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

  左氏服夫孝在身,只略施粉黛,抱著令狐樂坐在榻上。

  莘邇進殿,伏拜行禮。

  左氏說道:“將軍請起。”

  主榻的下邊提前放好的有坐榻,左氏請他入座。

  莘邇辭不就坐,取出一卷文書,經內宦呈遞給了左氏。

  他躬身說道:“這便是臣前次說的那本小書。大王如果覺得還行,臣抽暇再寫一點。”

  身為顧命大臣,得有個顧命的樣子。以前,莘邇總是給令狐樂送些玩具、美食之類當成禮物,近日他抽時間,親筆編寫了一本近似孩童讀物的故事書,上次與左氏見時,提了一句,左氏叫他下次進宮時帶來。這回入宮,莘邇就將之攜來了。

  書中共寫了十個故事,皆是莘邇后世看過的。

  有《小馬過河》之類蘊含深意的寓言,有《傷仲永》這樣“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神童故事,諸如此類。當然,在他的筆下,這些寓言、故事的背景都不是原來的了,被他托為上古。

  左氏展書觀瞧。

  頭一個故事是駱賓王七歲寫詩,寫出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第二個故事是“司馬光破缸”。莘邇用詞簡單,經羊髦等的潤色,情節生動。左氏竟被吸引得連看了兩篇。

  她問道:“駱賓王、司馬光何許人也?將軍言他倆是周時人,我怎么沒有聽說過?‘鵝鵝鵝’之詩,頗是有趣,天然妙味,但沒有古樸的風質,如近人詩篇,不似三代之作啊。”

  莘邇說道:“這都是臣小時聽家里人講的,到底是否周時故事,究竟出自何籍,臣也不知。”

  左氏頷首說道:“將軍門為名族,家中果然博學。”

  莘家在寓士中來說,也算不得一等,哪里敢稱“名族”了?莘邇謙遜不已。

  左氏把書給了令狐樂。

  令狐樂雖然年幼,生長王室,如今已識不少字了,他正是喜歡各類有趣故事的年紀,迫不及待地打開細看,馬上就沉浸到了其中。

  趁他不搗亂的空兒,左氏說起了召莘邇今天來見的起因。

  她說道:“昨天中尉上書,書中言道於下王都,有個謠言盛行,市井百姓風傳,先王薨時,大呼‘白鹿’數聲。將軍可曾聞此么?”

  莘邇也聽聞了。

  沒有不透風的墻。

  盡管宮禁森嚴,但歷代以來,宮闈中的秘事卻是從來不缺泄露於外的。

  細究如今王都之中流傳的這道謠言,莘邇度之,應是令狐奉念念不忘那頭白鹿,三番五次命令陳蓀務必將其找到的事情,被時在寢殿伺候的的內宦或宮女告訴給了交好的衛士,又被衛士給傳出了宮去;結果到了民間,人相傳訛,不知怎的,就變成令狐奉死前大呼“白鹿”了。

  初聞到此條謠言那會兒,要非令狐奉死時,自己在當場,莘邇說不得,都要相信了。

  令狐奉自詡天命,對白鹿之失,并因此致傷而耿耿於懷,在快死前,對之仍然難以忘記,連聲大呼,實在情理之中。很符合他的性格。

  莘邇答道:“此道謠言,臣曾聞之。”

  左氏微蹙柳眉,說道:“中尉書中建言,請求嚴懲傳布此流言者。將軍以為何如?”

  “為何要嚴懲?”

  “中尉以為,鹿者,祿也,民間流傳此謠,是有存心不良的人在暗地里生事,意在喻指先王失爵祿,恐將會不利於國家,動搖民心。”

  莘邇問道:“中尉建議怎么嚴懲?”

  “敢有傳謠者,悉數拿下;追究幕后主使,按‘妖言’治罪。”

  莘邇敏銳地察覺到了麴爽這兩條“嚴懲建議”的重點,顯然是后者,他心道:“‘追究幕后主使’?麴爽的此話何意?他這是想干什么?想要借此勾連出一場大案么?他要‘追究’誰?”

  “妖言”是一種罪名,與“誹謗”、“非所宜言”、“左道”并為統治者控制言論、鉗制思想的律法明規。嚴重的,罪至處死。這幾條罪名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內涵寬乏,沒有規范清晰的法律定義,定罪也不好操作,議獄者可以任意輕重。換言之,議獄者說什么,就是什么。

  莘邇緊皺眉頭,想道:“麴爽說散布流言者是在暗地里生事,我看他才是想生事的那個吧?”嚴重懷疑麴爽提出此議的動機。

  左氏耐心地等待莘邇思考。

  莘邇說道:“臣以為,中尉的建議似乎不妥。”

  “喔?”

  “曾母逾墻、三人成虎,流言者,都是以訛傳訛。面對流言,臣以為,強行禁止,是不行的。越禁,民間也許反而會傳得越烈。且又,先王才薨,今主年幼,當此之時,朝野已然波動,臣竊以為,更不能因為一條謠言而就大加捕人,治以重獄,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

  “宜鎮之以靜。

  “周厲王禁謗,國人‘道路以目’,終遂暴動之事,前車之鑒!‘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古哲人智士之教,不可忘也。”

  左氏大大地以為然,連連點頭,說道:“將軍說得很對!那將軍認為,此事該如何處理?我怎么回復中尉才好?”

