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94章 八路齊發

  華夏元年,7月3日,代州。

  代州城是元國距離雁門關最近的一座城池,位于關城東南二十里外,為雁門關了重要的糧草補給和兵員屯駐地。在雁門關正遭受夏軍猛攻的現在,這座后方基地也忙碌無比,城中元軍不斷往北調動著,補充關城中的損失,堵住可能的疏漏。

  “轟轟”

  即便距離戰場二十里,代州城中仍能聽到遠處傳來的炮聲,如今就又是一輪,預示著關城中的元軍又要遭重了。

  城中一處掛著“蘇”字帥旗的府邸中,各路傳令兵正進進出出。府中眾人議事的白虎節堂中,萬戶蘇國祿聽聞到這遠處炮聲,不由得走出了室內,向西北望去。

今日天空晴朗,西北天邊橫亙大地的雁門山清晰可見。在能看見的山陽一側,山清水秀,一如往日般好景色,然而看不見的山陰側,此刻在炮火下該是多么的煎熬  蘇國祿心中焦急,罵道“又來了,夏軍這炮彈是打不完的嗎”

從前天開始,這炮聲就一陣接一陣,從白天打到夜里,幾乎就連綿不絕,山城上都沒幾塊好磚了。這么大的手筆,夏軍是怎么拿出來的  正罵著,又有幾名信使進入府中,向白虎節堂趕來。

  蘇國祿看到他們,以為是雁門關過來告急的,便攔下來問道“關城那邊現在是什么情形了,可還守得住”

  夏軍開始進攻的第一天,就逼到了雁門關下占據了道路修建了掩體,第二天又向上占據了不少山中險地。到現在的第三天,元軍手中基本就剩一個孤零零的關城了,要是守不住,那他這個代州守將也得想想退路了。

  不料,信使卻一臉愣神的表情,然后很快搖頭道“不,俺不是打雁門關來的,是從堅州過來的萬戶,大事不好了,瓶型關失守了,夏軍正在往堅州趕,您可要趕緊去支援啊”

  “什么”蘇國祿大驚失色。

堅州位于代州東北,再東北有瓶型關,再往東則是重重大山,內部有通向河北平原的山路,即太行八陘之一的“蒲陰陘”。當年成吉思汗伐金之時突破不了居庸關便曾率軍自這條蒲陰陘向東突入燕地攪了個天翻地覆。如今夏軍也是故技重施派遣第二路軍反從這條山路向西攻來進度神速,如今已過了瓶型關,眼看著就要朝堅州去了要是堅州失守,代州也堅持不了多久而一旦代州沒了,那即使雁門關能守住被前后夾擊也沒有幸免之理了  蘇國祿連忙從信使手上取過報急的信件草草讀過,又對他詢問起細節更是驚慌。

  瓶型關山勢險要,易守難攻本不應該這么容易陷落。可是如今元軍的局勢實在是不怎么妙,已經不是當年隨便拉起百萬大軍的時候了,處處險關都要去分兵防守沒法面面俱到。這瓶型關雖險,卻也只是眾多險關之中的一個元軍駐兵不多,城防火器也不太強,在有備而來的夏軍面前不堪一擊,幾乎一個回合就易手了。

實際上夏軍主攻這一路的101燕山旅根本沒把這處關隘放在眼里。他們昨日就已到了關外,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將人員裝備和物資運輸到位,而準備就緒后,隨便出手拿下關口,然后緊接著就急行軍往堅州趕去這代州和雁門關,才是他們真正的目標啊  蘇國祿回到白虎節堂中,告知了幕僚武官們此事,著他們商議對策,然后自己走到地圖旁斟酌起來。

  他先是估算了一下夏軍的行軍速度,發現并不樂觀“如果東北夏軍來得快,直接繞代州城而過,去偷襲雁門關背后,那么關城多半不保了。如果他們來得慢,那也不是什么好事,說不定北邊的夏軍打下了雁門關,然后兩路會合,直接把代州城給圍了”

  他回頭一看,發現幕僚們也在驚慌地爭論著,遲遲沒拿出個謀劃來,不禁長長嘆了一口氣,然后道“別吵了,把兵都收攏起來,準備往南撤去忻州吧。”

  如果雁門關失守,整個晉地最大的天險也就不復為阻礙。但是,晉地的其余地方多山少地,從南到北基本只有一條路可走,途中有忻州、太原、汾州、平陽等諸多重鎮,還有石嶺關、冷泉關等山間險關,夏軍想打穿過去,還是要費上不少時日,元軍尚有時間。

  7月3日,函谷關。

  函谷關,天下雄關,秦時曾據此關抗拒六國,長安所在的“關中”,便是在此關之中。

  自西邊的關中前往東邊的洛陽,途中群山阻隔,黃河也因落差極大洶涌無比而難以行船,故只有一條艱險陸路可行,函谷關便位于這唯一的陸路險要處,不過此關,便入不了關中。

  現在,華夏軍對元戰役的第五路軍便帶領三個旅,直逼函谷關前。

  函谷關依山傍水,主體是隔絕了東西的一座高嶺“稠桑原”,南側是更加高大不可通行的重重高山,北側是洶涌咆哮的黃河水,東側還有一條弘農河自南向北流過,形成天然護城河。秦時的關城位于稠桑原正中,內部有艱難開鑿出的山路,以冷兵器時代的技術幾乎無法攻取。但是漢朝之后,這一帶的地理環境有所改變,北方黃河的河道微微偏移,在稠桑原之北空出了一片可以通行的河灘地,舊關城已經稱不上必經之地了。因此,魏國及之后所修建的關城,便位于這片河灘地上。

