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京南理工大學,林躍搭上一輛開往市中心的公交車,乘客們互相審視的時候,他將注意力投入系統空間,下拉菜單至技能列表。
看看現有技能強化點數后面的“3”,他沒有任何猶豫地在后面的“”號點了一下,技能強化點數回落至“1”,討價還價技能來到了lv3。
(說明,討價還價所得到的折扣進一步提高,并且作為賣家時更容易招攬到顧客,可配合使用。)
接近傍晚的時候來到珠江路一條專門販賣電子產品的市場。
那個年代的音像店可以用雜亂無章來形容,放著花花綠綠磁帶的貨架就擺在門口,旁邊的箱子里是積著灰塵的明星海報、寫真卡片,店鋪柜臺下面放著袖珍收音機、錄音機一類值錢貨,而鎮店之寶當然要屬各種各樣的vcd了。
愛多vcd。
奇聲vcd。
萬利達vcd。
還有各種vcd的配件,話筒,信號線什么的,而對面的墻上擺放著一張張vcd光盤,大多是港片,也有臺片,美國片資源較少。
林躍在商場逛了逛,徑直走進一家隱身在各種電路板、破音響、舊碟片的無名小店里。
老板是個戴眼鏡的中年人,正坐在一臺電視機前面聚精會神地看電影,指間夾的香煙已經燃到只剩過濾嘴都沒有發覺。
林躍讓過放在過道里的編織袋,走到老板身旁偏頭一瞧,電視里正在放映經典港片《倩女幽魂》,情節是寧采臣睡在蘭若寺客房里,下面的骷髏相繼活動那段。
“老板。”
他拍了中年人的肩膀一下,唬得大叔一哆嗦,指尖煙灰簌簌而落。
“你干什么?不聲不響的,嚇死個人。”中年人一面說一面按下暫停鍵,生怕錯過這場緊張刺激的戲。
自從vcd開始普及,進入到千家萬戶,hk電影便像一道風潮席卷大陸,倩女幽魂系列,古惑仔系列,賭神系列,僵尸先生系列……為這片娛樂沙漠注入了無窮生機與顏色。
“老板,有沒有光盤,能夠刻錄的那種。”林躍打量一眼墻上貼著的各種宣傳畫,又翻了翻柜臺紙箱里放的影碟。
中年人推推鏡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有,兩塊錢一張。”
“開什么玩笑。”林躍說道:“街尾那幾家店只要一塊多,你這張口就賣兩塊。”
“你要幾張?要的多了可以給你便宜一點。”
林躍伸出一只手。
“五張?”
“五十張。”
“你要誠心買,算你一塊五。”
林躍二話不說,直接往外走。
“哎,你別走啊,要是不滿意,價格還可以再商量嘛。”
林躍并不意外中年人的反應,因為這個年代中小城市職工的月收入也就五六百塊錢,對于這個等級的店面來講,五十張刻錄光盤已經算是一筆不小的買賣了。
“不是我不誠心買,是你不誠心賣,都告訴你街尾那兩家店開價就是一塊多,我一口氣要五十張你這兒給我報價一塊五,看我是學生,好騙是不是?”
“那你想多少錢一張?”
“站在我的立場當然是越少越好。”
“一塊二。”
林躍不說話,扭頭便走。
“一塊,一塊總行了吧。”
林躍收住腳步,走回柜臺前面,指指旁邊放的那臺刻錄機:“刻一張碟多少錢?”
老板說道:“兩塊一張。”
“我在你這兒買刻錄光盤加上刻盤,你最低能給我到多少?”
“五十張全刻?”
“五十張全刻。”
老板摘下眼鏡,在一塊沾著油污的眼鏡布上擦了擦:“碟片加刻錄費合三塊錢一張。”
“兩塊七,不能再多了。”
老板沉吟片刻:“好,兩塊七就兩塊七。”
講好價,老板從柜臺下面取出五十張空碟片,林躍在旁邊的紙箱里翻了翻,找出十張影碟。
分別是《倩女幽魂》12,《賭神》、《賭圣》、《賭俠》及兩部僵尸題材片。
“這幾部片子,每部都刻一點。”
老板扒了扒放在柜臺上的片子,一臉不解:“小伙子,我很好奇你一下子刻五十張光碟要做什么。”
“當然是拿來賣了。”
“拿來賣?”老板愕然。
“你知道的嘛,我們學生沒幾個錢,一臺vcd好幾個宿舍輪流用,買光盤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大家想得都是能省一點是一點,如果你是學生,是愿意到我這里買廉價的沒有包裝的刻錄盤,還是去音像店買有包裝的刻錄盤?”
“呃。”老板是真得被他驚到了,這年頭,別說還在上學的年輕人,就算是進入社會多年的勞動者,普遍還是抱著打工掙錢的心理,有自主創業想法的只占這個群體的一小部分。
正如林躍說的,柜臺紙箱擺放的光碟和完成刻錄的空白光碟本質上講沒有什么不同,就是多個外包裝,客人進店選購光碟一般都是看畫面和簡介。
有外包裝的光碟根據新舊程度售價為十塊二十塊(當年vcd是兩張盤一部片),年輕人手里的光碟多少錢?成本只有五塊四。
“刻錄五十張光碟應該需要不少時間,這樣,我給你二十塊錢做定金,明天下午我來這里取貨,付你余款。”
“行。”
林躍拿出二十塊錢遞過去,老板給他寫了一張收據。
離開店面后他又去其他經營電子產品的商鋪看了看,天黑又去了馬臺街逛了一圈,快十點才返回學校。
第二天傍晚,他準時來到音像店,在機子上試了試放映效果,林躍付了余款,并約定好第二次合作再讓利他十個點后離開珠江路,乘車前往馬臺街。
1996年,馬臺街夜市可以說是全城最大的夜市,單單攤位就達到600個,賣小吃的,賣水果的,賣玩具的,賣音像制品的,賣日用百貨的……空氣中飄著油煙味和水果的香甜,討價還價的聲音令整條街陷入喧囂,左手拿著冰棍右手舉著棉花糖的小孩子左一口右一口吃的不亦樂乎,而自行車的鈴聲總是會從街頭響到街尾。
林躍是來這里賣碟的,他跟老板說在學校賣碟不過是隨口一扯,一群連vcd都買不起的學生有多少消費能力?更多人看片選擇租碟,像許公子這樣的富二代不具備普遍性,而夜市就不一樣了,人流量大的很,這里是省會城市,收入普遍高一些,人們花個十來二十塊買幾張光盤回家算不上什么高消費,畢竟1996年不像林躍生活的年代,電腦還沒普及,互聯網更是新鮮事物,而看影碟基本算是一項全國性的娛樂活動。
在信息交互不發達的當下,很多人只是單純地買vcd放影碟,至于刻錄機嘛,鬼知道那是什么東西。
林躍的想法很簡單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攫取第一桶金。
不過呢,他的碟片雖然有價格優勢,但是沒有包裝,賣相肯定不如其他賣音像制品的攤位提供的商品好看,而且別人擺攤都是幾十上百張花花綠綠的盤片往那兒一放,隨便客人去挑,在多樣性這點上他根本比不了。
沒有包裝,規模小,這兩個缺陷會帶來信任危機,對于普通人而言,只能通過長期經營來改善客人對攤位的印象,林躍沒有那么多時間浪費在這件事上,他的目標是一晚賣光所有影碟。
信心來自?
不,這只是他的依仗之一,除了這個做生意的技能外,他還有一個新奇有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