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

  羊髦的三個建議,前兩者,一政、一軍,與后世的理論暗合,依眼下形勢,正該如此,沒什么問題。唯第三個建議,奏請出討柔然,莘邇細想之后,雖然依舊覺得這是一個高明的計策,既擺脫了校事曹的為難,又能以此掌握到更大的兵權,但具體到施行上,卻有點拿捏不準。

  令狐方任他督府左長史、武衛將軍,又叫他組建校事曹,觀看其意,明顯是想把他留在王都,按羊髦的話說,似乎是有意要把他“架到火上”,讓他去與宋、氾、張等閥族相斗的。

  這么一來,請求領兵出戰的設想,是不是恐怕就不好得以實現?

  莘邇問出了自己的這個疑惑。

  羊髦答道:“明公不必上書自請出討。明公可以先將柔然聲東擊西、意取敦煌以及柔然內亂的事情,如實稟與大王;然后建議大王擇將出討,以絕柔然覬覦西域商道的后患。當大王擇將之時,必會征詢近臣意見。髦與孫衍熟悉,愿作明公說客,請他舉薦明公。”

  頓了下,羊髦又說道,“明公此前督三郡軍事,熟悉邊地的將校、人情;兼且麴球部的盧水胡騎,雖歸麴球統帶,但他們是被明公攻破、內徙的,彼等敬畏明公;明公并才大破柔然,又知柔然虛實,如討柔然,髦愚見,朝中實是沒有比明公更適合的主將了。

  “髦料只要孫衍舉薦明公,大王八九不離十,便會首肯。”

  莘邇心道:“令狐奉自詡天命在身,久有意征討宇內,建不世之殊功,成就霸業。而今他雖傷重臥床,雄心料應未變,……更有甚者,說不定因為傷重,他的此份雄心沒準兒反會更加急切。以軍功、事業為誘,也許他還真會允許我出討柔然。”

  夜色已深,留羊髦用飯。

  飯罷,叫劉壯遣奴仆送羊髦回家。

  《管子》有云“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圣。”莘邇盡管已經認可了羊髦的三個建議,還是兼聽則明,把張龜請來,將此三條,轉述與他,問他的意見。

  張龜掐著胡須想了會兒,說道:“羊君三策,皆為上策。第三策則為最善。大王如果傷愈,明公出討柔然,沒有壞處;大王若是不治,明公出討,尤多得利。”

  張龜與羊髦意見一致,莘邇遂定下決心。

  莘邇笑與張龜說道:“長齡,卿夫婦情深,今卿獨從我入都,卿可想念卿妻否?”

  “龜從大王來都前,歸舍辭行,拙荊囑龜:明公賞賜極厚,家中衣食無憂,二子有她照養,課業不輟,男子健志,盼龜勿以妻、子為念。”

  張龜誠實地說道,“不瞞明公,人孰無情?今方離家,龜故尚未十分思念妻、子;待以日久,想念之情,肯定就會油然而發了。不過,明公之恩、拙荊之囑,龜不敢忘也!”

  莘邇嘆道:“‘男子志在四方’沒錯,可‘人孰無情’,你說的也沒錯。”下榻到張龜身前,拍了拍他的胳臂,說道,“而今時局不明,等局勢穩定下來,我派人去把你的妻、子接來王都!”

  張龜下拜感謝。

  “我明日上疏主上,辟卿為我的武衛將軍司馬。”

  長史、司馬這些“上佐”,非尋常小吏可比,俱是有品級的,武衛將軍的長史、司馬都是七品官,乃是不折不扣的朝廷“命官”,依照規定,凡是“命官”,本都該由朝廷吏部,按照士人的鄉品,從中擇人、任命;但時下閥族勢大,并值亂世,一般來說,此類各種府內的僚佐官員,通常都是由“府主”自行辟除,再過個形式,上報朝廷而已。朝廷基本上不會駁回。

  張龜殘疾,最早時候,莘邇沒辦法辟用他,其后,他借用兵的機會,通過“板司馬”的方式,試探著給他了個官職;板司馬雖無印綬,也是官身了,現下水到渠成,可以正式任命於他了。

  張龜自從殘疾以后,就斷了仕進之心,無論如何也是沒有想到,他竟然亦有當官的那一天。

  張龜趴在地上,伏拜叩首,說道:“明公厚愛重恩,龜以死報之!”

