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3章 山東的世侯們

  “啪”

  王同彩站在一張簡易的山東地圖前,拿起驚堂木拍了一下,地圖上分了幾個區域,寫著“李”“姜”“張”“嚴”等名字。

  雖然挫敗了即墨營的進攻,還取得了豐厚的戰爭賠償,但此事也暴露出了東海商社情報收集能力的不足。為了改變被動的局面,統合部決定在秋季到來之前搞一次“開地圖”行動。一路沿海路向東,繞過山東半島,收集沿途寧海、登、萊諸州的信息,順便做點生意;另一路向西沿陸路向西,繞泰山山脈轉一周,收集濰、益都、濟南、東平、沂、密等地的信息。

  出發前,文化部利用他們作為穿越者的優勢,整理了一些山東現存勢力的情況出來,在全體大會上做了一個報告,以加深全員對于他們所處這個時代的認識。

  王同彩清了清嗓子,開始說話:

  “現在的山東地面上,雖然也有蒙古人派出的山東行省實施名義上的治理,但是實際上的地盤和行政權力操縱在三家世侯手里,也就是益都李璮、濟南張實、東平嚴忠濟這三家。

  其中,益都李璮的地盤最大,兵力最多,即使在全部的漢人世侯里,也是排前列的一家,我們理論上就歸屬于他的治下。

  不過呢,直接管理我們的,是即墨知縣程從杰和他的頂頭上司,五州萬戶姜思明。姜思明名義上也是歸李璮節制,但兩人的關系實際上并不融洽。

  這其中的來龍去脈呢,還要從三十年前說起。”

  聽到“三十年前”這個字眼,臺下不少聽眾打起哈欠來,王同彩連忙拍了一下驚堂木,接著說:

  “咳咳,三十年前,蒙古人入侵,金朝統治崩潰,山東義軍蜂起。其中最大的一支首領叫做楊安兒,他率領的隊伍叫紅襖軍,而第二大的一支,首領叫做李全,也就是現在的李璮的父親,也自稱紅襖軍,奉楊安兒為大帥。

  這些紅襖軍起義時聲勢浩大,動輒聚眾十萬,但實際上都是些烏合之眾,沒什么戰斗力,經常被少量金朝正規軍打至潰散。這楊安兒就是如此,屢敗屢戰,最終不幸身亡。

  楊安兒戰死后,他的妹妹楊妙真帶領余部撤離,碰巧遇到李全的隊伍,兩人在一處叫磨旗山的地方會師,最終情投意合結為夫婦,兩支紅襖軍也順利整合。他們在此處建堡屯田,鼓勵工商,保護來往商路,最終成功發展起來,成為山東南部一大勢力。說起來也是很傳奇的一段故事呢,寫個演義小說都沒問題了。

  后來,這李全投了南宋,南宋封了他一堆官。再后來,李全又立了一個大功,孤身勸降了當時統治山東北部包括益都在內一大片區域的金朝大將張林,使得山東地區在版圖上重歸南宋所有。當時南宋面對羸弱的金朝仍然屢遭敗績,這一舉動可是大大提升了南宋的人心士氣。

  不過呢,這張林當時其實也是如坐針氈。他原本只是益都府一小卒,后來蒙古人攻陷益都,原先的官吏或死或逃,蒙古人退走后益都就陷入權力真空狀態,這時候張林站了出來,重新恢復了益都的秩序,金國朝廷大喜,封他做了統領益都及周邊的大將。但這個大將其實什么都沒有,周邊只是名義上歸他統領,實際上影響力根本出不了益都城。

  李全勸降了張林,實際上是替他接過了這個爛攤子,在李全的努力下,才成功恢復了益都周邊的秩序。

  這李全也很會生財,他讓他的兄長李福鎮守膠西縣,自己在漣水軍,也就是后世的江蘇淮安勸說商賈走海路去膠西貿易,到了膠西,李福就征收50%的實物稅,自己拿去發賣賺取利潤。不過雖然要收一半貨物,但此時南北商路已斷絕多時,南貨在北方銷路很好,利潤很大,來往的商船仍然絡繹不絕,為李福和李全提供了大量財政收入。

  眼看著形勢一片大好,這時候,我們親愛的南宋朝廷,出來發揮它的豬隊友本色了。

  朝廷派了一個叫許國的官員過來,做了淮東安撫制置使,也就是李全和附近宋軍的頂頭上司。

  這個許國,在上任之前,就屢次上書說李全必反,到任之后,先是苛責李全,后又克扣提供給紅襖軍的軍需,之后又在南北軍的沖突中一直偏袒南軍。最后,果不其然逼反了李全手下大將劉慶福,許國倉皇逃走,最后可能是覺得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在路上上吊自殺了。

