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95章 最后的機會,但澤

  只不過希特勒的信心卻在波蘭這里碰到了一個硬釘子,對于但澤這座波蘭最重要的港口,波蘭政府根本不愿意和德國談。

  這讓德國方面非常不滿意,因為但澤雖說是自由市,但是卻被波蘭代管,其駐軍也是波蘭軍隊。而該城市基本都是德意志人。更為重要的將東普魯士與德國其他領土完全隔開,兩則最近只有40公里的距離。

  也是由于被波蘭分開,讓東普魯士發展落后于德國其他地區。而這讓該地區迫切希望打通兩則之間的路上通道。

  而這次希特勒提出的要求合理么?

  公正的說,非常合理。這次希特勒只要歸還但澤港,開放走廊允許德國自由出入東普魯士。

  最開始希特勒并沒有打算進攻波蘭,盡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波蘭割得最大一片德國領土。波蘭同匈牙利一樣,在威脅捷克斯洛伐克的后方這方面,對他是有用的,因而他誘使波蘭答應他的要求,波蘭還乘機攫取一小塊捷克領土。

  希特勒有意暫時接納波蘭為一名小伙伴,只要波蘭歸還德國的但澤港,并允許德國由“波蘭走廊”自由通往東普魯士。就希特勒而言,這是一個很有節制的要求。

  但是,經過連續談判,希特勒發現波蘭非但固執得不愿作諸如此類的讓步,并且對自己的實力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盡管如此,他仍然希望,經過進一步談判,他們會回心轉意。直到3月25日,他還告訴陸軍總司令說,他“不愿使用武力來解決但澤問題”。

  但是一切在英法給予波蘭安全保證后,性質就發生了改變。希特勒發現獲得英法支持后的波蘭在面對德國的要求后更是變得有恃無恐,根本沒有與德國談判的意思(沒有了拉攏價值)。這讓希特勒只能重新想辦法,而軍事解決就變成為可能。

  只不過面對當時波蘭背后的英法,以及可能的盟友羅馬尼亞,希特勒知道自己必須想辦法拆散波蘭背后的支持,所以才有了里賓特洛甫訪問羅馬尼亞,而在付出巨大代價將羅馬尼亞拉入自己陣營后,現在希特勒覺得在實力上,德國及盟友已經對波蘭及背后的英法形成了優勢。

  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強硬表態,能讓波蘭以及其背后的英法兩國看清楚事實。只不過希特勒的發言完全是媚眼拋給了瞎子,完全沒有反應。波蘭對自己實力迷之自信,并不認為自己得到英法支持后就怕德國。哪怕是在羅馬尼亞倒向德國后,依然認為自己能抗住兩國的進攻。

  這種不聽勸的鐵頭娃就十分討厭,任你好話說盡,各種威脅用完就是一根筋,那么武力解決就從可能很快變成了唯一。

  或許有人會問德國退一步不行么,必須要拿但澤么?

  答案就是不能退,現在德國一步都不能退。希特勒要是敢退一步,德國國內問題就會爆發出來。而且高漲的民族主義也是雙刃劍,不僅能夠聚集人心將德國變得更加強大,同樣能夠對不能滿足其胃口的人進行吞噬。

  德國的經濟奇跡,其實說白了就是利用赤字拉動工業生產。只不過德國是以軍工業為主而已,而軍工業的發生必然會帶來軍事上的急劇擴充。這同樣讓德國偏科嚴重,其財政根本支持不住。

  而此時的德國政府根本沒錢進行擴軍備戰,希特勒想了兩個辦法,其中一個就是從猶太人獲得財富支持德國的財政支出,這才有了德國聲勢浩大的排猶主義。當然光靠猶太人那點財富也不能支持德國巨大的開支,希特勒又使用另一個辦法,那就是強化壟斷。

  德國通過立法等各種方式鼓勵兼并、締中小企業,數十萬手工業者和小商人被編入軍事工廠服勞役。通過這些手段使資源集中到了壟斷機構手中,以便于他們擴大生產,然后再通過控制這些壟斷機構控制國民經濟。

  同時德國政府開始大興基礎、軍事設施建設,并進行大規模軍事采購。在為企業創造訂單的同時,德國政府還規定企業必須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潤用于擴大生產,并嚴格規定投資范圍。這些措施確實在短期內拉動了經濟,刺激了就業。但是卻制造的巨額的財政赤字,而這些赤字對德國政府而言是一筆絕對還不清的巨款。

  面對如此高額的財政赤字,希特勒又不愿意增發貨幣的方法再次出現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的局面。所以就只能采用票據這樣的“白條”手段,從企業手中購買商品。

  同時為了緊縮貨幣,政府還發行了大量債券以消耗市場上可能過多的馬克。也就是通過讓德國民眾購買債券,讓貨幣暫時回到政府手里。但在當時的德國,這卻刺激了政府進一步的財政支出,政府負債不斷攀升。

  同時,德國經濟輕重工業嚴重失衡局面難以改變,當這些債券再次回歸社會實難實現促進消費的目的。那么等待德國的就是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

  為此在1939年年初的時候,帝國銀行董事會在給希特勒的信中這樣寫道:“無止境的國家開支摧毀了有序預算的企圖,即使是稅款負擔的大幅度增加也會將國家財政置于崩潰的邊緣,并因此摧毀中央銀行的匯率。”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德國財政即將崩潰,需要想辦法解決。

  現在擺在德國面前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利用自己龐大的軍事實力,為德國即將破產的財政想辦法,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而這次也德國為什么沒能整合占領國的實力為自己所用的原因。德國首先需要將從占領國掠奪足夠的物資和財富,兌現那些白條以及承諾,緩解國內的壓力。民眾可不會管國家戰略發展,他們只會看到德國獲得了勝利,那么就應該有戰利品。

  而為了滿足他們要求,只能讓占領國遭受損失。而被掠奪的國家,你要再想整合他們實力那將是千難萬難。

  所以在波蘭拒絕希特勒的好意后,這場戰爭就注定了。

  只不過希特勒現在還在等一個消息,一個來自蘇聯的消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