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文武支持

  趙敏因為不懂軍事,她不知道具體增兵多少,才能起到她認為的,對朱樉有利的事情。

  她對李信說道:“這件事情需要李將軍來判斷,增兵或許應該換種說法。比如訓練。”

  李信點頭,他明白了趙敏的意思。

  西安附近的衛所,加上五萬親兵。每隔十天都會拉練一番。

  既然趙敏要求以訓練的名義增兵,那么拉練的距離便遠一點就是。

  “那么,請李將軍盡快去安排吧!還有函谷關即將回來的駐軍,你也斟酌一下具體安排。”

  趙敏的觀點得到李信的認可后,就將李信打發去部署。她轉向了一直沉默的鄧艾。

  將之前收好的信件拿出來,遞給站立一旁的侍女。

  “鄧長史,這是王爺從函谷關來的急件。你看一下。”

  趙敏對鄧艾很有看法,不滿。至于原因,那是因為朱樉的側妃鄧嬌。

  趙敏在內心里,是十分排斥男子的左擁右抱。她是朱樉的正妃,不會對朱樉不滿。她的不滿都針對了鄧嬌,以及鄧嬌的家人。

  但這是私事,個人感情。

  趙敏是個理性的女子。像關系到朱樉的事情時,她就會詢問鄧艾的看法及辦法。

  趙敏對鄧艾不滿歸不滿,但她不能否認鄧艾對朱樉的忠心和才能。

  正是因為如此,朱樉口述的信件。趙敏沒有給李信看,卻要給鄧艾。

  鄧艾是王府長史,是朱樉絕對的擁護者。關于朱樉的事情,比她這個王妃知道的還多。

  鄧艾也知道這個蒙古郡主趙敏,秦王朱樉的正牌夫人對自己總是挑三揀四。

  很多時候,他都盡量躲著趙敏走。

  在他看來,趙敏雖然現在是正妃。但是,朱樉如果登上大寶。那么自家侄女鄧嬌,比趙敏為后的可能性更大。因為鄧嬌是漢人。

  漢人的皇后,一定會是漢人這點,鄧艾是毋庸置疑的。

  哪怕皇帝不同意也不行。中原王朝,很多帝王的皇后都不是他最愛的人。

  按理皇帝最大,想讓誰當皇后是自己的事。

  可是,皇帝再大也是一個人。

  而且,每個朝代都不缺魏征一樣的直諫之臣。

  他們這樣的人,在大是大非上,敢把命憋在褲腰帶上,和皇帝頂牛。

  像今天這樣,趙敏主動將他叫來商量事情,還是第一次。

  鄧艾恭恭敬敬的,從趙敏侍女手中接過信件。

  按理,趙敏的侍女還不夠資格讓鄧艾彎腰接信。

  要知道,他可是王府長史。有著朝廷官身,有著品級的高級官員。

  理論上,他是除了王爺朱樉,王府的第二號人物。

  可是鄧艾,他在自家,也就是王府中。他的威風擺不出來,他也不想擺。畢竟在年紀上,王府中人都是他的晚輩。

  再說,大家也非常尊重他。唯有趙敏和他帶來的蒙古人除外。

  王府里的蒙古人,也不是不尊重他。只是基本不與他交流,不接受他管理。

  而內心里將蒙古人視為野蠻人的鄧艾,自然也不會和他們計較。

  他不想“有失身份。”

  將信件看完,鄧艾也能猜測到了朱樉心里想法。

  與趙敏一樣,他也認為,朱樉是怕了,想退縮。這讓鄧艾有些喪氣。

  朱樉不敢,沒有勇氣。讓鄧艾喪氣的同時,也擔心不已。

  他擔心的是,一旦讓其他人知道朱樉內心的膽寒。如何能讓下面的人,有從龍想法的人繼續為他賣命?

  沒有人,會為了看不見任何希望的事情,繼續奮斗。

  在函谷關的朱樉不知道,他下令退兵的行為舉止。已經被趙敏和鄧艾,認定是懦夫的行為。

  “鄧長史以為我們該如何面對?”

  見鄧艾看過信件后,就陷入沉思。估計了一下時間,趙敏不想繼續等待。便開口提醒鄧艾。

  鄧艾回過神,這才發覺自己走神。

  先是對趙敏行禮,以示歉意。他的這個禮,可謂大禮參拜。這讓趙敏都吃驚不已。

  至于原因,是鄧艾感謝趙敏。

  在鄧艾看來,朱樉有著趙敏這樣的王妃,是他的幸運。

  “剛剛王妃讓李將軍如此做法,或許會讓王爺心生不滿。”

  看來朱樉的信件,回想剛才趙敏讓李信增兵函谷關的事情。

  鄧艾知道,趙敏為什么不按朱樉的要求辦。但是,這很可能讓朱樉為之大動肝火。

  中原的文化中,像鄧艾這樣飽讀詩書之人,非常明白。

  趙敏這樣的做法,會為她自己帶來無妄之災。

  女子原本就沒什么地位的情況下,如果被男人拋棄。那么結局是很悲慘的。

  趙敏雖是王妃。但沒有誰敢保證她,會因為忤逆朱樉的意思,被廢。

  “這件事鄧長史不必多心,我想知道你的想法。”

  趙敏當然知道朱樉會再次火冒三丈。從巴雅爾傳來的信息中,就有朱樉高喊諸葛害我的事情。只是沒有在信件上記錄。

  但她依然決定不按朱樉的要求來辦。

  在趙敏看來,她自己的行為。屬于政治博弈。她在賭。

  賭朱元璋不會因為朱樉,將大明帶向內戰的深淵。

  鄧艾道:“臣下贊同王妃的主張,一切全憑王妃做主。”

  鄧艾這是表態了。

  而趙敏等的就是一句話。

  趙敏要為朱樉抬高身價,離不開陜西文武的支持。

  李信不用說了。鄧艾卻不一樣。

  鄧艾雖然只是王府長史,但他是陜西實際上的政事負責人。

  陜西布政使王明,投效朱樉以后。便以鄧艾為尊。

  朱樉是讓他們兩人互相幫助,政事仍然讓王明處理。

  但是王明,在處理事務時。往往都會先征求鄧艾的意見。

  鄧艾是長史,就如同朱元璋的丞相。王明這個官場老人,對于這點看的非常明白。

  還有一點,鄧艾是最不愿朱樉被困南京的人之一。

  但是他作為臣下,卻無法改變朱樉的決定。

  而趙敏不一樣。趙敏除了是王妃,還是在朱樉離開西安前,明確了陜西大權的人。

  在陜西文武支持趙敏決定的情況下,除非朱樉親自回來取消。否則,朱樉的話根本不管用。

  李信和鄧艾的做法或許不對。

  但他們都自認為,趙敏的做法,無疑是對朱樉最好的。

  他們知道朱樉不懂這些。朱樉雖然王爺出身,但是他沒有受過政治上的學習。

  能受帝王學說,以及政治的人。只有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朱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