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家

  第二天,三師兄侯明早就給張青峰借來了一套諸先生寫的《春秋演義》的稿子。

  只有不到十萬字,張青峰只是花了半天時間就看完了。

  看完后,張青峰不得不承認,這個諸先生寫的小說質量還行,雖然達不到他的封神演義那種高度,但是比起市面上所有故事小說都要好的多。

  這樣的故事,在勾欄圈里,絕對有市場。

  一天下午,張青峰從諸先生所在的街道路過,他發現,在這里也形成了一條抄書的產業鏈。

  雖然規模還達不到趙老先生家里那種程度,但是也有一百多個人的樣子。

  幾天后,就是過年了。

  這天,張青峰給戲劇團的所有人都放了一個假,讓他們該干嘛干嘛去,他自己則是回了轉塘鎮的老家。

  “三郎回來了啊。”見到張青峰回來,張青峰的二姐非常熱情的招呼。

  張青峰二姐挺著個大肚子,一看就是懷孕六七個月的樣子。

  “二姐,爹娘大姐姐夫他們呢?”張青峰朝二姐詢問。

  “爹娘他們在鎮上作坊里呢。”二姐朝張青峰說道。

  “作坊?”張青峰疑惑。

  “是啊,你不在家的時候,家里的生意越來越好了,租的這個房子太小了,所以爹就在鎮上租了幾個大院子,還找了三十幾個幫工呢。”二姐朝張青峰說道。

  “是嗎?這么大了啊!”聽到二姐的話,張青峰有些吃驚。

  三十幾個幫工,這得把生意做多大啊?

  “我帶你去看看吧。”二姐朝張青峰說道。

  “你這,大著肚子合適嗎?”張青峰說。

  “有啥不合適的,走路而已,有不是背山。”

  隨后,張青峰就跟著二姐來到了他們家在轉塘鎮經營的作坊。

  這處作坊是幾個連起來的大院子,張青峰還沒進門,就聽到里面熱火朝天的干活聲音。

  在作坊門口,還停著幾輛馬車,幾個人正在往馬車上萬裝東西。

  張青峰家里,主要是負責制造鵝毛筆,以及鵝毛筆所用的墨水,那么這些馬車上想必就是鵝毛筆和墨水了。

  看到這樣的規模,張青峰暗自盤算,一天出的貨應該不少。

  “楊三郎。”

  “三郎。”

  “三郎回來了啊!”

  見到張青峰,作坊里面的很多人都叫他的名字。

  張青峰發現,這里的很多人他都認識,大部分都是鎮上的人,有些則是兩個姐姐婆家的人,以及母親娘家的人。

  “爹,娘,姐姐,姐夫,伯伯,叔,姨,嬸……”

  張青峰也是一一和認識的所有人打招呼。

  “三郎你咋就回來了,你上次不是說過年前一天才能回來嗎?”楊母拉著張青峰的手說道。

  “先生家里有事,提前放假了。”張青峰解釋。

  “爹,你這生意做的挺大啊。”張青峰朝一旁的楊父說道。

  “那可不,咱們家生意現在可好了,一天要賣三千多支鵝毛筆,還有好六百斤墨水呢。”楊父頗為自得的說道。

  “這么多啊。”張青峰驚訝。

  這么多筆,臨安有這么多多讀書人用嗎?

  不管這些,不過他隨即他暗自盤算了一下,按照一支鵝毛筆出廠價十五文錢的價格,五千支就能賣四萬五千錢,就是四十五貫錢,除去成本二十五貫的純利潤應該有。

  還有墨水,墨水因為成本更高,價格賣的比鵝毛筆貴。

  一斤墨水差不多要兩百文錢,六百斤就是十二萬錢,也就是一百二十貫。除去成本也有七十多貫的純利潤。

  兩者相加,一天的收入竟然有上百貫錢。

  這……簡直就是暴利啊。

  如果每天都有這么好的生意,那豈不是一年就能賺三萬多貫?

  “爹,咱們的秘方沒有泄露吧?”張青峰朝楊父詢問。

  聽到張青峰的畫,楊父嘆了一口氣,說道:“怎么沒泄露,鎮上算上咱們,都開了三家筆墨作坊了,雖然那兩家沒有咱們家的大,但也搶走了不少生意。”

  “是怎么泄露的?”張青峰詫異問。

  “我怎么知道。”楊父白了張青峰一眼說道:“這個鵝毛筆,別人看一眼就會做了,還用泄露嗎?墨水的話也不知道誰泄露的,反正別人就是做出來了。”

  聽到楊父的話,張青峰想了想,說道:“很可能是你買原料的時候泄露的,你買了什么東西,別人照樣買回來多試幾次就知道了。”

  張青峰說道:“咱們家墨水住重要的原料了五倍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染料,別人能夠想到這點也不奇怪。”

  “聽你這么一說還真有這個可能,咱們家買的東西都是在鎮上牛大福那你買的,他在臨安城里都有店鋪,他知道我買了什么。”

  楊父說道:“我明天去問問他,看看是不是他把咱們家的秘方給說出去了。”

  “別問了,問了也沒用,人家不會告訴你,就算告訴你,也肯定是騙你的。”張青峰說道。

  聽到還有兩家筆墨作坊,張青峰不得不感慨,筆墨行業的水可真是深,有三家作坊競爭的情況下,他們家竟然每天都能用賺上百貫錢。

  不過繼續想想也就不奇怪了,臨安城一百多萬人口,加上周邊的縣市,三百萬人總是有的,在南宋首都附近,讀書識字的人比例可以達到三成以上,就算只有一成,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

  就以一成來算,也有三十萬人,按照楊家每天賣出三千支筆的情況,也需要不斷生產三個月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鵝毛筆還是墨水,都是非常容易消耗的消耗品。

  這么大的市場需求,養活三家作坊完全綽綽有余。

  這么大的利益,如果楊家人獨占的話張青峰還有些不放心,畢竟利益動人心,別人看你吃獨食能賺這么多錢,就會把主意打到你身上。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就是說的這個理。

  錢是賺不完的,現在有好幾家作坊競爭,也更加利于行業的發展。

  “爹,咱們家存了多少錢了?”

  晚上回到家里,張青峰悄悄的朝楊父問道。

  “沒多少,還有兩百來貫吧,怎么,你要用錢?”楊父朝張青峰問。

  “怎么才兩百來貫?不是一天都能賺那么多錢嗎?”聽到只有兩百來貫,張青峰非常詫異。

  “都拿來買田了,買了三百畝田地。”楊父一臉自豪的朝張青峰說道。

  “買了田地?一畝多少錢?”張青峰問。

  “好田二十五貫,次田二十貫,山地便宜,只要十來貫。”楊父回答。

  “爹,你買這么多田地,種的過來嗎?”張青峰頗為惆悵的問。

  粗略一算,他發現家里竟然花出去了五六千貫錢。

  這些錢要是給他,他都能建一座大劇院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