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術來歷已是不可考,所謂外丹,其中還頗有一段變遷。
外丹術最早其實就是煉丹術。
外丹以“外”得名,乃是與后來的內丹術相區別。
正所謂純陰為鬼,純陽為仙,陰陽合和而成人,只因人身其實分有陰陽二氣,需要煉盡陰渣,練成純陽,方能成仙得道,是以有人想要通過各種秘法燒煉丹藥,期待練成九轉還丹,用來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點化自身陰質,使之化為陽氣,這便是外丹道的來歷,只因是借助外力,才有“外”字得名。
外丹修士以為萬物皆有靈性,而在道門中以金性不朽,最為純粹,外丹便希望從金石中煉出真性,補于自身,已得不朽,所以外丹術又稱為黃白煉丹術。
外丹術約起于戰國中期,秦漢以后開始盛行,至魏晉南北朝時最為鼎盛。也以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外丹成道的大能層出不窮,比如最具代表性的葛洪,陶弘景,皆是以外丹成道。
葛洪在《抱樸子金丹篇》說:“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煉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草木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
外丹道歷史悠久,歷朝歷代以外丹成道者比比皆是,曾經一度壓的內丹法抬不起頭來。
《神農本草經》,將五金、三黃、乒石等40多味藥物分別列為上、中、下三品,指出其分等級的標準是:“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仙,……”其中丹砂被列為煉丹的上品第一。
只是到了后來,隨著天地元氣的漸漸稀少,整片天地已經供養不出如此多的靈藥靈草,外丹道也跟著隨之漸漸削弱,聲勢式微。
不僅是材料,外丹法開爐煉丹自有一套規則,只因真正的外丹,雖在爐中,卻是汲取天地自然之造化,以順應理、氣、數而成,待成丹之后,由人服用,方能奪取造化,一步登天,得道成仙。
而這種祭煉外丹的方法法門,也隨著戰禍不斷,逐漸失傳。
直到后來內丹勢大,現如今道門中,除了丹鼎宗之外,便再無一家傳承外丹之法。
若是依著原本局勢,外丹之法本來就要逐漸消弭,直至徹底斷絕,但是有大賢能者,另辟蹊徑,巧妙借助外丹之理,再開一道,雖然仍是外丹,卻非先秦魏晉時點化金玉液,服之逆成仙的外丹道了。
而是以天才地寶或是直接利用精怪妖丹作為外丹,采取偷天換日之法,冒名承襲這些“外丹”原有的修為。
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使人短時間內獲得強大實力,卻也因為成為“外丹”介體的材質不同,成長上限也被徹底鎖死,只能成為一種另類的護道之法,卻是難成大道也。
即便如此,在仙道渺茫的前提下,外丹法也成為修行者種最常用的護道之法,風靡一時。
而外丹法,又等于真——古代修仙版外掛。
被不少真人高修所借鑒,其中便有純陽真人呂洞賓。
其實呂洞賓遺留在純陽鐵盒中的陰陽球,本質上就是一種“外丹”。
方不言拿起絲帛,略過開頭三個字,再往下瞧,只見絲帛之上后又寫道:“陰陽相逐,化生精氣,入雖不足,出而有余,損有余而補不足,其得天道歟。”
這句話的意思方不言早就了解,他當下握住陰陽球,聚起浩瀚真氣,注入球內。不一陣,陰陽球中黑白二色消長加速,方不言猶未轉念,便覺掌心一麻,一股粗大暖流從陰陽球中直鉆入“勞宮穴”,循“手少陽三焦經”而上,歸入“膻中”氣海。
方不言又將真氣注入陰陽球,轉得一轉,又是一股粗大真氣送了回來。其實這“陰陽球”實乃天地間一樣異寶,使用者只消輸入內力,真氣在球內一轉,便可由弱變強,以一化十,送回使用者體內,這般算來,若是以滄海世界練就煉神來說,若無機緣巧合,總得有二三十年之功方能達成,若是有陰陽球相助,一兩年內便能竟成。
方不言不懂此界異人立身之本的元炁如何修煉,好在真氣同樣也是納天地元氣而成,本著殊途同歸,便將陰陽球握于左手,這一次卻是將真氣導入“手少陽三焦經”,再將變強的真氣收歸丹田,散往百骸,然后聚集起來,注入圓球,如此生生不息,方不言只覺內力漸趨充沛。
他先練“手少陽三焦經”,三焦既足,再握于右手,練“手少陰心經”,然后練“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厥陰心包經”。再摩挲雙足涌泉,練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其后再練“帶脈”,“沖脈”,直到真氣充盈,方不言將陰陽球為中點,貫通任督二脈,勾連奇經八脈,真氣經注入陰陽球,轉而復出,自成一個大周天。
方不言此時自然增長奇快,有了陰陽球之助,真氣每轉一個周天,便如練了十天半月。他練得入神,渾然忘了光陰流逝,有時明明還是清晨,待醒轉時天光暗淡,又是黃昏。
此后十余日,方不言一身真氣已是精純至極,陰陽球化生的真氣卻變得弱了許多,初時以一化十,五日后變成以一化九,其后逐日減少,到得二十日上,已是以一化四,并且隨著方不言輸入真氣變強,球內黑白相攻更加劇烈,好似沸水翻騰。他卻是知道陰陽球已至極限。
如今方不言真氣雄渾精純,遠勝以往之時,他雖然不知此界境界為何,也無法衡量自己在此界之定位,只是苦于深山老林中沒有人煙,無法交流,更不能一探虛實。
如今方不言一身所學也基本梳理清楚,正是進無可進之時,本打算擇日動身離開,忽有所感。卻是感覺到前方有一股淡淡的殺意,雖不是針對于他,卻是離他不遠,而且人數不少,且個個氣息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