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30章 北上:造船業

  1263年,7月13日,立秋20日,萊陽縣城。

  萊陽縣是東海人早就控制的縣城之一,在當地經營得頗深入,交通處的驛站就設置在縣城內部。不僅有驛站,還有旅館、儲蓄所、食堂和商站等設施,都聚集在了一起設點,也是城中比較繁華的所在了。

  張信趕在天黑前進了城,在東海招待所的通鋪睡了一晚,今天一早去驛站交了回執換到郵費,便準備繼續上路,前往蓬萊。

  他剛要出站,就見到了昨天去過萊西堡的那輛豪華的云中牌馬車。它和東風速遞的郵車一起,在幾名近衛騎兵和交通警察的護衛下,出了站之后直奔東門而去,看方向應該也是往蓬萊方向去的。

  張信跟著他們出了東城門,又轉向東北踏上了去棲霞的道路。當他確定他們確實是同行去蓬萊之后,就策馬跟了上去,遠遠地在馬上舉起了右手以示無敵意,對著落在后面的兩名穿著干練的紅黑色制服的交警喊道:“嗨,同志,我是去年從炮二營退伍的張信,現在也往北邊蓬萊去,能不能同行一陣子?”

  與之前平坦安全的路段不同,萊陽以北一直到蓬萊這段,新修道路尚未完工,大部分路段只是將既有路線清理了出來,沒有硬化路面;而且沿途多山林,雖說大股的賊匪山寨已經被東海軍清理掉了,但零散的猛獸和強人卻搜刮不盡,所以走起來并不安全,最好還是結伴通行。所以獨身的張信就想著借他們的東風,順路走上一程。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東風速遞和交警經常順路護送商旅一程,甚至還提供收費護送服務。不過這事也不好計費,若是只是遠遠跟著郵車隊伍吊著,雖說客觀上受到了庇護,但他非要說只是同路能有什么辦法?所以一般只會對拉車的商旅收些小費,像張信這樣的路人就隨便了。

  兩名交警都是退伍騎兵出身,雖說當時在軍中總是看低別的兵種一眼,但現在退伍后見了有相同經歷的戰友還是很開心的。兩人與張信聊了幾句,確定他確實是退伍兵而不是裝出來的之后,一人正要點頭同意,另一人卻止住了他,對張信說道:“張兄弟稍等,這次車上有東家在,我得先去通報一聲,省得他不樂意。”

  這也是應有之理,前面那云中車如此扎眼,顯然上面是有大人物的,不可怠慢。于是張信放慢馬速,抱拳道:“那便有勞這位錢兄弟了。”

  這位姓錢的交警策馬向前,與云中車旁一個近衛兵說了幾句,近衛兵便貼到車窗邊,低頭與里面的人匯報了一下,稍后便得到了肯定的回復,又一級級傳了回去。于是張信就加入了車隊,與兩個交警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

  車隊行動迅速,在中間的楊礎站稍作休息后,便繼續趕路,在當天到達了棲霞縣。棲霞地域狹小、人口不多,不過卻是關隘之地,又是長春真人丘處機的出生地,也是全真教的圣地,所以頗有些風光可看。于是張信便改了主意,決定多在此地逗留幾日,便告辭了車隊,留在了這里。

  而車隊則不改計劃,于次日出發,又是一日急行兩站,當晚便到了蓬萊。

  立秋22日,蓬萊造船廠。

  蓬萊造船廠位于蓬萊城北部的水城區域,水城前身可上溯到北宋時期修建的“刀魚寨”,是利用蓬萊此地天然存在的一處狹窄海灣修建成的,是一處著名的軍港。不過近百年來這里幾乎沒發揮什么作用,直到落入東海人手中才開始修建完善,先是把這里建成了第二艦隊的重要母港,后來又籌建了一個修船廠,再后來發展成了正式的“蓬萊造船廠”,在補充入了一部分來自北清河船場的移民之后,現在已經初具規模了。

  海洋部長梁恩昨天乘車到達蓬萊之后,今天一早便帶人來了蓬萊造船廠“視察工作”,給了船廠工作人員一個突然襲擊。

  蓬萊造船廠的廠長叫吳大慶,是最早加入東海商社的勞工之一,原先是龍王寨的船匠,后來一路升遷,現在已經能獨掌一面了。不過蓬萊這地方廟小神仙多,張正義和海軍的許嵩濤等人都就近坐鎮,一只眼就盯著造船廠呢,他這個廠長其實也做得并不自在。現在他戰戰兢兢地陪著梁恩在廠內到處走動,一邊主動介紹著廠里的成就,生怕哪里又出了紕漏。

  “梁總請看,這里是我廠的四號工位,由三級工程師林中旻負責……”

  蓬萊廠的生產模式沿用了闊馬廠成熟的固定工位流動工組的模式:多個工位同時開工,但進度不同,而一個工組只負責造船流程中的特定工序,輪流去各個工位上工作;同時,每個工位都有一部分工程師和工人固定在此工作,負責把控造船的整體進度和質量控制。

  梁恩看過去,這個工位上正在建造的是一艘星火級,采用成熟的標準化雙桅和圓底設計,看著體型屬于偏小的那一等,現在船殼已經大部鋪好、接近完工了。他上去看了一圈,做工用料都還算扎實,沒挑出什么問題,便表揚了一下本工位的負責人、年近五十的濟南籍“工程師”林中旻,繼續往東邊的木料廠走去,一邊走一邊對吳大慶問道:“現在你們的木料都是從哪個渠道來的?”

