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12章 蘄水防線

  1273年,10月5日,蘄州。

  石慶等人從后方沖入營地之中,一路招降納叛,好不痛快。

  營中守軍前不久還是宋軍,貿然轉變陣營后本來就心里有所不爽,現在見攻方來勢洶洶,更就沒什么抵抗意志了。恰相反,他們投降起來是毫無心理壓力,反倒有種解脫感。很快,石慶身后就跟了一大隊人,都不用他出聲,他們就主動賣力吆喝招徠起來,倒真方便了。

  這團雪球越滾越大,很快又遇到了一個正在逃亡的披甲小隊,立刻就有人上去喊住了他們:“前面是哪個部隊的兄弟?現在大勢已去,趕緊過來棄暗投明吧!”

  不料披甲小隊中人見了他們卻沒有立刻投過來,有一人出面用奇怪的口音問道:“不知這是哪位大帥帶的隊伍?”

  石慶還沒發聲,剛投靠的蘄州兵們就齊刷刷看向了他,他正不好意思地要咳嗽兩聲,此時卻異變突生——前面這披甲人突然掏出手槍,“啪”的一聲朝他打了過來!

  “啊!”

  子彈稍有偏斜,沒有打中石慶,反倒他身邊一個新降兵應聲而倒。石慶立刻眼珠子大瞪,又大吼道:“快,抓住他們!”

  這幫人裝備和武藝都不錯,但畢竟人少,很快被一擁而上的蘄州兵制服。這時隊中有人喊道:“我認出他們了,這是前幾天才來的一幫人,一直在部將身邊,也不知道是干嘛的!”

  石慶聞言立刻前去察看,雖然對方很不配合,但他還是很快看出了端倪:“北人?……你們是元軍!”

  為首那名元軍啐了一口:“老子便正是大元軍中人!不日我大兵便至,你們若是識相,便——”

  “啪!”

  石慶一個槍托砸到他嘴巴子上:“讓你猖狂!”然后卻慎重起來:“原來元兵已經混入蘄州了,怪不得……”

  另一邊,蘄州城頭。

  管景模看到西岸營地淪陷,攔河索被撤出,大量的船只進入蘄水往上游前去,臉色蒼白:“這,這……”

  他本打算封鎖住蘄水口,那么宋軍不得不來攻打他的蘄州城,這樣便能拖到元軍到來,屆時大局已定,蘄州民間便不用遭兵災了。可現在封鎖沒幾個時辰便被破了,宋軍照樣可以去蘄水沿線布防,幾天內戰事內仍會燃起……那么他這個知州舍棄了名聲投敵,豈不是白投了?

  一陣秋風吹過,吹得他直打冷顫。正在這時,一個聲音從他背后傳來:“管知州,你的兵守御功夫還是差了點啊。”

  管景模不用回頭也知道此人是誰,但還是回身行了個禮,說道:“讓國寶見笑了。”

  來人穿著一身褐色的長衫,山羊胡在風中飄舞,正是前不久孤身入蘄州,勸降了管景模的張庭珍。這封鎖蘄水的主意,也是他給管景模出的,現在封鎖被破,他心里也很不爽,但事已至此,惱怒也無用,還是得走一步算一步。

  他走上前來,手撫女墻,說道:“也無妨。如今蔡國公也帶兵到了江北,與阿里海牙元帥齊頭并進,兩軍精兵無數,豈是小小蘄水能擋的。管知州只管守好蘄州便是,這份功勞總不會少你的。”

  管景模苦笑道:“我個人對榮辱富貴無所求,只是可惜苦了蘄州百姓了。”

  張庭珍對此很不屑,南朝那么多百姓,哪還差這一點,但還是說道:“管知州拳拳愛民之心,在下佩服。若是知州顧惜百姓,在下倒還有一計。宋軍自恃有水師之利,把大半兵力都放到蘄水上游去守御了,河口這邊只留一個營寨和幾艘戰船防備,這對我軍反倒是個機會。宋軍不知我軍虛實,我軍大可以佯攻蘄水中游,然后派精兵直趨河口,屆時知州再派兵北上與我軍里應外合,定能一舉占下河口兩岸。之后或者鎖江甕中捉鱉,或者遣精兵過河東進,無論如何大勢都在我了。”

  管景模此時也沒什么主見,聽他這么一說,便同意道:“那便如此吧。”

  浠水和蘄水之間只有五十里,等宋軍進入蘄水的時候,沿岸已經經常能看見元軍的偵騎了。事態緊急,他們倉促在沿岸要地建立了防線。第二日,便有大隊元軍抵達北岸,兩軍就此展開了激烈的前哨戰。

  與此同時,宋軍水師據守的道士磯對岸也出現了大量的元軍,他們憑借優勢兵力奪取了宋軍設在江北岸的營地,反過來用火炮轟擊江上的大戰船和對岸的道士磯營地。元軍水師也配合地大舉進擊,文天祥抵擋不住,只得率軍后撤到下游的鴻宿洲再次組織防御。

  鴻宿洲是距離蘄水口不遠處的一處沙洲,向來是蘄州的江防要地,上次蒙宋戰爭的時候就曾被蒙軍占據,后又被夏貴收復。在其上架炮就能封鎖江面,停駐于此的水師還能順便對蘄水防線進行支援,有很大的戰略意義。但是,它已經是長江中游江面上最后一道有意義的防御要地了。

