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66章:秦國的對敵之策

  秋分之后,糧食入倉。

  正值風高氣爽時節,蕭銳下旨御駕親征,征討秦國。

  自古出兵,都需要一個由頭,這次蕭銳攻打秦國自然也不例外,當蕭銳決定御駕親征后,大夏日報發表了一篇“天命所歸,神州一統”的文章。文章中首次把小冰河期這個詞告訴了世人,同時還有小冰河期的危害以及百姓將遭遇的苦難,都詳細描繪。

  文章由文采卓著的李明沖親自潤筆,辭藻不僅華麗,而且字字珠璣,尤其是針對未來災害的描述極其詳細,把將來的災難之世呈現在眾人的腦海中。

  而大夏乃是上天選定的天命之國,所以其他國家受災越來越嚴重,反觀大夏越來越強盛,所以只有大夏才能帶領人類度過這次危機,而大夏一統神州,也是天命所歸。

  說直白點,就是告訴世人,老子滅秦國,不是為了私欲,而是為了天下百姓!秦國的百姓們,你們別反抗,投靠大夏才有未來!

  至于秦人信不信,那就不是蕭銳該管的,他只是需要一個出兵的理由。

  而對于大夏百姓而言,則是熱烈歡呼,患難見真情,百姓遭遇了災害才知道自己國家是好是壞,蕭銳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當御駕親征的消息傳出去后,百姓奔走相告,熱情擁護。

  就這樣,蕭銳開始了御駕親征。

  此時京都已經集結完畢三萬兵馬,隨蕭銳御駕西去,沿路中各地士兵會陸續回合,達到藏西州時,和張良整頓的兵馬的最終集合,匯聚成一百六十萬大軍。

  此次征戰秦軍,蕭銳全部啟用新武將。

  任命韓信為兵馬大將軍,是此次蕭銳的副手,兵馬的實際指揮者!

  韓信率領兵馬拿下秦嶺三關的功勞,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將此次征討秦國的總指揮任務交給他,倒要看看他領兵是不是多多益善。

  其次,把李存孝和養由基、岳飛從安北調了回來,戚繼光從瀛州調了回來,并任命李存孝、養由基、典韋、陳慶之、甘寧、岳飛、戚繼光七人為破虜大將軍,配合韓信主路,兵分八路,徹底拿下秦國。

  霍去病則留在東啟北部,戍衛防御,只要元軍敢南下,那就狠狠的剁去他們的蹄子。現在的霍去病已經招攬起了自己的騎兵隊伍,核心是五千人的重甲騎兵鐵龍騎,現在的他完全不懼元國宵小。而安北諸州有冠軍侯駐守,也可高枕無憂。

  迎著秋風,腳踏光輝,大軍開拔!

  皇帝御駕親征,需要走出氣勢和御駕親征的威嚴,自然和普通行軍或者急行軍不同,速度不會太快,所以趕到藏西州時,耗時一個多月的時間。

  隨后大軍匯合,繼續西去,又是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到秦嶺三關前。

  秋天從京都出發,來到這里天色已經轉涼。

  為了此次攻打秦國,蕭銳準備了充足的糧餉,還有將士御寒的棉衣!反觀秦兵,有沒有充足的糧餉暫且不說,他們的御寒衣物肯定是不如大夏將士的!

  所以這也是蕭銳明知秋天出征不合適,卻偏偏反其道而行的原因。

  征戰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秦國占據地利,那大夏就占據一個天時,至于人和...現在的秦國已經人心浮動了,人和這方面,自然也偏向大夏。

  大夏攻來的消息已經在秦國醞釀了兩個月,不敢說人心惶惶,但人心浮動是一定的。

  之前大夏和秦國沒打過,所以秦兵、秦民都小覷大夏,但是東啟區域的丟失,猶如當頭棒喝,讓秦國上下知道了大夏的強悍和兇猛,他們費盡周折奪下的東啟區域,竟然短短時間就被搶走了,而且連五虎上將的蒙毅將軍也折戟沉沙,最后只有骨灰被秦兵帶回了秦都。而且很諷刺的是,這些秦兵還是霍去病派人護送出的北樞關。

  秦國幾十萬大軍折損在東啟郡內,速度之快令人折舌,秦人意識到了夏國的強悍,所以此次夏國皇帝御駕親征,是抱著不滅秦國不罷休的架勢,秦人心中更加浮動。

  其中壓力最大的還是皇帝秦正,原本以為皇帝很好做,一旦做上去才知道很辛苦。聽說夏國皇帝御駕親征后,秦正立即召集大臣尋找對策,最后眾大臣都紛紛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所以必須先解決襄王和莊王,整合全國兵力才能對抗夏軍。

  這下子秦正開始撓頭了,如何安內?

  苦無辦法的秦正決定用最笨的辦法,曉以大義,寫了一封信給秦羽和秦項,告訴他們夏軍的狼子野心,現在國家大難當前,身為秦氏子孫應該同舟共濟,共用抵御外敵。

  然后派出和秦羽、秦項關系不錯的官員,親自去做說客。

  秦羽看完秦正的書信后,猶豫了許久,最后力排眾議,否定了謀士的建議,選擇了支持秦正。

  看得出來,秦羽的三觀還是很端正的,不過他也有要求,他的封地不變,而且爵位世襲罔替,可掌握私軍,秦正事后不得以任何莫須有罪名恩將仇報。

  只要答應這些條件,秦羽愿意認同秦正皇位的正統。

  另一邊,書信送到莊王秦項那里,卻遭到了秦項的反對。他為人城府極深,性格陰沉,認為秦正是故意利用他來對付夏軍,打得好盤算,自然不愿意成為棋子。

  隨后,秦項斬殺了前來游說的大臣,然后送出回信羞辱秦正得位不正,才釀此大禍!

