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十章 練武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并列為三大內家拳法。

  形意拳包括有樁功三體式、五行拳、十二形拳。

  共有幾十個分支。

  我們這一脈學自郭云深先生,我先跟師父學習半步崩拳,之后又跟著薛連信師叔學習象形拳。

  薛連信師叔吸取了薛顛先生的拳術精華,將之整合成了薛氏形意拳。”

  劉寶成侃侃而談。

  “三體式有動功、靜功和呼吸法,最開始的時候需要有師傅時刻盯著,一步也錯不得。

  不過你現在以學業為主,所以暫時不練三體式,練馬步樁。

  馬步樁循序漸進,雖然見效慢,但不會練出問題。”

  他沉吟了一會兒,開始規劃劉羲的練功內容:

  “你以后每天先練馬步樁,然后照這上面練。”

  劉羲接過他遞來的一本冊子,還以為是什么武功秘籍呢,只見上面寫的是基礎體操,都是跳繩、壓腿、深蹲等基本鍛煉方式。

  劉寶成看他臉色古怪,說道:

  “武功不是仙術,你小子別被那些武俠小說忽悠了。練武就是練勁,這些體操鍛煉能夠幫助你熟悉身體的勁,整合全身力量,比以前舉石鎖、推磨、綁沙袋等練習方法科學多了。”

  “寶叔,我聽說武功分了明勁、暗勁、化勁、丹勁等等,到底是怎么劃分的?”

  “明勁就是身體的剛勁,乃是筋骨之力。練出明勁,全身筋骨肌肉的力量整合,出拳就會發出脆響。正所謂,千金難買一聲響。能練出明勁,已經算是登堂入室了。”

  說著,劉寶成一揮拳,發出啪的一聲脆響,一塊木板上應聲而裂,破成了四五塊。

  “這就是明勁。”

  “暗勁為氣血發勁,拳歌里說‘暗勁如同火燒身’,這涉及到了人體潛能的開發跟運用。

  曾經有過這樣的新聞,有家人房子著火了,病重的老太太卻一躍而起,把家里值錢的壇子柜子都一個人搬了出來。

  這就是人體潛力的運用。”

  “暗勁在于急,心里要養三分惡氣。看好了!”

  他一掌印在另一塊木板上,木板只是微微裂了幾條縫。

  劉羲仔細一看,卻發覺了不同,木板已經成絮狀,經絡完全壞死了,上面一大片水跡,還有無數細小如同針眼的小孔。

  “化勁則是內外圓通,勁練透了,渾身無處不可發勁,一蠅不能落,一羽不能加。丹勁則是丹田發勁,這已經涉及到玄之又玄的精神方面了。”

  “這幾種勁只是幾種不同的練法,本沒有高下之分。

  不過人們根據這幾種勁的修煉難易程度,將之作為了劃分武者實力的標準。

  但實戰的話,就未必了。像明勁戰勝暗勁也是常有的事。而武當金蟾派太極拳,更是直接練化勁,不修明勁暗勁。

  但是他們這一派很容易練成花架子,即使勁練透了,也更偏向于養生,實戰能力甚至不如那些黑市拳手、地下傭兵!”

  劉寶成道:“你現在年紀還太小,主要進行基礎訓練,不要好高騖遠。”

  練武并非年紀越小越好,一般都是在十七八歲,身體骨骼定型之后。

  清末時,李存義更是三十多歲才開始學習形意拳,卻成為一代宗師。

  年齡太小,身體沒長成的時候練武,容易影響身體發育,變成畸形。

  這個時候,大都是進行筑基鍛煉,主要練身體的韌性、平衡性等等。

  明白這些道理之后,劉羲開始蹲馬步。

  按照劉寶成規劃的,他先每天蹲半個小時,一周后每天一個小時,什么時候把樁功練透了,再教新的。

  只蹲了幾分鐘,劉羲就感覺渾身燥熱,腿腳顫抖。

  “馬步不是這么蹲的。你知道馬步的要點嗎?”