  文天祥正指揮人將一批重炮運到洲上,忽聽一陣吟詩聲傳來:

  “洲沙宛在水中央,荻屋蓬窗似野航。

  不戰棄城誰執咎,偷生避地子保傷。

  賣力已化諸山寨,沽酒從開萬戶坊。

  如此撫摩能幾日,流民端復耕桑名。”

  他起了興趣,見吟詩的是撫州士紳陳世崇,便過去打招呼道:“好詩,可是隨隱即興所作?”(隨隱是陳世崇的字)

  陳世崇回頭見是他,連忙躬身一揖,道:“不敢。此詩乃是家父所作,當年他曾過蘄州,見過當時的鴻宿洲,有感而發寫下此詩。不料十余年后,我這個不肖子也到了這鴻宿洲上,真是造化弄人啊。”

  文天祥點頭道:“原來是藏一先生的詩,難怪如此真情流露。隨隱,莫說什么不肖,你們父子能在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已經比天下大多數士人都更有氣節了。”

  “藏一先生”指的是陳世崇的父親陳郁,他倆父子當年在臨安為官,后因直言觸怒了賈似道而被貶官,回了故鄉撫州,前不久又響應文天祥的召喚投軍。陳郁年事已高,只能在鄉利用自己的威望籌措一些錢糧,將自己的兒子陳世崇派來軍中投效。

  陳世崇苦笑道:“或許也真是如此。我父當年過鴻宿洲之時,鄂州尚有諸多軍將士人拼死抵抗,可如今卻是望風而降,也不知道……唉。”

  文天祥拍拍他的肩道:“不要緊,我們并非孤身作戰,且戰且看吧。”

  10月7日,蘄州,漕河鎮。

  “轟轟……”

  北方又是一輪炮擊聲傳來,但邊居誼已經習慣了,依然在扒著手中的飯。

  漕河鎮位于蘄水中游,是山、河、湖交界之地,也就是后世蘄春縣所在,控扼住中游南下唯一一條可行的通路,因此邊居誼把主力放在了這里布防。他的戰爭經驗可比之前那些士紳們強多了,把防御陣地布置得滴水不漏,元軍找不到突破口,只能定期炮擊南岸泄憤。但是南岸各陣地都修建了有效的防炮工事,這種炮擊幾乎無效果,該吃飯還是照常吃。

  但是,安穩的局勢不可能一直安穩下去,很快,一份自河口而來的急報送到了邊居誼面前。

  “什么,河口北岸出現了大批元軍?”邊居誼震驚地放下了飯碗,“怎么會,阿里海牙的大營一直在我這邊,日夜都盯緊了,根本沒出動啊!”

  說著,他拎起頭盔和望遠鏡,出帳上了望臺,觀察起了蘄水北岸的元軍大營:“如此人頭攢動,炊煙處處,不可能是虛張聲勢……壞了,難道他們的后續部隊到了?!”

  對面掛著阿里海牙旗號的大營這兩天來規模不斷膨脹,到現在說不準已經超過一萬人了,著實不少,但相比元軍的總兵力又不多。宋軍沒法偵察元軍的腹地,若他們有另一支大軍后續抵達,那么不來與阿里海牙匯合,反倒直趨河口,也是有可能的。

  河口處有水師攔截,形勢較安全,沒有布置太多兵力。但萬一元軍在北岸站穩腳跟,那么折騰出點什么就糟了。可又不能立刻大舉去救,那么說不定就中了調虎離山之計,被元軍從中路突破。

  思來想去,他叫來部下苗徐,對他吩咐道:“你帶一部兵,乘船下到河口,聽從文安撫安排。注意隨時把戰況報回來與我。”

  苗徐抱拳道:“定不辱命!”然后便去點兵了。

  邊居誼看向北岸的元軍營地,感覺這時候更要打起精神來,便揮手召來部下道:“也不能光讓他們打炮,我們這邊也把炮推出來,給他們回以顏色!”

  另一邊,蘄水下游。

  蘄水西岸不遠處,有一處湖泊名曰赤西湖,此湖與蘄水之間有一條鄉道。此時這條鄉道上,數不盡的元兵正在洶涌南下。

  蘄水上的宋軍戰船發現了他們,開炮對他們進行騷擾,然而岸上地勢比河面高了一截,船上火炮沒有那么高的仰角,對他們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脅。

  元兵順利地摧毀了幾個宋兵哨站,直逼河口處的西山營地。

  行伍之中,高達登上高處,向四周望去。

  他之前曾派軍去取長江南岸的興國軍,然而興國軍地形險要,元軍一時也攻不進去。無奈,他只能指派一批部隊繼續試探著進攻,自己親率精兵渡河到了北岸,與阿里海牙一同進取蘄州。

  現在,他看到北邊自己的大軍軍容雄壯,南邊宋軍卻只能據營而守,東邊蘄水上宋軍戰船形單影只,西邊長江上劉整的龐大水師卻已經遮天蔽日,便對部下吩咐道:“好了,把我的旗號打出來吧。”

  請:m.bqg99.cc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