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28章 鐵血強宋 一 大戰船

  1270年,9月26日,臨安,京東商城。

  “哈哈,船這么大,人只有這么一點點,這就是朕的戰船,好啊!”

  京東商城七樓的不勝寒閣中,當今大宋官家趙禥(后世的度宗)通過窗邊安裝的固定式高倍率望遠鏡看到了錢塘江中威武的大戰船,開心地像個孩子般驚呼起來。

  現在的錢塘江上,一整列巨大的戰船正在自東向西駛來。這些船有著巨大的體型,長有十五丈,寬有四丈,露天甲板高出水面一丈五尺,露天甲板之下還有整整兩層炮甲板,每側足足有兩排二十四扇炮窗。整艘船加上露天甲板上的炮位,共可布置五十六門火炮,其中最重的達到了五千斤,一輪射擊的火力足以令絕大多數船只化為齏粉。

  更為難得可貴的是,如此巨大的戰船,行動起來卻并不笨拙,因為炮艙之下,還有兩層的“動力艙”,里面有八十八個強壯力夫正拼命地踩踏轉輪,驅動兩具進口自東海國的螺旋槳推動著這艘大船。再加上這艘船采用的混合式帆裝,順風時前桅桿上的軟帆動力充沛,即使風向不好時也能通過后面兩根桅桿上的縱帆借用風力,所以現在即便是逆水而行,依然有著接近五節的航速。

  這便是大宋自主研發的新式大戰船了。趙禥作為官家,今天也是真正第一次親眼看到它們,現在見它們這么威武,心里也是高興的不輕。

  今天之所以有這么一出,是因為賈似道動了討伐安南以殺猴儆雞的主意,不過真打之前總得知道自己有什么家底才行,所以就籌謀著把編練多年的新軍和水師拉出來檢閱一下。當然,他就是再權傾朝野,也不能自己去檢閱,不然豈不是公然謀反嗎?所以,當然要以官家為主體,讓他檢閱,自己只是從旁“輔佐”而已。

  之所以在這京東商城上觀禮,一是因為商城中的七層高樓是臨江邊視野最好的地界,二來也是敲打敲打里面的東海人,讓他們知道大宋已經今非昔比了,少動點歪心思。

  旁邊,江南工作組的現任負責人狄柳蔭果然一副被震懾到了的樣子,笑著恭維道:“真是威武啊!我東海國水師也有頗多船,可沒有一艘如此高大威猛的,果然我皇宋不愧是天朝上國,就是不同凡響!當然,這也是因為官家英明、賈相輔國有方。”

  他這馬屁拍得有點虛偽,不過趙禥和賈似道聽著還是十分舒坦。

  賈似道捋了捋胡子,正欲反過來夸獎東海國水師兩句,趙禥就冒了一句讓他不是很爽的話出來:“能造成這些大戰船,還是文宋瑞籌謀得力啊!”

  文天祥從東海國歸來之后,就開始了他在南宋朝廷的仕途生涯。這個時空,由于宋世祖病得早,又有東海國這個強藩的支持,所以他的政敵董宋臣并未給他造成太多麻煩,他的升遷要比歷史上順利得多。咸淳元年,他就外放任職江西提刑,也算是進入了大宋司法系統的正規升遷軌道。

  不過此時的文天祥尚未因國難而脫胎換骨,仍然是個貪玩的紈绔,在江西也不好好斷案,而是整天在鄱陽湖玩船——他在東海國任職的時候,與海軍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見識了大量的先進設計,自然對湖里的那些老舊船型很不滿,就憑借豐厚的家底(他家里就是江西大戶),自己搗鼓著造起船來。

  鄱陽湖畔的隆興府(南昌)是南宋五大造船基地之一,設施完善,熟練船匠眾多。而文天祥仍然與東海國的股東們保持著聯系,股東們對這個民族英雄兼小弟弟也很愛護,批條子給了他不少照顧。舊基礎加新技術,還真讓他在鄱陽湖上折騰出了不少好東西,比如類似河級的人力螺旋槳船,闖出了些怪異的名頭。

