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的軍隊和后勤輜重人員迅速向南京城郊集合,兩日功夫,就達到了十余萬之眾,南京城郊的臨時營地綿延十余里,浩浩蕩蕩。
夏潯和蘇穎被分到了匠人營,因為年紀輕,又是夫妻店,便被這一營的匠人頭兒林麒麟安排給大家伙兒做飯,一早,幾口大鍋熱氣蒸騰,蘇穎在鍋灶前忙碌著,夏潯拖了幾捆柴過來,看看四下無人,便在蘇穎身邊蹲下來。
“怎么樣,有機會走人么?”
“很難。”夏潯冷靜地打量著四周:“軍營設在外圍,咱們不容易穿過去,而且,路引上已蓋了征召從軍的印信,要離開,還得想辦法弄兩份新路引才行。”
夏潯忽然一笑,又道:“不要著急,我想…跟著他們往北去也不錯,本來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可謂殊途同歸了!”
山中方一月,世上并未千年,卻已發生了許多大事,其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燕王反了。
燕王世子朱高熾等人脫逃,朝廷搜索近十日全無線索之后,朱允炆與黃子澄、方孝孺等密議,終于決定立即對燕王下手,削其爵位、逮捕官屬。朝廷信使馬上趕赴北平,對張昺、謝貴等北平官員傳達密旨,這一天是七月一日。
張昺、謝貴等人領旨后立即進行部署,秘密調兵遣將,同時想辦法與燕王府儀賓李瑞取得聯系,叫他通知燕王府長史葛誠和指揮使盧振,準備里應外合,一舉擒下燕王朱棣。
事機不可謂不周詳,奈何吉人自有天相。七月五日,內外聯系完畢,準備次日就對燕王下手,這項機密任務方對一些需要參與的北平地方官員透露,不料內中卻有一人聞訊后為燕王大報不平,這個人就是北平布政使司吏李友直。
李友直一貫反對削藩,尤其是對燕王治理北平,震懾漠北群梟的功績甚為推崇,建文帝即位不足一個月就背棄對皇祖父的承諾,推翻洪武皇帝的政策,大肆削藩,將諸位叔叔貶為庶人,流放邊荒,甚至逼死湘王,還要謚號為“戾”,讓亡者不安,李友直嘴上不說,心中卻甚鄙厭。
這時聽說朝廷又要對燕王下手,李友直立即竊取了公文,夜奔燕王府,將此事相告。燕王聞訊大驚失色,連忙聚集親信商議對策,當時整個北平已盡是謝貴所御的軍隊,而燕王府三衛精兵已被調走,朱能雖與他們取得了聯系,卻來不及把他們調回來。
最后道衍獻計,說北平統兵將領乃張昺、謝貴等人,兵卒仍是北平舊卒,都是燕王帶過的兵,擒賊擒王,只要把這幾個朝廷大員擒殺了,自可接管軍隊。指揮使盧振便馬上附和道,李友直帶來的消息上說,朝廷要宣旨削燕王爵位,捕闔府官吏,既然并無馬上誅殺王爺的意思,不如故意示弱于敵,明日開府接旨,誑謝貴張昺入府宣旨,到時將他們一并誅殺。
燕王欣然采納二人所諫,立即開始布署起來,此時燕王府業已全面戒備,就連儀賓李瑞也無法出府了,盧振便把消息寫成紙條,綁在箭桿上,等到他夜巡燕王府的時候,趁人不備將同樣內容的幾封信射出王府,通知謝貴。
不料,第二天一早張昺謝貴還沒到,北平都指揮使張信也悄悄到了燕王府。張信也是來報信兒的,張信曾經做過一陣子朱棣的部下,隨他一同出塞打過仗,對諸王遭遇,同樣心懷不平,等他得到明日一早即將擒拿燕王的命令之后,張信回到府中很是悶悶不樂。
張信的老母見兒子心事重重,便問起緣由,張信事母至孝,乃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哪肯對母親隱瞞,便把事由經過對母親說了一遍。老太太聽了兒子的話登時大驚失色,慌忙勸阻,要兒子萬萬不可對燕王下手。
莫非這張氏老太太比他兒子還深明大義?非也,這老太太信佛而已,道衍見朝廷散布了諸多的謠言,謠言傳播容易,卻只能止于智者,你想讓大家都明白那只是謠言是根本辦不到的,所以他干脆反其道而為之,幫著推波助瀾起來,在民間大肆鼓吹燕王乃真命天子,天意所歸,一天天地洗腦、一遍遍地洗腦,許多北平百姓對此都深信不疑了。