  吳大慶見梁恩沒挑刺,松了一口氣,答道:“大部分還是從南邊山上采的,不過這蓬萊附近的早就被砍過一茬了,現存的大都是些松木,沒什么好料;做骨、脅的料都是從周邊,比如黃縣、福山那邊收來的,那邊山多,還有些柞木、櫸木之類的好料,不過也不便宜;這段時間,還有些從遼東、高麗過來的大木,那些倒真是不錯,不過我們這邊也沒留下幾根,就都給本土送過去了……”

  梁恩對他的抱怨笑了一下,說道:“又不是白拿你的,不是還給你撥了些陰干過的柞木來嗎?不然你這龍骨怎么做?行了,我去看看烘干車間。”

  說著,幾人就穿過整齊堆放著木料的倉庫,來到了東邊的烘干車間。

  蓬萊廠歷史不長,自然沒法乖乖等待木材陰干,從一開始就是用烘干法上馬的。好在現在的烘干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經過嚴格工藝控制烘干出來的木材經過了實戰檢驗,并不就比陰干木材差多少(當然,這點仍然存疑,畢竟東海造船史也沒幾年)。

  不過“烘干”這個說法其實并不準確,因為木材實際上并不是用火烤干的,而是用水蒸氣將木材細胞結構內的吸著水“解吸”出來。這個過程中需要鍋爐來產生蒸汽,也正是因此,木工組才會對鍋爐的研發頗有心得。

  烘干車間內,三臺“火山0”式鍋爐排列開來。這是木工組早先開發的一種型號,結構很簡單,沒有熱回收裝置,當初并沒有給定型號,直到更先進的“火山1”出現后,人們才回頭把這種原始鍋爐叫做“火山0”。車間內沒有多少傻大粗黑的鋼鐵氣息,反而到處都是磚塊——鍋爐外面包裹了厚厚的一層磚塊進行保溫,而產生的蒸汽,也是通向磚塊砌成的干燥室中,對里面堆放的木材進行解吸。

  干燥室是長長的隧道形狀,里面大致分了三段:蒸熏段、釋放段、穩定段。其中,蒸熏段自然就是用蒸汽加熱木料的工段;當壓力和時間達到一定標準后,就將蒸汽和木料運輸至釋放段,在這里,蒸汽會逐漸排放出去,同時也帶走木材中的水分;最后再進入穩定段,將含水量與形狀調整到最合適的程度。之后,木材再放去倉庫靜置幾十天,便可以使用了。這個烘干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副產物木焦油,此物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會仔細地收集起來,然后高價賣給工業部,工業部也會將從中提煉的一部分瀝青返賣回來。

  梁恩頂著熱氣在車間里仔細地巡視了一遍,也沒發現什么紕漏,還算滿意。“這煤煙味……你們燒的是煤吧?”

  吳大慶連忙答道:“是煤,光靠木粉和下腳料可不夠燒,木炭又太貴,所以從黃縣買了煤來燒。不過這火山0還是耗煤了些,下次擴產就全上火山1。”

  梁恩想了一下,這黃縣確實是產煤的,產量還不小,據說工業部有計劃在那邊也新設一家鋼鐵廠,就地利用煤炭和從臨淄、遼東、高麗、平灤等地運過來的鐵礦。這樣的話,有金口、黃縣、萊蕪三個鋼鐵基地,就足以對全國進行覆蓋了。這對于船廠也有好處,因為鋼產量上去了,船中就可以應用更多的鋼結構了,只是……

  梁恩突然想起一事,對吳大慶問道:“你這邊經手的閃光級比較多,我聽海軍的人抱怨,說鐵骨的閃光級不如木骨的耐用,你這邊有這情況嗎?”

  吳大慶一愣,回想了一下,說道:“好像還真是……鐵龍骨自己倒沒什么事,就是周邊的木料爛的快了些,來這邊修的基本都是這個原因。”

  最初的一批閃光級用的都是鐵龍骨,強度高、重心低、更穩定,但是后來隨著生產量的加大和生產廠家的下放,也出現了木龍骨的版本。沒想到一兩年后,鐵龍骨的版本紛紛出了問題,主要是龍骨周邊的木材腐蝕嚴重。這一方面是因為鐵和木的膨脹率不同,在長期的使用中不斷收縮膨脹,導致了疲勞損傷;另一方面是因為損傷之后,水滲入木材之中,與金屬接觸,便使得木材的腐蝕進一步加速了。閃光級本身成本低,這點問題還不算大,也就換幾塊木板罷了,但這對造船部門將鐵骨放到更大級別船上的計劃無疑是一記迎頭重擊。

  梁恩嘆了口氣,說道:“還真是啊,當時覺得鐵龍骨性能好,沒想到這么快就暴露出問題了,果然新技術還是得長期驗證才行啊。算了,還是一步步來吧。吳廠,你這邊做得不錯,也不用緊張,我就是路過看看。過幾天我還要去北邊遼東郡一趟,現在我們最頭疼的就是木料了,得趕緊去那邊給我們搞個穩定的木材來源才行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