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十章 賞賜(上)

  一個月的時間,轉眼即逝。

  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短,至少已然足夠宋涵將散落于各處的宋家人匯聚起來了。

  眼見微風漸寒,一陣陣秋意,席卷整個蜀地。

  傍晚,晚霞給大地渡上一層彩色,馬蹄聲,在文陽府街道上,由遠及近。

  一輛馬車緩緩馳來。

  “道長,七寶閣到了。”趕車的車夫下得車來,恭敬的撩起簾子,說著。

  先下來的是一個不超過十五歲的道童,后面緊接著便有一個保養得當,看起來有些仙風道骨,四十出頭的中年道士,兩個人全身雖是著著道袍,但上乘質地袍子,以及淡淡脫俗氣質,顯然非是普通道觀出身。

  這地方雖然離城中心不太遠,并不是什么繁華地段,遠遠看去,也不過是一條只算普通街道罷了。

  眼前這家店鋪前,卻人來人往,顯是生意甚好。

  這家店鋪與周圍尋常店鋪不同,是隱藏于一座莊園內,需進入其中,方可消費。

  在這店鋪前,種著不少稀有植物花卉,周圍更是被一圈花草樹木包圍著,不少花兒此時開的正盛,遠遠便能聞到幽香陣陣,花草樹木互相陪襯,顯得十分奇特雅致,更點綴得這店鋪仿佛城鎮中的一隱世仙境一樣。

  中年道士一抬頭,就見竹門上掛著個木制仿古牌子,上書“七寶閣”三個大字,字體遒美健秀,顯是出自大家手筆。

  再看下去,道士和小童,都是眼睛一亮。又見甬路彎曲,盡數是碎石鋪路,一直延伸至深處。給人一種尋覓仙境之感。

  “師父,這地方有些意思。”道童忍不住眨著眼睛,閃著光芒。

  中年道士卻不理會他,徑自向里步去,進了門,踏著羊腸小路向里,走出不到三百米,便見到一座極大的水塘,出現在小路旁,這有幾畝地大小,里面水色清澈,水面上,荷花正自盛開,極是美麗。

  在水上還有幾處涼亭懸水而建,不少客人正在那里賞花說話,偶爾有幾句話語隱約入耳,不過園子,大多時間,很是安靜。

  這時候,一名青衣小帽伙計出現在二人面前,躬身行禮,笑容滿面問道:“喲,兩位道長,不知您是用飯、住店、還是采買東西?”

  “哦?我們初來此處,你先說來聽聽。”中年道士微笑說著。

  伙計應聲,講解的說著:“本店是宋家在文陽長定兩郡新開的第一家店鋪,內共分七處,分別是飲食、居住、書齋、衣莊、戲樓、采買場、當鋪。以一號至七號閣命名,價格公道,童叟無欺。面向普通客人的是普通店面,身份尊貴喜靜的客人,可事先預定單間。不知道兩位道長想去哪里消費,可有預訂?”

  “這個可算是預訂之物?”中年道士從袖中取出一物,給伙計看。

  伙計一見,笑意又平添幾分。“原來是三號閣的貴客,請您隨我這邊來。”

  于是,二人不再多言,隨伙計向前走。

  沒走出幾步,忽然,旁邊路上響起一陣腳步聲。

  隨后,有人驚訝的叫出聲來:“成鶴道長?”

  “宋老先生?您怎在這里?”中年道士被突如其來的呼喚聲吸引得轉過頭去,就見一位華服老者,正站在不遠處,驚訝的看著自己。

  說完這話,成鶴倒先笑了:“看我說的,這里是您的產業,您在這里出現也不奇怪。”

  “成鶴道長,您怎么會突然來到此地?莫非……是那邊出了事情?”

  宋涵的關切并非作偽,倒讓成鶴輕輕一笑,搖頭說著:“倒非如此,只是來這里與朋友見上一面而已。順便來看看宋家主新開的店鋪……說來,這里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很是雅致。”

  成鶴點評說著。

  “您此次過來,可否住上幾日?上次匆匆一別,還未與道長好生聊過。”宋涵邀請的說著:“若您不趕時間,我這便讓伙計給您安排一處住所,不會有外人打擾。”

  見宋涵如此熱情,成鶴又的確需停留兩日,便應下了。

  成鶴先告辭,去會朋友,而宋涵在與其分別后向著后面行去。

  穿過幾條走廊,在第三號閣的第十個院落前,他停下來,隨即,步入院落。

  正北方一共是五間房子,只有中間的大門是敞開,宋涵一走進去,便看見一青年人背對自己站在那里,欣賞著墻上字畫。

  “讓張先生久等了。”宋涵微笑的說著。

  張攸之回過身,朝他一拱手,恭敬說著:“哪里的話,是我來的太早了。”