  現在,五路軍中的主力,第二重型旅,便在對著這處臨河新關猛攻,炮聲震天。而第104山地旅長白山旅則對著稠桑原上的舊關發動策應攻勢,既是分散元軍的兵力,一旦找到突破口也能發揮奇效。

  在這兩路猛攻之下,守御函谷關的元軍焦頭爛額,絕望一如雁門關的同袍們。不過稍好一些的是,函谷關東側道路難行,五路軍發動進攻后用了不少時間才推進到關前,現在是布置好陣地后的首輪進攻,所以元軍還不至于立刻就崩潰。

  不過,這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炮彈如雨般落在關城上,各式防御設施一個接一個被拆除,元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不知過了多久,炮聲停歇,殘存的元兵從各處探出頭來,驚恐地看向東方的夏軍之前炮擊的時候,夏軍的步兵就已經在陣地前列隊待發了,可想而知,現在炮擊停了,他們也該發動進攻了  “都拿起你們的家伙,上城,上城”一名百戶高喊著,自己也提著自己的弓跑動了起來。

  他們防守的這段關墻比較靠南,依山而建,炮火能摧毀城墻卻拿山體沒什么辦法,他們躲在后方山溝里,傷亡不多,現在又很快上了前線。

  不過,如今關墻殘破,城頭火炮十不存一,元兵手頭的火槍也盡是些破爛貨,甚至還有不少拿弓弩的,面對那些嚴整的夏軍,還真不敢說能堅持多久。

  “都站穩了”百戶大吼了一嗓子提振士氣,然后看向東方,“他們第一次來攻肯定不會實攻,多半探探虛實就撤下去了,你們都挺硬了,下次對面才不會對我們這邊打咦”

  原本夏軍已經出陣列隊,怎么看怎么是該攻過來的樣子,可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現在竟然一彈不發,又往營地之中撤去了。

  “這是在搞嘛”百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余士兵也稀里糊涂的。但不管怎么說,好像生死危機暫時解除了,他們寬心了不少。

  百戶左右奔走,試圖找出夏軍攻勢突然停歇的原因,可上至千戶萬戶都沒什么頭緒。直到過了一陣子,天邊出現了明顯的大片烏云,他們才品出了一些端倪“這是要下雨了可是他們是怎么知道的”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烏云就飄到了函谷關頭上,與此同時大雨瓢潑而下,地面瞬間變得泥濘無比,顯然作戰是不可能了。

  如今七月盛夏,偶爾下場暴雨也正常,但夏軍能未卜先知避開這場雨,并不是湊巧,而是收到了天氣預報。

  現在的華夏國沒有衛星云圖等高端工具,但是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大范圍的電信網絡,把各地的氣象信息收集起來再加以分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未來天氣做出判斷。今天能預測到函谷關的這場暴雨,就是因為之前的幾天里,從開封到鄭州再到洛陽接連下了雨,雨云表現出了明顯的西移趨勢,那么移動到函谷關附近也順理成章了。

  現在他們及時收兵,避免了被淋成落湯雞的窘境,但不管怎么說,攻城進度也的確被延誤了,只能暫待其它幾路表演了。

  7月3日,開成州,六盤山。

  關中盆地四面環山,從東方不易接近,從西北也要跨越重重大山。在這西北方向,進出關中主要依賴涇、渭兩條大河的水路及沿途沖刷出的河谷。渭水在南,涇水在北,這六盤山就位于涇水源頭附近,山間有關中四關之一的“蕭關”,也是通向西北的重要節點。

  自寧夏府沿黃河南下,可至鳴沙州,再沿此州境內的高平川一路南下,可至開成州固原。開成州南有六盤山,跨越這座大山便可進入平涼府,再之后便可沿著境內的涇水一路向東南攻入關中。

  如今,華夏軍派出的第六路軍便已抵達六盤山北,對這處要地展開了進攻。

  六盤山不可謂不高,蕭關不可謂不險,相比雁門函谷也不逞多讓。只是現在的元軍也不是當年的元軍了,兵力處處受限,重心放在東方,對于這種偏僻邊界實在是難以兼顧到。雖說這座山確實是個布置防御的好地方,但地理位置太靠外,從后方運輸補給過來損耗太大,對于元軍來說也是劣勢。所以,元軍把防御重心放在了涇水中游的涇州一帶,自己可以從水路取得補給,夏軍攻過去卻要長途跋涉,更具戰略優勢,而六盤山上的駐軍并不多。

  六路軍中得第三重型旅用炮轟了一輪,然后派出山地步兵攻山,沒費太多力氣便奪取了幾處山路要點,后續部隊按部就班地跟了上來。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李宏上校登上一處山頭,俯瞰東南方的山嶺和大地,心生豪情,不禁吟誦起了前不久讀過的一首清平樂。

  從此處向東看去,近處的山上人跡罕至,尚有不少草木,而更東邊地勢較低有人活動的地方,樹木幾乎被砍伐一空,大片的灰黃土地裸露出來。

  “真難看。”李宏搖了搖頭,“不過也好走了些。”

  他回頭看了看后續部隊的進度,又道“東邊下雨,五路軍停下來了也好,這下首入關中的就該是我們第六路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