  上疏的事情,不急著辦。

  第二天,莘邇先到城外,送別麴球。

  令狐奉的口諭,昨晚出宮,莘邇就立即遣人傳送給了住在麴爽家中的麴球。

  麴球今晨出城,半天的功夫,已然將部隊整頓好,開拔離營,準備返回建康了。

  道邊,莘邇設下簡單的酒宴,為他祖道。

  “祖道”者,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之意也。

  按照習俗,送行的人還要給遠行的人送點錢,作為行資。麴球這是領兵還駐地,不是遠游,莘邇與他的關系又十分親密,不必拘泥俗套,然亦包了兩個金餅給他,算是意思了一下。

  “鳴宗,氾太守腿傷,酒泉兵折損大半;北宮將軍的臂傷雖無大礙,仍未大好;我又領本部現在王都,建康、西海、酒泉三郡,目下大概是兵事最為虛弱的時期,現今柔然內亂,短期內,北疆大概不會再有戰事,但三郡中的胡夷部落眾多,特別你帳下的盧水胡騎,是新才內徙的,你回到建康,一定要用心撫慰部曲,當此時刻,千萬不要生亂子。”

  麴球笑道:“將軍放心。我回到牧場后,什么也不干,只每天領著他們野獵、演練;對那些入學的各部酋大子弟,我三日一小考,五日一大考,必叫他們每天只忙著讀書、寫字,沒分毫心思去想其它。”

  莘邇莞爾一笑,說道:“這樣是最好的。”

  麴球朝不遠處站著的一群胡人小率招了招手,三四人離開隊伍,來到近處。

  “將軍,我知景威是你的愛將,奈何他被大王任到了我的帳下,我沒法還你。大王把鮮卑義從撥給了你,我猜你如今必是人手緊缺,怕是不好統領此軍,這幾個都是盧水胡的小率,俱各勇悍,而且沒有官身,我把他們送給你,你自管酌情隨意安排,或能於此事上有所稍助。”

  幾個胡人小率拜見莘邇。

  莘邇看去,這幾個人他都認識,其中一個還是老熟人了,便是那個得他寶刀之贈的支勿延。

  除了支勿延,余下的那幾個胡人小率也和支勿延一樣,也都是曾受過莘邇或大或小的恩惠,對莘邇很是服氣和尊敬的。一看就知,他們是麴球精心選出來的。

  莘邇大喜,說道:“鳴宗,知我者,卿也!我正愁人手不足,卿雪中送炭!”

  麴球哈哈一笑,舉起杯子,一飲而盡,說道:“送我千里,終有一別。孔穿鹿豕之譏,你我可莫自戴頭上。將軍,就此別過,來日再見!”

  莘邇不覺失笑,心道:“小麴還真是笑談無忌。”

  孔穿是孔子的五世孫,出游趙國,與平原君的兩個門客結交成了朋友,后來孔穿歸魯,二友送行,臨別依依,流淚不止,孔穿見不得他倆這般婦人的樣子,作了個揖,扭身就走了。同行的人問他為何如此絕情?孔穿說:人生志在四方,豈能如鹿、豬也似,常常相聚?

  麴球的話略略減輕了莘邇心頭對局勢的擔憂,他笑道:“卿英俊高邁,我雖碌碌,亦不甘卿后。鹿豕之屬,故非你我之類。”也端起酒杯,把酒喝完。

  兩人對揖。

  麴球上馬,引諸小率、親兵,追上已在前行的隊伍,沿著官道,馳騁西去。

  目送麴球走遠,莘邇沒有回中城,引從騎與支勿延等,轉去西苑城。

  他的部曲,現正駐扎於西苑城中。

  比之東苑城,西苑城人煙稀少,荒涼得多。

  羊馥、嚴襲、蘭寶掌等軍吏、將校,出迎帳外。

  拔若能一家干系到盧水胡的穩定,莘邇不放心把他們留在建康,把他們也帶來了王都,他們亦在迎接之列。

  莘邇入到軍營,巡視了各部一遍。

  軍營搭建在戈壁地上,周邊多灌木、雜草,不遠處有個小泉眼,北邊是個大沙坑。沙坑邊上立了一尊銅佛,這銅佛應是西苑城的居民集資造的,年頭頗久,佛像身上長滿了綠毛。

  莘邇步至佛下,觀瞧許久。

  羊馥等人跟在他的身后。

  見他半晌不語,羊馥揣測他的心思,說道:“明公,可要臣使兵卒將此銅佛移走么?”

