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28章 北上:郵遞業

  1263年,7月12日,立秋19日,萊陽縣,萊西鎮。

  萊西鎮是位于萊陽縣城西南約五十里處、大沽河南岸的一處小鎮,不干涉本地區既有的行政職能,是純粹出于商業目的而興建的聚居區,屬于東海商社營造的“新城模式”的典型之一。

  萊西鎮周邊地形平坦、水脈交織,自然有著發達的農業。最初東海商社在這里設了一處倉儲基地,收儲附近的稅賦和收購來的農產品,再根據需要轉運出去;后來為節省運力,又設立了一處水力磨坊,用來磨制面粉、榨油,之后規模便不斷擴大,不但處理商社自己的東西,還向周邊居民提供服務;再后來,陸軍在這里設置了一處營房,開始興建堡壘,用于保護附近的安全,順便就地吃糧也省了一些運輸的麻煩;治安提升之后,又吸引了不少來往萊陽的商旅在此落腳,其他產業也漸漸聚集過來。

  到現在,萊西鎮已經是個頗具規模的小城了。

  東海國的統治漸漸穩固之后,管委會也開始重建連接各地的郵政系統——驛路。

  在目前的規劃中,東海郵政和道路網絡將以“兩橫一縱”為骨干。“兩橫”分別指的是“濰坊蓬萊威海”和“東海日照臨沂”這兩條驛路,一北一南,沿山東半島的兩道海岸線鋪展;而“一縱”則是從膠西縣到蓬萊郡,將兩橫連接起來。

  鑒于道路修建無法一蹴而就,而“兩橫”又可以被海運在相當程度上補足,所以“一縱”反而是優先級更高的。在“一縱”的路線圖中,有膠西中央即墨華山萊西萊陽楊礎棲霞辛店蓬萊共十個節點構成的干線,此外還有若干條支線連接沿途的其他城鎮,每兩個節點之間相距2030公里,正好是步行一天的路程。尋常商旅可以用五到十天走完整條路,而加急快報一路換馬的話,甚至一天內就可以將消息從一頭傳到另一頭。

  其中的萊西鎮無疑將成為這條驛路的一個重要節點,畢竟就在大沽河旁,有水路加持,天生就比純陸路有優勢。

  得益于近年來的道路建設,萊西鎮有了一條向南直達即墨縣的高標準三合土大道(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是高標準),陸路便利;同時又通過大沽河連接到中央市、膠西縣、萊陽縣,水路通暢;在遠期規劃中還會有一條公路連接到北邊的招遠縣,未來可期。顯然,此鎮可謂標準的通衢之地,將來自然是會有大發展的。

  萊西鎮的結構和傳統城池并不相同,并沒有建一道長長的城墻將整個小鎮圍起來,只有一個標準的六角棱堡,里面設置著國家設施和社營機構,比如糧倉軍營驛站招待所什么的。居民和商人們自發興建的房屋都散居在棱堡東邊,除了自家的院墻沒什么保護措施,不過駐軍夜間會在周邊巡邏,所以安全還是有保證的。

  如今,正是一年中最舒適的秋季,也是商業最發達的季節。萊西鎮邊大沽河的碼頭上停泊著密密麻麻的大小貨船,南北兩邊的道路隨時都有各類馬車來往,臨近鎮子的路段甚至都出現了堵車的情況。周邊的村民們挑著扁擔、推著小車,當然也有趕大車的,將草料送去鎮外的停車場里,換回馬糞拉回去堆肥。除此之外,自然也不缺將各類蔬果魚肉柴火運到鎮上換錢的,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時值正午,一列車隊從南而來進入了萊西堡,然后便解散了隊形。其中一輛云中牌馬車停到了招待所旁邊,而其余的隸屬于“東風速遞”的郵車則去了靠近東門的驛站里。幾個在驛站旁邊吃完了午飯正在聊天打趣的青年見狀,立刻圍了過去,等待驛站分發郵件。

  目前東海國的郵政系統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運營各地驛站的公安部下屬機構“交通處”,另一個是原建設交通部下屬、現獨立運營的“東風速遞有限責任公司”。

  交通處表面上看起來與傳統的驛站類似,在各節點設站飼養一批乘用馬,此外還有一批信使,騎馬在各節點之間傳輸急報,必要時可以換馬。但傳統的驛站還提供住宿服務,而交通處沒有,那是鄰居招待所系統的職責。

