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廣積糧

  無私捐獻辦學場所與啟動資金的榆木疙瘩,當之無愧成了“方舟義學”的東家,兼任護院、雜役、火工。作為瀟水修士,他這塊招牌在與官府打交道時能占許多便宜。

  勞清德出任山長,掌管大權。

  至于后續資金嘛,信天游說不用擔心。強調不許節省,不許接受饋贈,省得被人指手畫腳。學生入校,先簽免責協議,省得日后鬧麻煩。學生的錄取,不論貧富貴賤,但必須聰明伶俐,身體健康。

  從今天起,芙蓉義學還承擔一項任務,收集書籍。

  對教學,他提出了兩條不同尋常的硬性規定。不解釋,必須執行。

  一,老師品學兼優,學生男女各半。

  這時代雖未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絕大部分女子還是不讀書的。像董小姐那樣,畢竟是少數。

  不過,勉強可以理解。

  二,學生必須有健體課,勞動課,手工課,大些了再開算籌課,營造課……老師里面除了儒生,還得有武者、修士、工匠、獵人、農戶、女紅。

  儒生、武者、修士為師,很正常。

  但作為下人的“工匠、獵人、農戶、女紅”,居然也可以當老師,與三者平起平坐?

  驚跌了一地眼珠子。

  信天游望了望太陽,想起悲慘的童年,緩緩補充道:

  “不硬逼,不考核,不體罰……我希望,他們快樂地成長。”

  聽到這句話,除了何青青的眼睛里閃爍小星星,其他人均感覺莫名其妙。

  哪個小孩子讀書不愁眉苦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挨揍就不懂禮儀。自古以來,先生的戒尺難道是吃素的?

  最后,信天游大聲宣布了勞清德和馬翠花的婚事。

  董淑敏拍巴掌叫好,俞疙瘩附和“恭喜”,勞清德與馬空的臉色均不太自然。

  婚姻乃人生大事,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六禮的儀式一樣不可少。哪見過這樣草率的決定?

  但信師神通廣大,又是救命恩人,誰也拿他沒辦法。

  何青青高興得蹦起來,馬翠花“哎呦”一聲,羞得捂住臉跑到石碑后。蹲下身子,竟哭了。信天游一愣,難道自己判斷失誤?忙叫董淑敏去問。

  何青青左望望右看看,也跟過去。

  董小姐不一會兒回轉,翻了個大白眼,啐道:“蠢死了,人家那是高興呢!”

  午餐在俞府吃,食材現成的。

  護院全部跑光了,驚惶不已的仆人、廚子、小工還來不及開溜。當聽到這里將要辦“義學”,留下的人薪金翻倍,頓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炒、爆、熘、炸、烹、煎、燜、煨、燉……十八般武藝全搬出來了。

  何青青說得照顧母親,不等開飯便先走了。

  稍后,信天游吩咐馬翠花、小香提著食盒送去飯菜,與母女倆同吃。

  開飯了,趙甲、小蘭不敢與董小姐同桌,馬空、勞清德、俞疙瘩也不敢在信師的面前大刺刺坐下。

  信天游眉頭一皺,宣布了一個更加荒謬的決定。

  眾人平等!

  這句話原是佛祖說的,眾生平等。可人世間,啥時候平等過?

  等馬空、勞清德、俞疙瘩好不容易坐下了,趙甲、小蘭還誠惶誠恐立著。作為董府奴才,要是敢同小姐平起平坐,會被杖斃的。

  董淑敏眼睛一瞪,道:

  “趙甲,小蘭,坐下。從今往后,小天要你們干什么,你們就干什么。”

  吃過午飯,也不歇息了。

  信天游查看了一番勞夫子的傷勢,盡管鼻青臉腫,小腿骨裂,卻無嚴重內傷。那伙潑皮下手有分寸,倘若真打死了一個秀才,會脫不了干系。

  董淑敏向俞疙瘩打聽瀟水劍派的情況,老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飲完茶,信天游從俞府賬房內找出筆墨紙硯包成一大捆,叫趙甲背著去了何青青家。

  陽光下,田埂上。

  隊伍拉成了一線,似乎踏青郊游。

  農人們遠遠望著,神情呆呆的。

  最前方是一個游俠兒,嘴里叼著青草。隨著走路晃動,腰間的蹀躞嘩啦嘩啦響。跟隨其后的是一位書生,一位官家小姐,一名丫鬟,一名護衛,一名捕快,一名火工道人。

  真是一隊奇怪的組合。

  一邊走,信天游一邊講,時而停下,指指點點。

  “從義學到何青青家,左邊以村民的房屋為界,右邊以官道為界,大約一百多畝地。勞山長,把它全部買下來。”

  勞清德道:

  “村民靠土里刨食為生,恐怕不會賣。就算一時得了賣地的錢,卻斷了生計來源,又沒辦法進城立足。”

  信天游解釋道:

  “無妨,我們出買地的錢,卻只租二十年。他們閑余的勞力,可以幫義學做事。還可以告訴他們,趕緊用租金開客棧、飯館。一旦義學建立,這里會變得非常熱鬧,送孩子,看望孩子的家長絡繹不絕。”

  “好。”

  “學堂前面的十畝田,把它平整了,種草,以后讓小孩子玩耍。接下來的十畝,當勞動示范田。其后十畝,修建房舍,給先生住。再后十畝,造一個非常結實的大倉庫。等早稻一出,立刻開始屯糧。”

  “天游,錢,錢不夠了。”

  “錢的事不必再問,我會派人送來,怎么花你也不用匯報。倉庫后面剩下的六七十畝地,趕緊請人工挖成一個大塘。一定得深,夯實塘基。要趁著春夏雨多,儲滿水,丟些魚苗進去……”

  租地挖坑?眾人聽得莫名其妙,不敢作聲。

  還是董淑敏最聰明,插話道:

  “小天,你又屯糧又儲水的,是不是覺得今年要出現大旱?”

  信天游望了望太陽,道:

  “大旱還是小旱,我判斷不出,但太陽肯定比往年猛烈。棲云郡的日照充分,水稻一般是兩熟,早稻和晚稻。可以告訴你爹,晚稻就不要種了,改種大豆、花生、小麥、玉米、紅薯等耐旱作物。”

  “行,我會寫信告訴爹的。小天你不知道,華國最大的糧食產地,是我們棲云郡西邊挨著云夢澤的西寧縣,水稻一年三熟,有早中晚三季稻。如果把中稻一停,會少了三分之二的糧食。況且那里都是水田,一下子改不成旱地。”

  “既然西寧縣的水源充沛,就不用改種其它。郡城、縣城的物資儲備很重要,要提前準備,不然會出現騷亂。深挖井,廣積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