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02章 進擊的滕國 四

  金水樞看著部下們平舉著的泗水槍,對這種麻煩的火器有些皺眉——它用的不是方便的火帽擊發,而是燧發槍機,很麻煩。但沒辦法,現在就只能依靠它們了。他又抬頭看向越來越近的騎兵群,最后一次動員道:“都記好了,開槍之后,立刻握緊,除非有新命令,才能做別的動作!現在給我端穩了,閉上眼,預備——”

  “放!”

  新兵們即使閉著眼,聽著越來越大的馬蹄聲,也不免把心吊到了嗓子眼,現在聽到開火命令如釋重負,狠狠把扳機按了下去。

  槍機中的鋼簧被釋放,帶動擊錘上的燧石狠狠敲了下去,撞在擊鐵上擦出了猛烈的火花,落入引藥池中,使得引藥轟然燃燒并放出白煙,火焰一直鉆入槍膛,引燃了里面的發射藥,藥氣迅速膨脹,使得近乎一兩重的鉛彈脫膛而出!

  “砰砰砰砰……!”

  上百枚彈丸呼嘯著砸向了沖陣的騎兵,雖然受限于滑膛槍的精準度,真正落馬的騎兵也就剛過十個,但是,重要的是氣勢!

  從元軍的角度來看,這一回合就是我軍冒死沖鋒,敵軍巍然不動,不但不動,還對我軍隔著遠遠的就造成了極富聲光效果的打擊……這么一輪齊射,就把他們沖鋒的氣勢給打沒了!

  這一部從北部沖陣的元軍失了氣勢,不敢再去試試那堵刺刀叢林的份量,只得換個方向繞過去。然而他們這么一繞,就直朝著東邊的另一個方陣去了,同時,也把側面暴露給了剛才的那個方陣……

  一輪齊射完成后,金水樞適時下達了命令:“不要急,不要急!前兩排保持持槍姿勢,第三排裝填!不要急,不要亂,敵人沖不過來,時間會給足你們,先檢查上一發打出去了沒有,然后才開始裝藥,一步步來,都裝仔細了!越慢越好,誰敢在三十秒內裝完,我就踢誰的屁股!”

  這命令與平時“越快越好”的要求正好相反,但緩解了士兵們的緊張,也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隱患。燧發槍與東海火帽槍不同,擊發率只有七成,膛內殘余彈藥的概率是很大的,若是不檢查就繼續裝填,那就很危險了。

  而在他們裝填的同時,前兩排仍然一蹲一站,肌肉僵硬地將上了刺刀的火槍向前舉著。不過,隨著硝煙散去,他們清晰地看到剛才還氣勢洶洶的騎兵們突然萎了下去,絲毫沒有敢來撞撞這道看上去不堪一擊的刺刀墻的意思,只敢遠遠地繞墻而走,這讓他們充滿了勇氣。即使偶爾有一些羽箭拋過來,對部分未著甲的士兵(滕軍只發頭盔,甲具需要自備)造成了一定的創傷,他們也并無慌亂,而是有序地拉走傷員、補充位置。

  等到第三排裝填完畢,金水樞也沒讓他們再次開槍,而是下了一個命令“換槍”,然后一三排就應令前后交換了手中的武器。現在蹲姿無法裝填的第一排手里就拿上了裝填完畢的火槍,而二三排手里都是空槍,但他們站著是可以裝填的。不久后,這三排就都拿上裝填完畢的槍了,如果此時還有騎兵敢來試試他們的份量,一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不過元軍沒有再沖過來的勇氣,金水樞只好命令二三排輪流射擊,驅逐落在后面的零散騎兵。

  不僅金水樞的這一隊,其余十一個隊也展現出了出色的訓練度,在“氣勢如虹”的騎兵沖擊下巍然不動,四個空心方陣出色地保持了下來,并對元軍造成了慘重的打擊。

  如果張弘紀能從上空俯視戰場的話,就會發現自家的騎兵們非但沒有造成多大的戰果,反倒折損了上百騎。其中甚至有一些昏頭沖入了大陣內部,在四面人墻的情況下無處可逃,被天元處的滕軍金字騎兵給砍了個干凈。而且更糟糕的是,經過這么一輪挫折,原本成行成陣的騎兵陣型也完全破碎,組織度下降到了一個危險的程度……

  “出陣!”

  夏柏不虧為名將之后,看到北邊的元軍騎兵陣型破碎,果斷下達了出擊命令。

  一聲凌冽的長號響徹天際,木字步兵們聞聲之后立刻把手指離開了扳機,以免誤傷友軍。而陣外的騎兵則立刻膽顫起來,因為陣中一直被步兵保護起來,被他們譏笑為“懦夫”的滕軍騎兵突然排出了整齊的隊列,向他們沖了過來!