  后來,文天祥被調回京中,“除軍器監兼權學士院”。軍器監之前在李庭芝的領導下,仿造出了大量火器,文天祥到任之后覺得很合胃口,就摩拳擦掌,開始籌謀制造一種對標甚至超越烈焰級的大戰船,也就是現在造出來的這種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型船正是仿造烈焰級并稍作改動造出來的。單純的模仿并不容易,但所幸,東海人造烈焰級也不是自己憑空捏出來的,而是借用了大量舊式船匠的傳統技法才誕生的,所以和舊法也是有相通之處的。而南宋本來就有發達的造船業,之前又有東海人推廣了先進的順風級船型,使得船匠們對新造船法有足夠的了解,所以才有了造大戰船的基礎。當然,這還不夠,是文天祥親自去跑了關系,從東海訂購了特制的人力螺旋槳,才使得他的構想完全得以實現。

  這型大戰船單論船體的話,能搭載的火力是超越烈焰級的。不過,由于重心較高導致穩性不足,內部的人力動力系統又占據了大半船艙導致攜帶不了多少補給,所以只能在近海大江晃悠,出不了遠洋。但反正南宋水師也沒出海的需求,能在近海稱雄就不錯了,這型船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作為這個項目的總設計師,文天祥可謂居功至偉,是當得起趙官家一句夸的。

  不過賈似道聽了對文天祥的夸贊,卻有點不高興。因為就在今年初,這后生得罪過他一次。

  賈似道如今權傾朝野,但猶不滿足,多次假意退野,誆逼皇帝授予更多的權力。今年早些時候,賈似道假裝稱病請退,再次試探趙禥的底線,結果把這位三不管官家嚇得不輕,連忙下詔請他回來繼續主持大局,還許了不必上朝的特權。

  所謂不必上朝,實際上是賈似道不必入宮主持政務,讓官員們去他家里匯報工作,形同另立中央了。這當然是賈似道在政治上的又一次勝利,不過事情壞就壞在趙禥這次下給賈似道的詔書是讓文天祥代筆的。

  文天祥是什么人啊,他像是那種趨炎附勢的小人嗎?當即就在詔書里夾槍帶棒把賈似道諷刺了一通。而賈似道又是什么人啊,他像是那種胸襟寬廣的君子嗎?好嘛,這可就結下梁子了。再算上文天祥濃厚的東海背景,在兩國關系急轉直下的現在,可就更看不順眼了。

  所以,在官家夸獎了文天祥之后,我們的賈相便咳嗽了一聲,說道:“嗯,而且慶元船場的陳大匠,還有監工的白福山,也是有功勞在的。此外,這些戰船耗費不菲,每艘算下來足有十萬貫,虧得有公田善政支持,朝廷才造得起這么多,劉良貴、陳時、趙與時、廖邦杰、成公策等皆有功勞在。”

  他一連點了好幾個親信的名字,趙禥也記不住,只是擺擺手道:“好,好,太師記下,之后封賞轉官便是。”

  過后沒多久,船隊開到正對著不勝寒閣的江面上,轉了一圈又調頭向東,然后對著江心早就泊好的一艘大而破舊的老船展開實彈射擊演習。

  大戰船吸收了一些東海海軍先進的理念,比如說同口徑通用化的火炮布置。下層炮艙放置五千斤級大炮,上層炮艙放置三千斤級,頂層甲板放置兩千斤級,雖重量不同,但都是四寸口徑,發射十五斤炮彈。整艘船只需要準備一個規格的炮彈,后勤壓力大減,光這一條就一下子躍進幾百年了。

  現在隨著旗艦上彩旗招展,各船紛紛行動了起來,炮手們把擦得錚亮的大炮推出了炮窗,讓黑洞洞的炮口露了出去。可惜為了不沖撞官家,臨戰的一面是朝南背向不勝寒的,趙禥也可看不到詳情,只能干著急。

  不久后,令他興奮的事情就發生了。旗艦駛近了靶船,然后便爆發出一陣白煙,沒多久就是一輪巨響傳了過來,與此同時則是靶船上木屑飛濺,船身打晃。也虧得是上面沒人,不然挨上這么一輪炮擊,必然死傷慘重了。