  李全恭順的時候,派人來蹬鼻子上臉,等到李全真有反意的時候,南宋朝廷反而怕了,不但不懲罰李全部下攻擊許國的行為,反而多加撫慰。

  這下子李全認清了南宋的虛弱本質,開始從一個愛國起義者向割據一方的野心軍閥轉變,此后多次與宋軍發生沖突,宋朝一直忍讓,更助長了李全的囂張氣焰。

  不過沒多久,蒙古人再次南侵,李全北上防守,但是野戰敵不過蒙軍,只能退入益都城困守。也許他抗蒙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但他也在客觀上幫南宋擋住了蒙古的入侵,然而他向南宋求援時,南宋居然一兵不發,坐視李全兵敗。

  最后李全在益都彈盡糧絕,不得不出城投降。結果蒙古人居然很欣賞他,不但沒懲罰他抗拒蒙古大軍的罪過,反而把整個山東行省交給他統治。

  一開始李全還想著繼續在蒙宋之間首鼠兩端,事實中立暗中牟利。但在李全困守益都期間,他在南邊楚州一帶的部下發生了一連串內亂,最終幾個將領殺了他的兄長李福投宋,他的妻子楊妙真也差點死在那里。李全得知后大怒,開始興兵伐宋,蒙古人一開始還不愿放他南下,直到李全斷指明志才同意。

  之后雙方在江淮一帶打了好幾年,最后李全攻揚州時戰敗,死于逃亡的過程中。”

  說完這一大段,王同彩停了下來,喝茶休息一下。臺下一片唏噓,又紛紛議論起來。過了一陣,她又繼續開始講:

  “李全死后,他的部下和統治區一片混亂。這時候楊妙真站了出來,收拾亂局,還帶著他們的兒子李璮返回益都,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取得了蒙古人的認可,繼承了益都行省世侯的位子。

  沒過幾年,楊妙真又將益都行省傳給了李璮,李璮這人也很有野心,表面上順從蒙古人,實際上一直在積蓄力量密謀反叛。最初,他只據有益都一地,之后不斷擴張,現在已經占據了大半個山東半島,還向南攻占了海州一帶,實力隱隱居于眾世侯之首。

  哦,對了,根據南方來的情報,已經確認李璮今年又跟南宋打起來了。不過他一向以保存實力為第一要務,攻宋的時候很不賣力,如果歷史沒改變的話,今年他會在揚州附近被賈似道擊敗,對,就是那個著名奸臣賈似道,然后退回山東。

  再將來,李璮更加出工不出力,今后蒙哥汗將多次伐宋,但李璮會一直以各種借口推脫,只上交稅負,不出兵協助。

  直到蒙哥身死之后,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大概是1262年,李璮趁機反叛,攻占了濟南府。本以為周圍世侯會群起響應,結果沒想到一個站起來的都沒有,反而都跟著蒙古人過來圍剿他了,于是李璮獨木難支,沒堅持幾個月就被鎮壓了。

  李璮后來兵敗被俘,見到抓住他的史天澤、嚴忠范等人,破口大罵道‘明明約好了,你們為何不來?’

  嘖嘖,看來這些漢侯,事前也是和李璮通過氣的,所以他們為了防止走漏消息,明明忽必烈指名要將李璮活著押送燕京,李璮卻還是在路上‘不小心’溺死了。”

  李璮之亂,實際上是元朝建立之前,漢人最后一次反抗的機會,無奈這年頭也沒什么民族主義思想,北方漢人大族短視不肯響應,南方漢人朝廷短視不肯援助,這個機會轉瞬即逝,蒙古人的腳步從此便無可阻擋了。

  臺下有些唏噓,又嘩嘩討論起來,王同彩停了好一會兒,才繼續說:

  “這就是李璮的故事,將來如何處理與他的關系,是個重大戰略問題。但現在,我們直接面對的,是統領濰州、莒州、密州、膠州、寧海州的蒙古萬戶姜思明及他背后的姜家。

  姜思明的位子繼承自他的父親姜房,姜房是李全手下一員大將,但是李全死后,姜房逐漸與李家疏離,轉而去抱蒙古人的大腿。蒙古人也樂見李璮手下分裂,所以直接封了姜房做統領五州的萬戶,從李璮的領地中生生挖了一塊出去。

  李璮對這種行為自然是不爽的,尤其膠州原先由他的堂兄李應經營,是李家的一大財源,現在卻硬要被姜房插一腳,簡直和殺人父母也差不多了。但是他一來沒法反抗蒙古人,二來不能直著說封賞姜房不對,否則就會讓其他手下寒心,所以只能這么認了。