  這所大屋子很是別致,滿是書卷之氣,看起來不似酒樓獨院,倒似是大家子弟的會客室。

  中間有一張精致玉石桌,已有伙計進來上茶與水果點心。宋涵吩咐說著:“我與客人閑聊一會,外人不得入內。”

  “是,小人知道了。”

  張攸之微笑著,雙眸微垂,沒有說話。

  他也是初次來到這里,初來時也忍不住被這園林布置所驚訝。

  這所謂的七寶閣,實際上就是宋家在文陽府的總鋪,并且和宋家的大宅是相連,這七寶閣與其說是商業興隆,不如說是一種蜀地經營中心。

  大量從東北,江南,甚至西方國度的商品,云集于此處,使文陽府頓時繁榮了許多,也使王弘毅獲得了大量便宜的商品,特別是有關軍隊的商品。

  張攸之瞇了瞇眼,對宋家的魄力平添了幾分佩服,先不說效果如何,但這種不惜代價為王弘毅服務的態度很明確。

  宋家在成都府店鋪,不曾真正交道,不得而知。

  不過現在建在文陽長定兩郡內的店鋪,卻個個開的熱火朝天。

  一個月內,宋家便有十三家店鋪于兩郡重新開張,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事。

  “張先生,這是老夫這幾日收上來消息,不知是否對你有用。”沖懷里掏出一疊紙卷,宋涵遞給張攸之。

  張攸之接在手中,隨手翻開幾份,便小心收起,隨即笑的說著:“這些郡縣收集上來的資料,對將軍定會有所幫助。”

  “那便好。”宋涵點頭,宋家已與王弘毅緊緊聯系在一起,在收集情報上,自是不遺余力。

  二人又閑談一會,張攸之起身告辭。

  他這次過來,就是來取情報。出得大門,上了馬車,坐在馬車內,將情報一一看一遍,心里暗暗感慨。

  實是沒想到,宋家一事,竟隱約成為蜀地局勢不穩的導火索。

  之前矛盾沒有爆發的各藩以及領地內的世家,都彼此將提防提到表面,增兵守衛這且不說,連帶著藩鎮的貿易往來,也開始被嚴密監控。

  將手中情報小心裝好,張攸之暗自嘆一聲:“看來戰爭不遠了。”

  這一日到來,必將引起血海一片,尸體成山。

  可這一日,卻不可避免。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可能一直這樣下去。

  藩鎮割據已有一段歲月,這樣下去對天下之勢并無益處。

  馬車緩緩而行,張攸之在心里思索著天下之勢。在趕回將軍府的途中,馬車經過了一所道觀。

  聽到外面傳來喧鬧聲,張攸之從車窗向外看了一眼。

  “先停一下,我要過去看看。”眼見已到此處,在道觀門前,張攸之叫停了馬車,從馬車上下來,朝道觀那邊走去。

  此時,道觀門口處正熱鬧著。

  工人們在忙碌干活,而參與監督的官吏幾人在討論事情。

  “見過張大人。”幾個正在門前查看施工情況的小官吏,聽到腳步聲轉頭去看,立刻臉色微變。他們卻是識得張攸之的,見他走過來,忙躬身見禮。

  “免禮。”張攸之淡淡說著,目光卻只看向遠處,看過門前工人忙來忙去,一架大門已被抬過來將要安上。

  看這情形,應是即將完工了,張攸之問著:“還有幾日方能完工?”

  被詢問小吏忙回答:“稟大人,還有兩日左右,便可完工。”

  “恩,加緊趕一下進度,完工后,報與我知。”張攸之說著,目光落在道觀上,仔細觀察著。

  話說,通玄和平真拜見了將軍后,對于隱門在這件事的賞賜,就迅速發下。

  城中一家荒廢許久的道觀,賜給了通玄和平真,并且撥了一千兩白銀作為修繕費用,而通玄和平真更是賣力,主持修繕著道觀。

  賞賜當然不僅僅是這一千兩,過了十日,城外統計完畢的千畝的地契,撥到了道觀的名下。

  千畝量田,許建道觀,賜白銀千兩,總數加起來,就是王弘毅許諾賞賜的千金。

  眼前,單是道觀的面積,就有著十畝大小,這已經非常大了,要知道,節度使府總體面積,也只有十五畝左右。

  道觀一面在建造,一面已經種下竹根,等候來年成竹林,就知道這時節能不能種活,若是能,必也是幽靜。

  根據情報,不少道觀隱秘的送來了銀兩,支持著建設,看這情況,道觀建成后,必會成為一處上地。

  耳邊傳來小官吏恭敬應聲,張攸之點點頭,邁步返回向自己馬車走去。"

在來一樓難得上首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