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章 思想政治

陜西都司臨時駐地  朱樉到來時,李信已經帶領所有官員在等待迎接他了。

  “王爺,王妃。”

  行過禮,在李信的帶領下。朱樉便與趙敏進入這個木制結構的陜西最高軍事機構。

  “李將軍,本王有個疑惑想請教?”

  一邊觀看著大廳里的布置,朱樉一邊詢問身邊的李信。

  “王爺請講。”

  朱樉往四周一指,說道:“這里的建筑都是木制,不怕火?”

  李信先是一愣,接著一笑。

  “不怕。”

  見李信如此說話,朱樉便不在追問。想必現在的大明,已經有對木材進行加工防火的技術了。

  從進入這個臨時駐地起,朱樉就在擔心。要是有人用火,那這里的人還不全成“烤豬”了。

  朱樉不追問,不代表李信不給他解釋。

  既然他決定投靠朱樉,那么朱樉就是他的主上。

  對于朱樉的疑問,李信覺得非常有必有為他解釋清楚。

  李信走到一根棟梁之材旁,將身上的佩劍抽出重重一劃。

  朱樉便看見,木頭表面上被劍割下一大塊物體。從而露出木頭的本來面目。

  李信撿起這個不明物體,來到朱樉身邊。遞給朱樉,說道:“王爺請看,就是這個可以起到防火作用。”

  朱樉接過來看,應該是泥巴。

  “這是泥土?”

  李信點頭:“是的,就是泥土。只是在泥土里面加入了一些石粉。”

  “能保證萬無一失?”

  朱樉將手中的泥巴交給親兵,看來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

  在沒有鋼筋混凝土的年代,古人也是從一次次火災中,總結了很多防火的經念。

  “王爺請這邊走。”

  李信沒有回答朱樉這個如同愿望的問題,而是指著另一個房間,并先一步走在朱樉前面。

  這個房間里面有著一個巨大的池子。朱樉一看,全是水。而在墻壁上,還掛著幾個大木頭箱子。

  李信打開一個箱子,從里面取出一個讓朱樉驚掉下巴的東西。

  “消防水帶!”

  不怪朱樉如此驚訝,這東西在后世可以說人人都知道。畢竟每個單位都會不定期舉行消防演練。

  但是現在是什么時代?是明朝!

  明朝就出現消防水帶,消防槍!

  李信聽到消防水帶,搖搖頭。

  “王爺,這是水龍。”

  李信說完,還安排士兵為朱樉演示了一番。

  看著士兵們熟練的過程,知道他們平時一定少不了訓練。

  但是這一切做下來,并沒有減少朱樉的吃驚。可以說,剛才所做一切連步驟都與后世消防滅火基本一樣。

  難道在自己之前有了另一個穿越者到來?

  “這是誰發明的?”

  朱樉現在不在意這些消防用具,而是想見一見提出這套滅火操作的人。

  由士兵通過一個裝置給水壓力,從而讓水經過牛皮制造的水帶,在經過水槍釋放進行滅火。

  李信聽了朱樉的問話,搖頭。

  這個問題他無法回答,他也不知道是誰提出來,并制作的。

  “那是誰教你們這樣做的?”

  李信開口道:“這個自古就有,官府都是這樣做的。”

  問了半天,朱樉才明白。不是什么穿越者搞出來的。而是漢人幾百上千年的總結。

  只是隨著時間推移,技術進步一代比一代更加完善。

  弄清楚原委,朱樉便回到大廳。聽取李信對五萬青壯訓練的匯報。

  整個訓練,朱樉任何沒有插手。

  他不是軍人出身,不懂就是不懂,他不會裝懂。而且大明軍人,也有著自己的一套訓練方法。

  再說,還有諸葛正雄在一旁提出建議,該如果做,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完成。

  “李將軍,青壯們的情緒如何?”

  朱樉對于李信的匯報毫無興趣,聽著就那么一會兒事。他現在重點關心的思想變化。

  李信聽了朱樉的問話,立刻將跳過還沒有說完的訓練一事。

  “很好,王爺英明。”

  一說起情緒,李信這種軍數十年之人,也不得不說一句佩服。

  “王爺,諸葛正雄不愧為武侯后人,他提出的思想政治,效忠王爺的理論,在這次訓練中非常有用。”

  朱樉聽了表面上只是點點頭,內心里卻是笑開了花。

  諸葛正雄會知道什么思想教育?還不是出自本王爺之手。

  當然,這件事朱樉打死也不會承認,是自己想出來的。只能讓諸葛正雄背鍋。

  “青壯們,對本王要求他們每天宣誓,沒有感到不滿吧!”

  朱樉還是非常在意這個問題,因為他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做法的確惡心了些。

  通過諸葛正雄組建了思想政治工作組不說,朱樉還將自己的畫像貼在每個軍營里面。

  要求每個青壯,在早晨起床和晚上就寢之時。必須要高舉右手,對自己發誓效忠,永不背叛。

  朱樉這個問題,在李信看來全是廢話。

  誰敢,誰又能對他這個王爺心生不滿?如果真有不滿的,也不會來參加親兵了。

  相反,自從將朱樉的畫像貼入軍營,思想工作組開展工作后。青壯們的訓練熱情還提高一個等級。

  “沒有,他們現在都感到,能當王爺親兵是一種自豪。”

  的確,對于青壯們每天對著朱樉的畫像說上幾句效忠的話。青壯們沒有任何情緒,都很興奮。

  幾千年的皇權思想,讓他們效忠朱樉這是天經地義。

  有句話怎么說的。學好文武藝,賣于帝王家。

  而且,如果不是政治思想組干預。朱樉的畫像前面都會被供上長生牌位。

  朱樉聽了,連贊道:“好。很好,非常好。”

  “你們還需要將政治思想工作繼續保持下去。”

  李信點頭,他也看出了這套理論,對朱樉收取人心上的好處。

  剛開始,李信對于諸葛正雄這個二十歲的毛頭小子,是不屑的。

  在李信看來,什么諸侯后人?不過是自抬身價而已。

  經過這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效忠朱樉的事情后。李信便不在有這樣的想法。

  李信也是有識之士,他看出了諸葛正雄這個方法的本質。認定諸葛正雄是有真本事之人。

  從那以后,很多時候,面對問題。李信都會聽取一下諸葛正雄的意見。

  “是,王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