  對于秦羽的回應,秦正還算滿意,讓他世襲罔替就是了,掌握私軍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須控制在一個范圍內,你若真的拉起幾十萬的私軍,那秦正也不放心啊。

  而對于秦項的回應,秦正自然是大怒,立即下旨答應了秦羽的所求,同時要求秦羽出兵,和朝廷的兵馬一起先滅掉秦項再說。

  誰知秦羽不同意出兵,他愿意出兵對抗夏軍,但不會對秦項下手,所以想解決秦項,還得靠秦正自己。

  秦羽也怕是秦正的陰謀,故意削弱自己的兵力。

  秦正無奈,只能派遣白蒙、蒙恬圍剿秦項,而且是不惜代價!

  白蒙和蒙恬不愧是五虎上將,兩人各領十萬大軍,前后圍剿,耗時一個月的時間,終于掃除叛賊,活捉秦項。

  終于趕在夏軍壓境之前解決了內憂問題,接下來就是迎戰外敵了。

  隨后,秦國開始整頓兵馬,并商議如何迎戰來犯的夏軍。秦正能依仗的武將自然是白、蒙兩家,所以任命蒙恬為兵馬大元帥,負責此次兵事。

  蒙恬不敢大意,他的弟弟和堂弟都死在了東啟區域,便說明了大夏的手段,尤其是此次的統帥韓信,現在看來絕對是厲害角色。

  蒙恬和幾位大將軍商議著對策,到底該怎么應對夏國的來襲,是直接把兵力推到秦嶺三關,直接在關前攔住他們,將他們攔在家門前,還是在對方可能進攻的各郡地區,根據地形地勢進行阻擊。

  蒙恬的建議是根據地形地勢進行阻擊,這樣能擴大自身優勢,畢竟秦嶺三關已經丟失,夏軍掌控著門戶,進入秦國領地是攔不住的。

  但白蒙卻提出相反的意見,就因為夏軍掌握了秦嶺三關,所以才得在關前攔住對方,不能讓對方進入秦國國內。夏軍兵分八路,一百六十萬兵力,而且準備充分,一旦讓他們在境內肆無忌憚,時間一長,整個秦國就散了。

  兩方意見不合,拿不出一個相同的意見來,最后問題交給了秦正。

  秦正考慮再三后,問向白蒙:“白將軍,如果在關前攔住對方,你可有信心取勝?”

  白蒙想了想,道:“微臣沒有必勝的信心,但微臣愿意用生命捍衛疆域安全!”

  秦正點了點頭,命人取來秦國地圖,然后問向蒙恬:“蒙愛卿,夏軍對外宣稱一百六十萬大軍,除了韓信外,還有七位主將,看來大夏是想兵分八路!所以你覺得大夏的八路兵馬,會怎么進攻?”

  蒙恬拿出毛筆沾上朱砂,然后在地圖上劃出了八條路線。

  八條路線代表了夏軍的行軍路線,不敢說一定,但很有考慮價值,是蒙恬和無數將領換位思考后想出的路線。

  這些路線從三關進入秦國后,或者直行,或者往南,或者往北,八條路線猶如一朵盛開的荷花,而秦都就是其中的蓮蓬。

  秦國境內共有三十二郡,這八條路線是去包圍秦都,而他們的路線需要經過十幾個郡,所以一旦夏軍殺到秦都,便預示著秦國走向毀滅。

  秦正盯著地圖看了很多,便問道:“兵馬整頓的差不多了吧,我們有多少兵力?”

  蒙恬嘆了一聲,道:“加上襄王殿下的兵力,只有一百二十萬!”

  “這么少?”秦正臉色一沉。

  蒙放道:“兩位親王謀反,消耗了一部分兵力。丟失東啟區域,又喪失了一部分兵力。再加上本來就有吃空餉的現象,所以...甚至實際兵力比這個數字還少!”

  秦正點點頭,便道:“實在不行,那就只能強行征兵了。”

  蒙恬動了動嘴唇,話到嘴邊沒有說出來。

  現在百姓被災害折磨的民不聊生,對國家很失望,強行征兵是能征兵,但都是一盤散沙,真的以為有三千萬成年男兒就有三千萬的兵力?

  他們都有家庭,身后站著媳婦、孩子、年邁的父母,他們需要養家糊口,一旦當了兵死在外面,家中老小如何?

  所以不要怪秦人不愛國,是他們活的太卑微,沒有能力去愛。

  如果家人高枕無憂,他們也愿意男兒帶刀,為國效忠。

  所以強行征兵并非出路。

  最后,秦正拿出了一錘定音的意見:“朕的建議是分而化之,依靠地勢戰勝大夏各路敵軍,讓他們有來無回!”

  既然陛下下了命令,白蒙只能遵命。

  “陛下,微臣想提前給士兵發放軍餉,以增加士氣。另外提高軍功!”蒙恬請求道。

  秦正想了想,便咬牙說:“好!”

  說完,秦正揉了揉眉宇。

  這幾年的災害,讓秦國朝廷入不敷出,現在又是大規模國戰,一下子就掏空了國庫。如果災害繼續加大,那秦國不被大夏滅亡,也會自我毀滅。

  現在秦正每天夜里都失眠,國事,國事,滿腦子都是國事,摧殘著這位剛剛弱冠,剛剛登基不久的新皇。</div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