  滕軍的裝備策略有些特殊,除了給士兵標配頭盔、火槍、軍衣等基礎裝備,其余甲具鞋子之類的都是要自備的,只是根據級別不同會發一筆購械補貼。這對于近代軍隊來說有些混亂落伍,但在古代卻并不是個壞的策略,因為只有自己的東西才會精挑細選并愛護保養,而且不至于產生各種貓膩,有利于保持部隊的裝備水平。相反統一軍備需要依賴于官僚體系,一旦腐朽就會大幅影響戰斗力。君不見,統一由上面配備軍械的末代明軍,武備敗壞成什么樣子了?

  如果換了個背景,這種自備軍械的策略會導致軍中裝備五花八門,不利于統一形象和后勤。但是對于滕軍來說,他們可以從東海商社那里采購裝備,因此就存在一個最優解——最好的當然就是全套東械啦!

  所以,這支金字騎兵的裝備就相當統一,土黃色的軍服之外穿的都是東海外售風格的黑色板甲,只是各人身家不同,有的只能制備頭盔胸甲,別處用廉價甲具替代,有的卻能穿上大半套鋼膽……遠遠看去,這一大片可都是身披黑甲的鐵騎,嚇也嚇死人!

  夏貴吸取東海騎兵的經驗,既然單打獨斗肯定練不過蒙古鐵騎,那就向團隊協作的方向發展。所以這支金字騎兵的長處就是進退如一,一旦結成行列從步兵保護中沖了出去,立刻對混亂的元軍騎兵形成了碾壓之勢。

  黑甲騎兵們在大陣之北橫沖直撞,所到之處元軍騎兵無不化為齏粉。最初還有人敢射上兩箭,但很快就失去了勇氣,一個接一個向西方潰逃回去。

  另一邊,南邊帶領另一部元騎的張禁看到這種局面,也嚇得目瞪口呆:“怎,怎么可能……南蠻怎么這么能打了??這可怎么辦?”

  很快,滕軍就替他們做出了抉擇,在擊潰北部元軍后,黑甲騎兵攜大勝之威向南邊的張禁部沖了過來。

  若是換了半個時辰之前,兩軍如此對壘,勝負尚未可知。因為數量相仿,元軍技藝更精湛,裝備也不差(他們從各種渠道獲取了不少東海盔甲,還有自制的手銃)。但是現在,一方銳氣全失,一方卻士氣正盛,勝負不問便可知。

  還好,西邊觀戰的張弘紀在看到北部騎兵被干脆利落地擊潰之后,也終于想起了家傳武學,命人敲鑼發起了退兵信號。

  張禁如釋重負,帶兵退了回去。滕軍的馬不如他們的好,剛才又猛沖了一陣消耗了不少馬力,因此沒法追擊,只吃掉了一點尾巴,就退回去重整陣勢了。

  此時,戰場上的形勢已經十分明朗了。元軍最大的依仗騎兵群已經敗退了回來,剩下的步兵就更是無力回天了……甚至更糟!剛才張弘紀為了策應騎兵進擊,命令己方的步兵也向前推進,吸引滕軍的正面。無奈這位將軍沒有鼠標,軍令下去之后幾部之間無法有效配合,結果步兵好不容易英勇地頂著炮彈走到了滕軍近前,騎兵們就潰了回來,只留他們直面數量優勢的滕軍了!

  張弘紀下了鳴金命令之后不久就意識到了不好,但這時候又能怎么辦?繼續上去硬抗的話,肯定是自尋死路;但若是轉身撤離,媽呀,對面可有一支士氣正盛的騎兵呢,這要是把后背暴露給了他們,豈不是等著被吃干抹凈?

  于是,他只能再次求助于家傳武學——這個場景老祖宗居然還真有記述——果斷下達了命令:“步軍抗住,讓馬軍重整隊形,稍后掩護步軍撤退!”

  而在另一邊,滕軍的精氣神則完全不同。

  “變陣,戰斗橫陣!”

  隨著中央的一陣鑼鼓和旗號,木一部空心方陣中的部將對四個隊將下達了最新指示。其中乙隊的隊將金水樞收到了指示,便回歸隊列之中,帶領自己隊的士兵們向左轉向,形成了一道面向西方的橫陣。

  其余諸隊也各自轉向,不久后,原先位于西北角的木一部就變陣成了一道大橫陣。與此同時,西南角的木二部同樣完成了變陣,與木一部連在一起,踩著鼓點向更西邊的元軍步兵方陣走去。而東北角的木三部和東南角的木四部則變陣成了更方便行動的戰斗縱隊,分別向西北、西南運動,趕往大橫陣的側翼,并試圖對元軍步兵進行包抄。剛剛勝了一場的金部騎兵則重整了隊形,分成兩隊分走在兩翼,隨時準備痛打落水狗。

  收獲戰果的時機到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