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想嘗試的,是寫一部不那么卷帙浩繁的關于“世界”的歷史,一本僅專注于標志性事件的、試著概述從第一艘探索船從行星表面出發、離開搖籃,奔向群星的歷史。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宏大主題我雖做過調研,卻只能匆匆地一筆帶過,就像我在乘坐迷野帶那趟令人印象深刻的深空鐵路觀光線時,窗外恒星的光輝為我帶來的那一瞬的閃光。
從一開始,我便決定在技術和技能上多花點筆墨,因為它們在塑造世界方面影響甚巨。星網、星門的發明將我們重新從漫長痛苦的長途旅行中有限度地解脫出來,而在燃素海上伴隨船只航行,為一類文明船只提供護航服務的法師們成為了第一批同時熟練應用兩邊技術的學科交叉人士。我也很關注各種主要宗教的興起,因為它們同樣是塑造世界的嘗試。萬靈正教的學術傳統補充了秘盟等級制度內過分僵化、刻板的部分,而它的分裂也曾給我們帶來或許是聯盟成立至今的最大一次危機。我還檢視了地理因素,因為直到星門被成功架設之前,“時不我待”這一令我們無可奈何的事實仍舊經常會主宰事件的興亡與成敗。而在攝食與攝能——吃什么、怎么吃以及為了掙到這些日常吃食要多么辛苦工作的問題上,盡管起初并未有此打算,但我也留出了一些版面。另外,到這本書已快定型時,感謝幾位要求匿名的中心城朋友的提醒,我得以有機會查閱許愿機,或無窮實在化設施的相關記錄——我們文明中最瑰麗、最宏大、最瘋狂部分的結晶,雖然有些遲,但我還是試著在第四章和本書其他部分彌補了這一疏漏。
我還經常發現自己在觀察那些帝國、王國及其他政權,那些得以被冠以月稱的文明,及它們囊括的地區。某一位領袖或者某個政權可以統治的領土面積已經越發遼闊,或許在未來。我們又像很久之前的原始祖先那樣獲取了機會,能夠令整個“世界”被置于一個政府、一個組織而非一種盟約之下,當然,這么做是否明智就要兩說了。因此,世界的不斷縮小,也是本書重復出現的主題之一。
另有一個兩難之處是,聯盟的內部戰爭該占多少篇幅。銀輝之杖、萬靈教、胡拉家系這類極有影響力的名字當然該提一提:一些影響深遠或具有標志意義的事件,如單靈格主義的首次被提出,無論如何也需要寫一段話;但是它們在本書里很少或完全沒有涉及。在如何對待距離我們最近的這次戰爭上,我相對地克制了一下,這主要是因為我不太愿意讓這個時期顯得太過重要,或者說自視甚高,就像每個世紀的居民都覺得自己恰逢盛世那樣。以上這些,便是我試著小心走過的幾條小徑。
在接下來的文中,我還要特別感謝……
(以下內容需付費閱讀,請在付費后重新請求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