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三年成果 下

  之后,李清又依托地圖投影,詳細介紹了三地,包括草原都護府在內的水利建設情況。

  根據商戢的規劃,草原都護府因為自然條件限制,不會進行大規模農業擴張,它將繼續以畜牧業為主,為商戢軍提供大量的皮毛、肉食和戰馬。

  但是,需要明白的一點,畜牧也需要牧草,牧草同樣需要水!

  雖然畜牧區對水的需求不像農業地區那樣迫切,但仍然是必不可少,水利規劃中也將草原都護府納入其中。

  只是與平州、辰州這種密密麻麻的水利溝渠相比較,草原都護府就稀稀拉拉的幾條,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商戢也沒覺得李清的回報無聊,津津有味的聽了近一個時辰的匯報,聽完之后對三地的水利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越是了解,商戢越是感覺當初支持李泯搞水利是萬分正確的選擇,更是越發感受到公孫瓚將李泯送到自家門口是多么愚蠢的決定。

  與柳氏、赫菲斯托斯、農禾、公輸班等同為神級生產類人員,但李泯并不能提供短期收益,相反還需要先投入海量的資源,看起來似乎價值最低。

  柳氏孤身一人,隨便采點草藥,然后開爐煉制幾味丹藥,輕輕松松就能換來上萬金的收益,簡直是行走的印鈔機。

  與柳氏相比,李泯就是拉著一車又一車的金幣往海里扔,沒撒出足夠的物資與金錢,那是絕對不可能看到收益。

  但是,一但投入足夠多,二者的收益又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就算柳氏每天全力煉制丹藥,同時不考慮市場承受能力,柳氏個人一年所能制造的價值也就幾千萬金罷了。

  而李泯不同,水利建設體系成熟之后,所起到的作用是戰略性的,根本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形容。

  千萬不要以為水利建設就是簡單的砸錢,之前商戢也是錢多的沒地方燒,為什么沒想到砸錢搞水利?無他,搞不了而已!

  各個水域的勾連,河道的開掘、疏通,水脈的勘探,運河的設計走向等等無一不是專業性極強的問題,沒有相關方面的宗師級人物坐鎮,隨隨便便就開工,浪費金錢和物資還是小事,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挖著挖著給平州挖出一場洪災火干旱出來!

  李清的匯報雖然時間長,但效果出奇的好,給眾人打了一劑強心劑,就連許久未曾有大動作的軍方將領都生出了躍躍欲試的感覺。

  李清匯報完之后,鄧言笑了笑,繼續道:“下面,就有在下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年來政務方面取得的成就。”

  事實上,水利建設也歸屬于民政方面,只是水利方面的成就太大,李氏父子功勛卓著,特意安排李清單獨做匯報。

  “首先一點就是人口。三年前三地總人口為12.63億,現在三地總人口為14.89億,新增兩億人口,其中主要來自于內地移民,少部分為本土新生兒和原辰州隱匿人口。

  單一人口數量而言,我軍治下總人口數量僅次于袁術(占據汝南全君,潁川、南陽大部分,地方雖不大,但人口密度極高)和韓馥(占據冀州),略多于陶謙(徐州)、孔融(青州)。

  但是在人口密度上,我們仍舊處于最落后位次,以我軍現有的控制面積,即使五十億甚至一百億人也能承載。”

  說到人口密度,鄧言就有些痛心疾首的感覺。

  根據現有統計,商戢治下可耕種面積大概為七百億畝,加上現在堪稱外掛般的水利設施和農家出產的高產種子,以最基礎的餓不死為標準的話,整個華夏區全遷徙過來都夠用!

  然而現在一個很尷尬的現實是,以商戢治下的人口而言,很多地方稍加開墾就是上好的水澆田,但因為缺乏足夠的人口,導致田地未開墾,也就是說平州的水利設施建設有些用了過猛,跑到了需求前面。

  作為主管行政的官員,鄧言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不得親自跑內地去搞移民。

  “在耕地方面,目前三地之內,已經開墾出來的熟地有二百六十億,全部為上等水澆地。預計今年全景范圍內可產糧食突破六百億石大關。三年之內,我軍治下糧食總產量翻了五倍,水利設施建設功不可沒!”

  “目前,我軍轄區內,全境口糧消耗約為一百九十億石,口糧需求不足糧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多余糧食由將軍府出現統一收購,一部分制作成軍糧作為戰略儲備,另一部分直接與內地諸侯交易,最大的一部分則是作為飼料,用于大量喂養牛羊。

  從三年前,我軍就開始著手建立兇獸人工養殖體系,截止目前為止,已經成功馴化繁育了六種適合人工養殖的兇獸,全境范圍內建立了十九座大型兇獸養殖場。

  截止目前,已經成功累計提供了高級食用肉(兇獸肉)一百萬石,預計明年的全年產量能突破五百萬石。”

  兇獸的人工養殖,這是與三年大建計劃同期啟動的計劃,期間平州在全華夏招募高級馴獸師,尤其是南蠻地區,柳毅都親自出馬,前去南蠻地區招募高級馴獸師。

  然后由他們負責進行馴化繁衍,再去除兇性的同時保留他們作為兇獸的肉質,三年下來也卓有成效,馴化了六個品種,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十九個專門的兇獸養殖場。

  因為之前主要處于試驗期,三年累計下來產量也才一百多萬石成品高級肉,今年進入正式養殖期,規模成倍的提升,五百萬但只是保守估計,如果情況順利,最終的接過肯定會更加樂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