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93章 又一神器即將誕生

  通順達的生意,在張靜修他們那些人看來是非常不錯的,畢竟開創出了一種新的掙錢模式。

  可在朱翊镠看來,還遠遠不夠。

  首先,通順達能夠抵達的范圍極其有限,只不過與荊州府挨著的地區。與能夠抵達全國各地的后世那些大快遞公司相比,差得太遠了。

  第二,因為工具的緣故,公司的效率很低。大馬車只能將果蔬和其它貨物送到固定地方,然后再由人力逐一配送出去,不像后世有機動車、電動車,最起碼也有個自行車吧。

  還有一點,速遞的業務太少了,無東西可寄送,讓這個時代的人寄送什么呢?又給誰寄送?這塊兒需要開發,當然也需要觀念引導。

  總之,對于通順達而言,第一要提高工作效率,第二要擴大業務范圍,第三要引導速遞觀念。

  朱翊镠在琢磨,想著既然已經開始做了,那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

  在這個時代,發明蒸汽機不知道有沒有可能,但發明自行車應該沒問題。

  如果將自行車給搗鼓出來了,那不僅通順達徹底活了,整個朱氏集團肯定也會掙得盆滿缽滿。

  相對于蒸汽機的發明與應用,自行車可就簡單多了。只要搗鼓出來,不用說,指定風靡一時。

  都可以想象,如果騎著自行車在大街上溜達一圈兒,那回頭率沒有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九。

  要有多拉風就有多拉風。

  可以說,自行車是人類發明的最成功的一種人力機械之一,是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較為復雜的機械。

  清朝康熙年間,黃履莊潛心研制了自行車。《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黃履莊所制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須推挽,能自行。行時,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足行八十里。”

  由此可見,黃履莊制造出來的自行車前后各有一個輪子,騎車人手搖軸旁曲拐,車就能前進。

  這是史料最早記載的自行車。

  黃履莊以后大約一百年,法國人西夫拉克年才制成了木制自行車。

  有這個想法,朱翊镠就有心,需要找兩個專業的研究人員。

  其實,這時代已經有了馬車,自行車不過是馬車的一半而已。

  只要想到了,制作出來應該不難。

  所以,朱翊镠將目標縮小,首先物色生產制作馬車的專業人才。

  這個任務朱翊镠交給了游七。

  游七在荊州城的地位與影響力雖然遠不及在北京城,但湖廣一帶的官員基本上都認識他,尤其是地位較高、又能說得上話的官員。

  果然沒過兩天,游七就找來了兩位號稱研究的專業工匠。

  是一對兒雙胞胎兄弟。

  大的叫余定乾,小的叫余定坤。

  因為是雙胞胎兄弟,所以兩人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包括說話的聲音。

  唯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哥哥余定乾的額頭上有一道很深的刀疤,而弟弟余定坤沒有。顯然,那道刀疤不是天生而是后來才有的。

  反正朱翊镠從兩雙胞胎兄弟身上就能找出這么一點區別來。

  兩兄弟今年三十有六,在朱翊镠看來正處于最好的年齡。

  兩人都不怎么喜歡說話。

  游七將他們領到朱翊镠面前時,他們兩個也只是微微鞠了一躬,不僅沒有說話,連笑容都沒有附上。

  朱翊镠也沒多說什么,簡單寒暄兩句后,直接先遞給他們一幅圖。

  是一張平面圖。

  圖上畫著一輛簡單的自行車。

  兩兄弟接過,看了又看,都是一頭黑線,不知何物。

  朱翊镠開門見山地說道:“找兩位先生來,就是希望你們能夠盡快研究制作出這樣一種載人的工具。”

  余定乾詫異地道:“潞王爺,您說這是什么工具?能夠載人?”

  朱翊镠指著自行車介紹道:“看,這里有個座兒,人可以騎在上面,雙手把住扶手,雙腳踩在踏板上,以后輪帶動前輪,中間是一根鏈條,作為傳感聯動之用。”

  “可是潞王爺。”余定乾更詫異,“只有兩個輪子,人如何騎在上面?一騎上去不就倒下了嗎?”

  朱翊镠搖頭,微微笑道:“只要找好平衡,不會倒的。咱現在不說這個,就說這種工具你們能否制作出來?”

  兩兄弟又仔細看了看,依然還是大哥余定乾在回答:“潞王爺,看著好像不難,主體就兩個轱轆,一根鏈條,一個把手,和一個支架,然后將這些裝置拼接在一起。”

  “對!就這些玩意兒。”朱翊镠點頭笑道,覺得首先要給他們信心。

  “我們可以試試看。”

  “好!就在這里一起研究。這種載人的工具姑且叫作自行車吧。”

  “自行車?”

  “嗯。”朱翊镠又介紹道,“自行車其實就是馬車的一半,只不過在前頭安置一個能夠控制方向的把手。”

  “哦……”

  朱翊镠這么一解釋,兩兄弟都一副恍然頓悟的神情,似乎瞬間明白。

  “研究制作的過程中,你們需要什么盡管說,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來找我一起商量。我希望你們盡快研究制作出來第一輛自行車。一旦研究制作出來了,人世間將多一神器。自行車可以代替走路,可以承載不少貨物,還能鍛煉身體,好處多多呀。”

  朱翊镠興奮地介紹道。

  兩兄弟心有靈犀一般,異口同聲地回答:“請潞王爺放心,我們一定竭盡全力!潞王爺如此聰明,您說行,那一定能行。”

  雖然他們兩兄弟這是第一次與朱翊镠見面,但有關朱翊镠的傳說早已傳入他們的耳朵。

  他們都知道,朱翊镠的思想極不尋常,最近在荊州城的動靜實在是鬧得太大,又是香皂,又是暖棚種植,又是黃瓜美容,又是通順達快遞……都如此新鮮古怪,但無一不成功。

  如今,別說是在荊州城,就是整個湖廣,都知道“朱氏集團”,朱氏集團的老總就是曾經的潞王朱翊镠,總部地點就在張大學士府。

  余定乾、余定坤兩兄弟一聽是朱翊镠請他們,二話不說就來了,感覺與朱翊镠在一起就能創造奇跡。

  這樣,他們兄弟倆就在張大學士府里住下來了。

  朱翊镠讓游七給他們安排的一個偌大的工作室。

  吃喝不用管,還承諾每個月發薪水二十兩銀子,目的就是讓他們心無旁騖能夠一門心思地鉆進去。

  他們倆也知道,只要將自行車研究制作成功,那他們這輩子就有吹不盡的牛逼了。既然毫無后顧之憂,加上又有興趣,還等什么?干唄。

  轉眼這個月又只剩下最后兩天了,手上有票的朋友支持一兩張吧!

  先行叩謝!

高速文字不負大明不負卿章節列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