  “馬步是從騎馬中化來的,站樁的時候,要想象自己策馬奔騰,身體重心微微起伏。

  起時腳趾如雞爪抓地,挺膝,提腰,收腹,這是起勁。

  伏時腳掌如鴨蹼,松腿,坐腰,鼓腹,這是伏勁。

  一起一伏之間,身體重心不斷轉換,這樣就可以鍛煉到全身。

  同時眼神要開闊,平望前方。這叫‘虛空凌頂形神開’。”

  劉羲的記憶力超群,清晰記得原著中關于馬步樁的描述,呼哧呼哧地回答著劉寶成的話。

  劉寶成調侃道:“呵,既然你嘴上都說得明明白白的了,怎么就做不到呢?”

  劉羲站起身來,抖動著腿腳:“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劉寶成告訴他,這就是練功,要練。

  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

  練武不是光曉得道理就能頓悟的,還得勤學苦練。

  此后近半個月,劉羲每天都早起站樁,然后練習體操,課間的時候就壓腿或是跳繩。

  經常運動,感覺身體比以前更有活力了。

  不過馬步樁仍然沒練出什么效果來,每次不到十多分鐘就堅持不住了。

  這讓他頗受打擊,感覺自己不是練武的料。

  他覺得應該是這一世的體質不如原本的好,上一世修“練氣訣”的時候,他一天時間就能入定,沒多久就入門了。

  劉寶成也沒什么好辦法,只是叫他勤學苦練,功到自然成。

  好不容易等到了拜訪薛連信的日子,劉羲一大早趕了過去。

  薛連信對他道:“你的情況,寶成跟我說了。

  修行,就是降伏其心。你這是心不定,雜念太多,所以練不出效果。

  其實這很正常,大多數人練武都是這樣子的,天才畢竟是少數。

  只要有恒心有毅力,終究能夠學有所成。”

  “不過我倒有個法子,可以讓你更快些掌握訣竅。”

  看到劉羲一臉郁悶的樣子,薛連信笑瞇瞇地補充了一句。

  劉羲忙不迭地追問什么法子。

  薛連信招呼他上車,他的大弟子謝曉宏開著車,一路駛到了馬會賽場。

  “額?薛師傅要帶我賭馬?”劉羲心頭冒出這古怪的念頭。

  薛連信一路進去,許多衣冠楚楚的人紛紛向他打招呼。

  這些人很多都是電視跟報紙上的常客,高官巨賈,都是些大佬。

  薛連信一路回禮,然后穿過會場大廳,帶著劉羲來到一片馬場上。

  “你先騎馬,記住這個感覺,然后再蹲馬步。”薛連信說道。

  劉羲騎過驢子,沒有騎過馬,主要是沒人教,怕摔下來。

  在馴馬師的幫助下,劉羲漸漸掌握了竅門,感覺跟騎驢還是有些共通的地方的。

  不多時,他就能夠騎著馬慢跑了。

  劉羲細細體會著,這一起一伏,身體重心也在上下移動。

  他騎了一圈后,跳下馬來,直接在草地扎起了馬步。

  薛連信微微點頭道:“有點進步了。不過還不標準。”

  他伸手按了按劉羲的腰,或出腳踢了踢他的腿。

  每個劉羲沒做準確的地方,薛連信一點,仿佛帶電似的,一激靈,不自覺地就做到位了。

  “就是這樣,思想要放空。每次起伏的幅度不要太大,精確到一寸以內。”

  在薛連信的指點糾正之下,劉羲終于站出了感覺。

  腳、腿、腰、腹,這一些的力量整合為了一體。

  薛連信見他入門了,就不再管他,將他扔在這兒獨自修煉,自己去跟老朋友會面去了。

  這一站,劉羲竟站了約半個小時。

  神奇的是他居然一點都不累,全身仿佛剛剛做完熱身運動一般,充滿了活力。

  這種感覺讓他充滿了迷戀。

  “果然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那些拿著一本絕世秘籍就練成一代高手什么的,都是小說里騙人的。”

  這時候,一陣喧鬧聲傳來,一群少男少女走了過來。

  劉羲見里面有好些個同學校友,心里嘀咕:“怎么這里也遇見他們?算了,找個安靜點的地方接著練吧。”

  他剛想離開,卻有人叫住了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