  莘邇回過神來,說道:“不用。移它干什么。”

  打量銅佛,不是因為想把它移走,而是莘邇忽然由它想到了一件事。

  羊髦的三策,主要和軍、政有關,沒有涉及宗教。

  而下佛教漸昌,隴人崇佛者眾多,士族里邊亦不乏信男信女。因為人才凋零而權勢大不如昔的陰氏,就是士族里邊最為信佛的一家,王都附近山中的石窟佛像,其中有不少便是陰氏出資開鑿、塑造的。

  莘邇看著銅佛,心中琢磨,想道:“開山造像,損耗民財,不足取,但今亂世,佛教言修來世,又言人生皆苦,下惑百姓,上宜統治,故此越是亂世,佛家越如魚得水,佛教大盛,將是個人不能阻擋的潮流。那張渾且知通過鑿山造佛,擴大他在鄉野的影響,我是不是也可以在佛教這方面做點文章,以將之成為一個我可以利用的輔佐力量?”

  想法是有了,至於這點文章該怎么做,尚無定策。

  莘邇對羊馥說道:“異真,我等下回到城里,便上書主上,舉你為督府長流參軍。你作些收拾,等旨意下來,就進城到督府辦公罷。”

  羊馥已得了羊髦的傳信,知了此事,并不驚奇,應道:“是。”

  “你明天派兩個人去建康,把道智和尚給我請來。”

  羊馥不驚奇升官,莘邇的這道命令卻讓他楞了下,說道:“請道智?”

  “是啊。”莘邇瞧了瞧左右諸人,心中的想法不足為外人道,裝作感悟的模樣,嘆道,“日前我與宋君智相晉見大王,聞其言及西域神僧,神通玄妙;今我到營,見此銅佛,端得莊嚴寶象,我心不覺為之震撼。我佛慈悲,我欲精研佛理,請道智和尚來,方便我時時請教。”

  莘邇不知,原本的時空中,晉以后,南朝之時,佛教大興,以至官員出任外郡,常常都會禮請名僧,同往上任。他這個“請道智和尚來”,倒是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羊馥等人面面相視。

  這尊銅佛色澤晦暗,銹跡斑斑,滿是綠毛,又哪里有半點的“莊嚴寶象”了?諸人詫異歸詫異,沒誰會沒眼色到質疑莘邇的程度,都沒吭聲。羊馥恭謹應諾。

  元光興沖沖地自投柔然,主動乞作柔然內應,不意卻被溫石蘭給哄了,后來在聽聞到匹檀從敦煌方向撤退之時,他已知自己上當,這些天一直忐忑不安,深怕莘邇追究他“柔然主力將從城東進攻”的假話,這會兒趕緊拍馬屁,說道:“阿父天生宿慧,研習佛法,定能得妙旨。”

  莘邇瞅了他眼,似笑非笑,說道:“我也覺得我有點宿慧,來日也許我還會生出家之念呢。”

  元光正色說道:“阿父,這可不行!阿父是朝廷棟梁,如若出家,置國家蒼生於何!”

  “你說的不錯。不如這樣,來日我如真的生了出家之念,我與你,也算是父子了,子代父出家,足能表我的虔誠。你可愿意么?”

  元光呆了呆,說道:“代父出家,元光之愿也!”

  莘邇呵呵的笑了兩聲,說道:“你有這點孝心,很好很好。”

  對元光盡管起疑,但沒有真憑實據,不能擅殺,畢竟他是拔若能的兒子,無故殺之,勢必將會引起盧水胡的驚恐與離心。

  戲弄了元光幾句,莘邇對拔若能說道:“營中不是久住之地,我今轉任朝中,以后就要在王都了。這兩天,我給兄尋處宅院買下,兄與弟、子、家眷隨后可以遷住。”

  拔若能與麴朱等謝恩不提。地址:m.biqutx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