張老太太對此同樣深信不疑,因此正言厲色,不許兒子對燕王不利,還勸他向燕王輸誠。這位大孝子在感情和道義上,本來就傾向于燕王一邊,又被老娘這么一頓教訓,第二天大清早,果然跑去向燕王通風報信了。
燕王不明他的來意,還在佯裝瘋顛,直到聽張信說明事情經過,與李友直昨夜的密報一相印證,這才相信他是真心投靠,不禁大喜若狂,連忙起身拜謝,將他奉若上賓。
夏潯本想搶了張信的功勞,輕而易舉弄個國公爺干干,不料老天爺看不慣他隨波逐流、得過且過的臭德性,哪肯讓他輕易遂意,這份功勞最終還是落到了張信手上。
其實,就算夏潯此刻在北平,這份功他依舊是搶不去的,因為夏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一,朝廷動手的具體時間,他是不知道的;第二,他不是北平官員,如果貿然向燕王進言,說朝廷馬上就要對燕王動手,他拿不出任何憑據,如果隨便找個理由說本山人掐指一算……,那他就成了妖人,早晚必受朱棣的猜忌;第三,也是最最關鍵的一點:他不知道盧振和李瑞的叛變,史書所載不詳,他只隱約記得長史葛誠似乎是投靠了朝廷,而行動的關鍵實是盧振這個燕王府侍衛指揮。
如果他此刻在北平,對燕王說朝廷馬上就要對燕藩下手,并且檢舉了葛誠,那么次日一早,指揮使盧振突然發難,他將和燕王朱棣一齊束手就擒,真應了羅克敵那句話:“誅你滿門,夷你全族,受刑之日,對我說一句你錯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張信的地。位僅次于張昺和謝貴,而且他是北平軍隊的直接指揮者,所以盧振已然倒向朝廷的事他是知道的,張信把葛誠、李瑞、盧振的消息向朱棣合盤托出,朱棣只驚出一身冷汗,立即下令把這三人逮捕。
等到張昺謝貴率兵包圍燕王府的時候,朱棣在府中依著盧振與謝貴的約定發出訊號,張昺謝貴見了只道盧振已然得手,信心滿滿入府宣旨,宮門突然關閉,朱棣的八百虎賁驟然發難,張昺謝貴身邊雖有侍衛,奈何寡不敵眾,竟被亂刀砍死。
隨后張信策馬馳走,招納北平兵丁,這些兵大多都被燕王朱棣統率過,如今朝廷官員中的第一二號人物已死,第三號人物降了燕王,許多兵將便紛紛投到了燕王麾下。
此時北平城中忠于朝廷的軍隊還有不少,朱棣以他的八百死士為主力,與這些忠于朝廷的軍隊死戰,投效燕王的軍隊陸續投入戰斗,朱棣漸漸占了上風,血戰一日一夜之后,北平九城盡落入朱棣之手,朱棣的地盤由一座燕王府,變成整座北平城了。
次日一早,朱棣在北平校場集合軍隊,對天盟誓,正式發動靖難之變,這一天,是建文元年七月七日。
朱允炆登基剛滿一年,囚禁了七叔、十三叔、十八叔,流放了五叔,逼死了十二叔,終于反了他的四叔。
“我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國家至親,受封以來,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jiān回,橫起大禍,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創業艱難,封建諸子,藩屏天下,傳緒無窮。一旦殘滅,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天下百姓、兄弟宗族之間,尚能互相體恤,而我身為天子親屬,卻不能保全旦夕之命,時至今日,天下何事不可為呢!
《祖訓》云:“朝無正臣,內有jiān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今禍迫及身,實yù求死。不得巳者,義與jiān邪不共戴天,棣唯有遵奉祖訓,靖難討逆,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鑒予心!”
