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忽悠

  在得到張青峰的允許后,幾天后,作為掌握夷州島最高軍權的趙榮,就召集著數千人進了山。

  陪同進山的人,還有在大半年時間中被同化的原住民。

  他們作為帶路黨,主要是給宋軍帶路。

  就在趙榮帶著軍隊進山抓捕勞動力的時候,張青峰終于等來了從大陸來的送物資的船隊。

  卸下物資后,張青峰讓船隊裝滿了糧食后,就跟隨著船隊離開了夷州島。

  幾天后,張青峰來到了泉州港。

  泉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港因為種滿了刺桐,又稱為刺桐港。

  在南北朝時,就有印度僧人到達過這里。

  唐朝時,這里更是成為了對外貿易的三大港口,另外兩個是揚州和廣州。

  五代時,泉州港進一步擴大,是一顆非常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到了宋朝后,這里更是成為了最大的海貿港口,不管是北上,東進,或者是南下,都可以在這個港口停靠或者出發。

  到了南宋末,泉州港更是與七十多個國家的商人有商貿往來。

所以,在南宋時期,泉州港是非常大的,雖然不如南宋首都臨安,但是也與臨安并稱“一時之盛”的城市  到了南宋中期,泉州的人口也增長到了幾十萬人,非常熱鬧繁華。

  意大利猶太商人雅各在泉州逗留的五個月,把泉州稱為光明之城,意思就是晚上都是亮如白晝的城市。

  張青峰來到泉州城后,第一時間就拜會了泉州知府周興洪。

  “下官見過知府大人。”張青峰朝周興洪行禮。

  夷州島,雖然位居海外,但是在大宋準備往島上移民后,就化歸了福鍵路管轄,泉州府正好是夷州的上級官衙。

  所以,張青峰也算得上是周興洪的下級官員。

  “三郎不必多禮。”周興洪笑著朝張青峰示意。

  在登錄夷州島之前,張青峰在泉州港停留的時候就已經見過了泉州大大小小的各級官員。

  張青峰作為朝廷親定的移民官員,圣眷很隆,所以泉州府大部分官員對張青峰都是非常客氣。

  “知府大人,下官這次來是想要請大人幫忙來的。”張青峰朝周興洪說道。

  “三郎有話直說,能幫的我一定幫。”周興洪朝張青峰說道。

  “知府大人,下官在夷州島開發個一年多時間,種植糧食取得了大豐收,如今島上糧食堆積如山,如果再不處理就要爛掉了。”

  張青峰朝周興洪說道:“所以我想請知府大人幫忙引薦一下泉州城中經營糧食的商人,下官想要把糧食賣給他們。”xwww.xm.x

  “原來是這樣,不知島上如今有多少糧食?”周興洪朝張青峰詢問。

  “差不多有百萬石左右。”張青峰朝知府周興洪說道。

  “這么多糧食?”

  聽到張青峰的話,周興洪吃了一驚。

  宋朝一石大概是92斤,百萬石就是一億斤左右,足夠十萬人吃兩年了。

  而島上只有一萬多人,很明顯吃不完這么多糧食的。

  “知府大人有所不知,夷州島天氣炎熱,一年能種三季水稻等糧食,種一年就相當于其他地方種三年。”張青峰朝周興洪說道。

  “三季?”聽到張青峰的話,周興洪又是吃了一驚。

  福鍵等沿海地區,因為占城稻的推廣,加上氣候合適,這才能夠種植兩季。

  沒想到夷州島上,竟然能夠種植三季水稻。

  夷州島上瘴氣密布,疾病橫行,加上兇險的暗流,根本沒有什么人愿意去那邊。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只是短短一年多時間,張青峰就帶人把夷州島開發成了能夠年產糧百萬石的地方了。

  百萬石,雖然對于泉州來說并不是多大的數目,但是這里面的利潤卻非常大。(、域名(請記住_三<三小》說(網)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三郎,你放心,我明天就讓一些糧商與你接洽,島上的百萬石糧保證都能夠吃下。”周興洪朝張青峰說道。

  果然,第二天,就有一些商人找到了張青峰,他們自然就是泉州城中的一些大糧商。

  經過談判后,張青峰以市場價的一半價格把所有糧食都預定了出去。

  “楊大人,不知夷州島上可否能夠種桑養蠶?還有茶葉,棉花,甘蔗等等,我們都需要很大的貨量。”一個商人朝張青峰問道。

  “這……”

  聽到這些商人的話,張青峰頓時就心動了起來。

  他以前都想岔了,他以為多種糧食,就能解決大宋一些人的吃飯問題。

  而現在他才發現,種糧食,想要從海峽運輸過來,運輸成本非常高。

  而且,種太多糧食島上的人又吃不完,與其如此,還不如多種植經濟作物,這樣大家也能夠賺更多的錢。

  想要吸引人來夷州島上開發,最重要的就得是利益。

  只要利益足夠大,就能讓人自發前來。

  “如果你們需要,我回去就可以讓人種植這些作物。”

  張青峰朝一群商人說道:“如果大家能找人去夷州島開發,我可以承諾,開墾出多少田地大家就能得到多少田地,朝廷還會三年不收稅。”

  不等眾人說話,張青峰就繼續說道:“我給大家算一下,如果你們雇傭一千個佃農去夷州島開墾荒地,一年最少都能開墾出萬畝良田。”

  “這一萬畝田地如果能種上糧食等等,除去成本,一年最少都能賺兩三萬貫錢財。”張青峰朝眾人說道。

  兩萬貫錢財,張青峰說的是銅錢價格,要是換成會子這樣的紙幣價格,三十萬貫都是少的。

  聽到張青峰的話,頓時就有商人心動了。

  “楊大人,能否說說夷州島現在的情況?”

  一個商人朝張青峰問道:“如果我雇傭一千個人去夷州島,能夠活著回來的人能有多少?”

  聽到這話,張青峰保證說道:“這個大家放心,朝廷在島上有一萬多人,一年多時間,除去和土著戰斗死掉的十幾個人之外,因為其他原因死去的人還不到三十。”

  “如果你們雇傭一千人去夷州島,一年以內要是死亡超過五人,我這個知縣都可以不當了。”張青峰朝眾人保證說道。

  種地,并不是什么高危職業,如果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張青峰可以說,一千人過去能夠活下來一半都是不錯了。

  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致命的主要就是疾病。

  然而在夷州島上實行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以及有充足的醫務人員和藥材儲備的情況下,還能死這么多人就說不過去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