  既然交通處并非隸屬于建設交通部,而是公安部轄下的機構,那么自然有和傳統驛站不一樣的地方。信使們的正式名稱是“交通警察”,大多由退役騎兵任職,不但要傳遞信息,還起到一個在沿途巡邏、維持治安的作用。此外,調解日益繁忙的道路交通也是他們責無旁貸之職,在安全環境日漸好轉的當下,這個職責甚至開始成為工作的主要內容。

  交通處成立的歷史也不過兩年,但現在看來相當成功。不但南北的交流得到了保障,一日之內信報便可從蓬萊直達中央市,而且沿線的治安也有了很大的好轉,這又促進了商業活動的興起,可以說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一直默默無聞的公安部總算揚眉吐氣了一把。

  不過由于運力和編制所限,交通處的快遞僅對管委會、商社和軍方等國家機構開放,是不對外開放的。而向民間提供郵遞服務的,就是商業運營的“東風速遞公司”了。

  東風速遞雖然與交通處沒有統屬關系,但也能借用各地的驛站,在驛站派駐有工作人員,搭上了這條建立好的鏈路的東風。它其實也是個武力色彩相當濃厚的組織,與其說是后世的快遞公司,不如說更像是古代的鏢局。

  它的成員也有相當一部分是退伍士兵,裝備相當精良,有盔甲和勁弩,近來還得到一些淘汰的火槍。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把郵件“安全”地送到目的地,而不僅是“送到”目的地,很多時候不但送信,還兼著一份護送商隊的職責。沒辦法,現在的安全環境就是這樣的,東海人雖然論武力說一不二,但也是不能把見首不見尾的強人一下子就清理干凈的。

  不過對于萊西附近這樣的熟地,安全環境還是不錯的,所以東風速遞在這邊也沒大張旗鼓,大多數時候一輛郵車便足矣。只是他們的事業實際上也只是剛剛起步,覆蓋范圍相當有限,大部分情況下只能在大型站點之間輸送信件和郵包,而將這些郵件送到城鎮之外的具體地址就需要民間力量的協助了。

  這些民間快遞員,有一部分是熟悉周邊情況且身家清白的良家子,在驛站領了信件送去七里八鄉,賺些跑腿費。但即使送一封信能拿15文,這活也不太劃算,因為當下的郵件量并不大,而且極為分散,一天為幾封信跑個幾十上百里,顯然還不如去城里打工呢。做這些事的,更多的是往返鄉間的貨郎、商旅,在驛站登記了之后,看到有順路的地址,就順手取了送過去。賺多賺少都是賺,還能結交一份人情,何樂而不為呢?

  可想而知,現在郵遞的成本可不低。就膠西到萊西這四站路百公里的距離,一封薄薄的平信就得65文錢。但考慮到既要長途運輸、又要短途分發,最后還要把回執送回寄信人手上讓他安心,那么整個過程其實也沒什么利潤,只不過是交個朋友罷了。

  驛站的東風工作人員從郵車上取出一個大郵包,然后就在驛站的小院里分揀了起來。一人念著目的地,另一人將郵件甩入地上幾個代表著不同地區的籃子里,很快就處理完畢了。然后便有不同的志愿者認領了信件,去交了押金,然后帶著信件,或騎馬,或趕著小車,往各地去了。

  現在東海國內馬匹的價格不高,而時間就是金錢的概念至少在商人群體內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所以來往各地的商旅普遍使用了畜力,各類車輛的銷售量也漸增,為商業網絡注入了活力。

  “河頭店,韶窯紀員外……”

  兼職郵遞員張信從驛站中取回長劍,一邊察看著自己分到的信件,一邊牽著馬走出了驛站。

  去年,他與同公社的李佳兒等人一起,護送過一幫商人去過臨淄,分到了不少錢。后來李佳兒返鄉后回到了軍隊,而他卻愛上了這種闖蕩天涯的游俠生活,因此沒有回到體制內,而是告別了家鄉,繼續做著這些護衛和送信之類的生計。這行賺錢有一點,但不太多,更重要的是能到處闖蕩,更合他的性子。

  這不,今天他就到了萊西,現在順便接些去東北方向的信件,等送完信就直接去萊陽,在那邊的驛站把回執換了錢,下一步就再北上去蓬萊。說起來,還真是瀟灑呢。

  出了驛站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南邊的操場上有十幾個小娃娃分了兩隊在踢一個充氣豬尿泡——文化部在萊西堡中設立了一個規模頗大的小學,既從周邊吸收生源,順便也能在空閑時給駐軍上些文化課,現在正是午后休憩的時候,不少精力旺盛的孩子就跑了出來踢球。

  張信看了一會兒,感嘆了一下現在的小娃兒長得真快,便繼續出堡踏上了向東北的旅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