這是朱棣起兵靖難的檄文,在有心人傳播之下,已然傳遍天下。
吃早飯了,匠人們都捧著粥菜合一的大碗,蹲在帳蓬周圍,聽著匠人頭兒林麒麟在那兒擺龍門陣。林頭兒是個胖子,管差的軍爺都叫他胖子麟,胖子麟本來就很健談,再被蘇穎這樣成熟嫵媚的妹子把一雙秋水般的眸子瞟著,嘮得更是來勁兒。
他唾沫橫飛地賣弄道:“要說這燕王,哦哦,應該說燕逆,燕逆憑著八百侍衛起家,可還真夠厲害的,第二天燕逆就揮兵攻打薊州,守將馬宜戰死,指揮使毛遂投誠。緊接著遵化、密云的守將舉城歸附……”
夏潯聽到這里,心想,三座城池,只有一座是打下來的,只有一座城苦戰到底,兩個指揮中還有一個是主動投降,其中雖不無燕王久在邊隆,威望隆重的緣故,建文登基以來種種不得武將之心,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了。否則,此時的燕王仍然不見一點可能成功的可能,若只從個人前程來考慮,那些武將豈能不戰而降?不敢力敵,逃走還不成么,恐怕他們心中也是有股郁郁不平之氣。”
胖子麟道:“緊接著,燕逆就派兵攻打居庸關,守將王真兵敗,投奔懷來的宋忠宋都督,宋都督御下三萬勁卒,又有王兵歸附的兵將萬余人,合兵一處共有四萬,燕逆只有馬步精卒八千,便毫不畏懼地直奔懷來而去。
要說四萬對八千,怕他何來,偏偏宋都督多此一舉,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卒們說他們住在北平的家人都被燕逆的亂軍殺害、fù人俱被凌辱,擄作燕逆叛軍的妻妾了,這消息竟被燕逆的探馬捉了舌頭打聽到了,于是燕逆便把他們的家屬找來打頭陣。
嘿!這下可好,戰場之上,父母兄弟叔侄伯舅相見,一個個驚喜交集,抱頭痛哭,哪里還有人打仗?人人都說宋都督欺誑我們,紛紛解甲倒戈,投了燕逆,結果守將彭聚、孫泰被反戈的亂軍打死,宋都督措手不及,逃到懷來城里,躲進了一處茅廁,終被生擒活捉,要不然皇上怎么倉促調兵北上呢……”
“胖子麟,又在這兒胡說甚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奶奶的,是不是想吃軍棍!”
一個巡營的小旗領著幾個兵丁走過來,橫了眾人一眼,高聲道:“莫看燕逆一時囂張,皇上已拜長興侯耿大將軍為征虜大將軍,統兵三十萬,不日即開赴北平,征討燕逆。大軍一到,區區燕逆三兩萬烏合之眾,必定土崩瓦解!吃飽都去做事,莫在這兒胡說八道!”
眾匠人一聽登時作鳥獸散,夏潯向蘇穎遞個眼色,也乖乖地走開了。
朱允炆果真要發兵了,這位皇帝執意要推翻先帝定策,銳意文治,派人去北平傳旨之后,就與方孝孺每日討論《周官》法度和恢復井田制的可行性,在他想來,對燕王他是下了大力氣的,如今諸王都能一舉成擒,燕王自然不在話下。
誰知道,他在殿上正孜孜不倦地學習周禮,懷來兵敗的緊急軍情便送到了京師,然后谷王朱橞又狼狽不堪地逃來。谷王的藩國在宣府,他四哥的兵馬還沒到,他就帶著自己的三護衛兵馬萬把來人逃之夭夭了,朱允炆大吃一驚,這才倉惶扔下《周禮》,調兵遣將準備討逆。
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寧忠為副將軍。并飛檄征調安陸侯吳杰、江陰侯吳高,都督僉事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李暉、平安等部兵馬一齊北上,其中江陰侯吳高就是湘王朱柏的老丈人,自家女兒都跟著丈夫投火了,朱允炆還肯用他,倒真是個用人不疑的。
針對燕王的靖難檄文,方孝孺為建文帝起草了一份伐燕詔書:“……朕以棣于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咨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
建文元年七月二十四日,朱允炆祭告天地宗廟社稷,正式發兵北伐。大軍開拔之際,朱允炆對老將耿炳文殷殷囑咐道:“養軍千日,用在一朝。望諸公協力同心,以朝廷百萬雄師,救我大明社稷。只是,老將軍切記,毋使朕……擔上殺叔之名呀。”
耿炳文心領神會,抱拳應道:“為臣者,分君之憂。圣上放心,老臣謹記在心了!”
ps:唔,這一章是過渡,為了把主角的正面形象留給觀從,不讓配角搶戲,所以有關燕王起兵的具體細節,都集中在一章之內展現了,接下來,就該夏潯大展身手了,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