  “與其堵,不如疏。”

  左氏身子前傾,一雙美目看著莘邇,求教似的說道:“將軍必有高策,如何疏?請將軍教我。”

  莘邇答道:“臣陋見,王太后可命人尋一白鹿,獻於朝廷。如此,民間謠傳先王失鹿,而今主得鹿,謠言不就自息了么?”

  左氏大喜,說道:“將軍此誠妙計!”的令狐樂,柔聲說道,“將軍給你解決了個大麻煩,你還不快點謝謝將軍?”

  令狐樂壓根不知他們在說什么,抬起頭,順從他的母親,說道:“阿瓜,謝謝你!”

  莘邇忙下拜不迭,說道:“鞠躬盡瘁,臣之本分,非無此不能報先王之厚恩。大王,君也,臣怎敢受大王之謝?誠惶誠恐。”

  左氏請他起身,想了下,說道:“獻白鹿於朝的事得謹密,就有勞將軍去辦吧,可好?”

  “臣領命。”莘邇起身來,遲疑了下,說道,“王太后,臣有一事請稟。”

  “什么事?”

  莘邇不說。

  左氏明白其意,吩咐內宦退下,為防別人瞎說,也沒叫他們走遠,令都留在殿門外。這樣,內宦可以看到殿中,但聽不到殿中的對話。

  莘邇乃說道:“方今我隴地四面皆敵,非強兵富民無以自立,然隴土產出貧乏,好在西域諸國通往內地的商道必經我隴,西域的胡商往來頻繁,抽取其稅,因才得以稍補財政之不足。

  “近因柔然侵迫商道,亦因我國的雄師久未再至西域,西域諸國里邊,於下小有不臣者。臣意出兵討之,宣我定西之威,使彼等重為我定西藩屬,以確保商道無礙,財稅無缺。”

  左氏吃驚地說道:“將軍要離開王都么?”

  “這只是臣的愚意,可不可以,還得請王太后定奪。”

  “不行!”

  左氏回答的這么痛快,莘邇并不驚訝,他知道左氏的所憂,說道:“王太后不許臣出討西域,可是因為擔憂朝局么?”

  “將軍如是離了王都,朝政諸事可該怎么辦?”

  “王太后無須憂心,請聽臣細講。”

  左氏緊緊盯住莘邇,輕啟紅唇,說道:“將軍請說。”

  “首先,臣不是現在就出討西域,最早大概也得到明年夏時了。

  “其次,即便臣離了王都,朝政方面,王太后也不必多慮。郎中令陳公、大農孫公,都是先王的信任股肱;別駕宋公、治中氾公,皆為朝之能臣。假有疑難,王太后大可詢問他們。

  “最后,中領軍曹斐與臣同為先王的潛邸舊臣,臣與曹斐相識多年,深知此人忠心可靠;中尉麴爽,先王之舅家子也,也算是國家外戚,且其部下的王國三軍之中,上軍將軍令狐曲是王室小宗,亦可信用。”

  莘邇說完打算出兵的時和他對朝中當前政治、軍事局面的判斷,末了總結說道,“以此三條,尤其后兩條打底,臣便是短期不在王都,朝局也定然不會有事,是以臣說,王太后無須憂慮。”

  左氏眼睛不眨的,認真聽了莘邇分析。

  她只是沒有理政的經驗,人是很聰明的,從莘邇的話中聽出了莘邇沒明說出的潛在意思。

  “先王的信任股肱”,這是在說陳蓀、孫衍兩個人,不是閥族一派的,有他倆在,就不用擔心王權會被架空,也不用擔心宋家、宋氏會有異動。

  “曹斐忠心可靠”云云,是在說王都的禁軍里頭,曹斐、令狐曲,包括麴爽在內,至少目前來看,都是擁護令狐樂的,只要他倆沒問題,王都的軍事安全就有充足的保障。

  左氏盡管聽懂了,但一想到莘邇要遠離王都,心里就空落落的,有點六神無主,好像少了什么依靠似的,猶是不情不愿,不過既然莘邇說不是現在就走,最早也要到明年夏天他才會出兵,她權且也就沒再多說,輕輕點了下頭,說道:“那就等將軍出兵時再說罷!”

  說完了兩件公事,左氏提起了一件莘邇的私事。

  便是與令狐妍的婚姻。

  她說道:“先王遺命,叫將軍與顯美於明年春天成親。現在已經十月,得著手辦理了。”

  莘邇答道:“悉聽王太后做主。”

  婚姻大事,要走很多的程序。

  當下,兩人分別指定了具體操辦之人,定下明天就叫他們對接,分別負責。

  沒什么可說的事情了。

  左氏與莘邇陷入沉默。

  殿中靜了片刻,莘邇下拜,說道:“王太后如無別命,臣敢請告退。”

  左氏抱著令狐樂,目送莘邇出殿。

  殿外雪花飄落,如玉龍鱗片。

  望著莘邇冒雪遠去的挺拔英姿,自幼子登位以今,時常輾轉憂愁的左氏,只覺心緒安定。地址:m.biqutx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