項,這個可以由我們接手也是一樣。”

  “對不起,這是我們和烏克蘭的決議,而你們還不能代表烏克蘭政府。”

  “好了,不要爭吵。”

  看到兩方爭執的面紅耳赤誰也不肯讓一步,威爾遜總統忍不住說道:“目前看來,加利西亞地區問題有些過于復雜。是不是將這問題押后,等到解決匈牙利時在進行討論。”

  在威爾遜總統看來目前關于加利西亞地區的問題,不屬于對德談判的范圍內,所以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押后再議,沒必要在這里死抓著不放。

  一直沒有開口的喬治首相贊同道:“這是個好辦法。”

  看到英美兩國都贊同,而且德莫夫斯基在布勒蒂亞努面前一直處于下風,所以克列孟梭也點頭說道:“就這么辦吧。這件事我們延后討論。”

  三國的話,讓德莫夫斯基如同一只斗敗的公雞一樣垂頭喪氣,而布勒蒂亞努首相則是一臉平靜的走出了會議室。不過在走出會議室后,布勒蒂亞努立刻將自己在門外等待的隨從,拉到身邊小聲的叮囑道:“馬上回大使館給國內發秘密電報,就說波蘭人想要從外交途徑奪取加利西亞地區。”

  隨從聽到這話大驚失色,他知道這事的嚴重性,立刻回答道:“我這就趕回大使館發報。”

  對隨從吩咐完畢后,布勒蒂亞努依然面帶微笑,不停的和其他代表團成員打著招呼,仿佛就像沒事人一樣。

  而拋開加利西亞地區后波蘭問題進程就加快不少,很快就談定了各方向的疆界問題。而最終決議也將被放置在對德總條款當中。

  而對德條約如歷史上一樣,最終經過3個多月的爭吵和妥協,終于在2月13日拿出了最終解決方案。

  根據該條約,在疆域上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

  承認波蘭獨立,并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

  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

  薩爾煤礦區由法國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并。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這份條約讓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軍事上的限制;萊茵河西岸的領土(萊茵蘭)由協約國軍隊占領15年,東西岸50公里以內德軍不得設防。

  陸軍被限制在100,000員以下,并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

  海軍員額限制在15,000員以下,船艦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噸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并不準擁有潛水艇。

  不得組織空軍,不得進出口武器,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

  為了限制接受軍事訓練的人數,廢除義務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長到12年、軍官25年。

  戰爭責任;德國必須承認全部戰爭責任,承認對協約國平民犯罪。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審判為戰爭罪首犯。部分德軍被審判犯有戰爭罪,其中一些被判處死刑。

  戰爭賠償;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后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

  而這份條約唯一和羅馬尼亞有牽連的就是,德國賠償金的問題。不過由于羅馬尼亞沒有在戰爭遭受太多損失,所以只拿到2的賠償款。不過想要拿到這筆錢,羅馬尼亞還要任重道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