  不過姜房十幾年前去世,萬戶職位由他的兒子姜思明繼承,姜思明沒他爹那么硬氣,對李璮還是比較順從的,李璮幾次出征,他都派兵協從了。當然,事關膠州海關這種根本性的問題,姜思明還是不愿意退讓的,他和李應在膠州明爭暗斗,沖突一直延伸到即墨的程從杰和陳山身上,連我們也差點卷進去。

  后來李璮反叛,姜家自然沒有跟從,不過姜家的幾個領地都是李璮進軍的必經之路,他們的下場大概也不會好。”

  統合部的幾人交頭接耳,似乎在交流意見。

  “然后是西邊的濟南張家、東平嚴家,先說這嚴家。

  嚴家起于嚴實。嚴實是金末泰安一游俠,金末亂世中,他也拉起了一支隊伍,不過并沒有像別的起義軍那樣四處攻略,而只是守住家鄉,維護秩序,所以后來被金朝看中,升為百戶。

  后來嚴實隨張林投降了南宋,之后四處擴張地盤,成為一方軍閥。

  再后來,金朝過來討伐,嚴實抵擋不住,向南宋求援,南宋不理他,沒辦法他只能投降了蒙古人。

  投降蒙古之后,嚴家軍的戰斗力驟然提升了一截,之后跟著蒙軍四處征戰,立功不少,嚴實被蒙古人封為東平府萬戶。

  東平府位于泰山西南,梁山泊旁邊,后世的濟寧附近,本來是山東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絲織品生產基地。不過被蒙古人劫掠之后慘淡不少,大量農田荒廢,大量人民被擄掠為奴。嚴家在東平府恢復生產,解放奴隸,最終重新恢復了東平的繁華。

  嚴實去世后,位子傳給長子嚴忠濟,也就是現在的嚴家主事。嚴家后來參與了鎮壓李璮,不過李璮之亂后,忽必烈開始削藩,不斷減少世侯的權力,即使嚴家出過力,也被他不斷折騰,最終衰落下去。”

  “然后是濟南的張家,張家起于張榮。張榮起家過程與嚴實相似,都是在金末起兵,割據一方自保,不劫掠而是維護秩序。

  不過張榮比較有節操些,他占據了濟南府和周圍一片領地,卻不輕易投靠某個勢力,一旦金朝或蒙古來討伐,就堅壁清野上山打游擊。

  直到后來,嚴實和周圍的勢力都投靠了蒙古,張榮孤立無援,只能也投降了蒙古。投降之后,成吉思汗特意召見了他,問他為什么敢屢屢對抗蒙古大軍,張榮此時還特別嘴硬,說‘要不是山東其他部分都被你占了,我還想接著抵抗呢。’

  這成吉思汗果然是一代天驕,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很欣賞他,加了他一個什么大夫,還有山東行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濟南知府什么的。張榮或許是以為終于遇到真命天子了,從此對蒙古人忠心耿耿,不斷隨蒙古人征戰,屢立戰功。

  張榮生了一堆兒子,很多都是宋末元初鼎鼎大名的人物,比如張邦昌、張邦彥、張邦憲等等。也就在這幾年吧,張榮差不多六十歲了,就申請退休,把位子傳給了長子張邦杰,張邦杰早死,又傳給了孫子張宏。

  李璮反叛前,與多個世侯暗通款曲,但談到張榮這邊的時候,張榮根本不理他,連送過來的馬蹄金都不收,還將李璮意欲謀反的事情報告給了忽必烈。所以李璮起事之后,第一個就朝張家下手,攻占了他的老巢濟南,屠掉了張家不少族人,只有張榮帶著孫子張宏倉皇逃出來。

  此后張榮賣力組織圍攻李璮,拿出私財犒勞各方軍隊。李璮之亂后,張榮又是第一個奏請忽必烈削藩,并且很有覺悟地申請從自家削起。

  ……這張榮,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他。按后世的看法,他是個鐵桿漢奸,但按傳統儒家史觀,他可是個大忠臣,大能臣。他未曾受過金、宋的恩典,對蒙元算是從一而終、不仕二主,忠心耿耿,還主動為君分憂,所以算是人臣的典范;他上馬能掌軍,屢立戰功,下馬能治民,濟南府在他的管理下欣欣向榮,在中央的考核中屢次居于全國首位,又是一等一的能臣。

  唉,人是復雜的啊。”

  總之,目前山東地區就是由這三家世侯分治著,東海商社日后無論要采取什么策略,都免不了與他們的勢力接觸,因此必須盡可能地了解他們的信息才成。

  現在文化部結合后世歷史知識和當下從即墨城打聽來的消息,對他們有了一個大而化之的描述,可以說走在了高起點上。但對于細節了解得還很不充分,這就需要去實地考察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