  趙禥看到這個場景,非但沒被炮聲嚇到,反而更加興奮起來,手舞足蹈,垂涎狂喊,恨不得自己就在船上開炮。周圍的賈似道、狄柳蔭還有一眾臣子宦官知道他的性子,雖然哭笑不得但也不好去阻止他,就讓他高興高興吧。

  戰船次第前行,一個接一個地靠近靶船,揮灑出它們的二十八枚大炮彈,摧毀它那已經不成形的船體結構。等著十一艘船全部經過之后,這艘可憐的靶船幾乎只剩一點殘渣了。

  趙禥看完之后,仍然覺得意猶未盡,轉頭對賈似道問道:“太師,這就完了?能不能再找些船來,多放上幾輪炮玩玩?”

  聽了這話,在場眾人都汗顏起來,這話要是記下來寫到史書里了,未來豈不是會成一個跟“烽火戲諸侯”同級的典故?

  賈似道跟他相處時間長了,也知道如何調教這位官家,當即就笑著說道:“官家,現在只是打不會動的靶子,有什么意思?不若放去戰場上,真刀真槍地拼殺,大炮齊鳴,賊寇紛紛落水,展我皇宋神威,豈不更為爽利?”

  趙禥還沒反應,旁邊的狄柳蔭倒是先愣了。什么,我沒聽錯吧,你們大慫居然要主動去戰場上拼殺?等等……今天這閱艦式,本來以為只是哄皇帝開心,結果你們是膽子大了想打仗了?

  還沒等他思考周全,趙禥就拍手笑了出來:“好哇,說是要打安南是吧,安南是在哪來著?不管了,太師要打,那就打吧,讓朕的大船們好好出出風頭!”

  什么,要打安南?狄柳蔭一下子倒吸一口冷氣,這膽子也太大了吧?

  “臣遵旨。”賈似道先對趙禥行了一禮,然后轉向狄柳蔭,笑呵呵地說道:“狄東家,安南本為天朝臣子,卻不服王化、不敬天子,官家早有討伐之心,如今正逢其時。東海國作為皇宋藩屬,如今天子出征,也該出點力氣吧?”

  狄柳蔭背后瞬間開始出汗了,這是鬧得哪一出,你們自己找麻煩也就算了,可怎么還要拉我們下水?南洋那邊正和安南合作搞占城呢,現在要我們背刺安南,這不是故意惹事嗎?但要是貿然拒絕,賈似道在江南給下點絆子,可也不好受啊。

  他急中生智,推脫道:“哈哈,朝廷出征,我們自當相助,不過東海周遭強敵環伺,實在是抽不出兵力。而且今天我國遭了大旱,國內糧倉空空,也不是能出征的時候啊。”

  賈似道冷笑了一下:“抽不出兵力對付安南,卻能遠征占城?罷了,這也不強求你們,出兵就罷了,但東海商社那么多海船,調來十幾二十艘,幫助王師運兵,總是份內之事吧?”

  狄柳蔭又嚇了一跳:“朝廷,這是要走海路去安南?”

  賈似道呵呵一笑,手朝西南一揮,道:“當然,不然呢?誰不知道去安南的陸路重巒疊嶂又有暑瘴,還是走海路為上。”

  實際上南宋并不是沒有過跨海遠征的經驗,當年金宋之間戰事膠著之時,雙方屢屢自海上發動攻勢,打了個有來有回。也是因此南宋才注重建設水師,一度曾發動大規模船隊進攻膠州,只是最后失敗了。如今有了大戰船和眾多的先進海船以及航海技術,重啟海戰也未嘗不可。

  狄柳蔭笑道:“是,丞相謀劃的是。只是此事事關重大,我還是要報回國內請示了才行。”

  “那便快吧。”賈似道不再看他,而是轉向了趙禥,“官家,今日檢閱了水師,明日我們再去看看新軍的精氣神,那也是大宋的一大依仗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