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四六章 決定

  “父皇,你的意思是……”

  朱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二弟朱樉在西北的“胡作非為”竟然讓父皇在為他考慮。甚至顧慮到朱樉與蒙古人翻臉的可能。

  難怪朝堂上一直都沒有針對朱樉的聲音存在,這看來是朱元璋故意放縱的結局。

  在朱標心里,他其實是反對朱樉與蒙古人交易的。

  主要是因為他看到,貿易促使朱樉與蒙古人越走越近。

  蒙古人可是漢人的死敵,朱樉公開這樣做讓他擔心。擔心他,會受到千夫所指。

  “太子,你沒有發現西安,西北,以及中原和江南。都因為老二改變了很多嗎?”

  朱標點頭,大明的確改變了很多。但他不明白朱元璋指的是那一方面。

  朱元璋見他點頭,繼續說出臺從未對任何人說過的話。因為他要說的話,是絕密。

  “老二同蒙古人貿易,對我大明起到了取長補短的作用。朕為什么要反對?”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看看有多少蒙古人在為我大明效力,又有多少蒙古人生活在大明境內?”

  “再看看老二,他在西安不足兩年時間。他封地百姓生活甚至強過南京的百姓。朕看明白了,老二他不是胡來。而是朕錯了。”

  能讓朱元璋自己承認錯誤,這無疑是要讓日月顛倒。

  皇帝,即天子。天子能錯嗎?答案是否定的。

  當然,歷史上也有帝王下過罪己詔。

  可有多少帝王是心甘情愿,不是被大勢所逼?

  至于死敵蒙古人!朱元璋從來沒有這樣認為過。

  以他熱衷于得到擴廓帖木兒的效力就能看出。只要有能力,愿意為大明效力,管你是何方神圣。

  趙敏的大哥,擴廓帖木兒可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敵人。

  因為朱元璋推翻元朝的過程中,主要就是與擴廓帖木兒交手。

  元朝退回草原后,朱元璋數次派人前往游說擴廓帖木兒。希望讓他為大明效力。

  當然,最后帶給朱元璋的只有失望。失望以后,朱元璋同樣大加贊賞。尊重自己對手的朱元璋,甚至評價擴廓帖木兒為“天下奇男子”。

  聽到朱元璋妄自菲薄,朱標卻是搖頭。

  但是朱元璋用事實說話,讓他不可辯駁。

  的確,經過朱元璋這樣一說。朱標才發現,大明已經被朱樉深深影響了。

  就以民以食為天為列。南京的牛羊等肉食,朱標就聽自己府上管家說過。都是來自大草原上,而且價格還比以往低。

  “父皇,沒有父皇在暗中默默支持。二弟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將福利帶給我大明百姓。這都是父皇英明所致,全是父皇……”

  “太子,你怎么也和老二一樣,學會了恭維?”

  朱元璋打斷朱標。錯了就是錯了,知錯能善莫大焉。

  朱樉的行為證明,朱元璋制定的兩項政策無疑是有誤的。

  一是,戶籍制度過于嚴厲。

  當他第一次收到情報,西北的戶籍被朱樉形同虛設后。大量百姓趁農閑時節,外出務工時。朱元璋氣憤過后就是沉默。

  仔細想想,他朱元璋以及他組建的管理團隊。并沒有過高層執政經念,屬于草臺班子,趕鴨子上架。

  大明大部分制度也是借鑒元朝,以及元朝以前的朝代。

  孰是孰非,是好是壞。朱元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后來,不斷從西安傳回的情報消息顯示。

  朱樉放開戶籍制度后,并沒有造成嘯聚山林,聚眾鬧事之事。

  當然,也有心懷叵測之人殺人越貨等等。

  好在朱樉在放開戶籍后,又對清剿邪惡勢力不遺余力。

  如今的西北,卻是整個大明最光明的地區。

  西北的綠林好漢,江湖豪俠,癡情浪子等等。如今都改了行,緊跟著朱樉的步子前進。

  文人墨客,精壯青年,無業游民等等。大多被朱樉扔進軍中,執行朱樉所謂的日不落帝國口號。

  整個西北在朱樉的意志下,屬于全武行的存在。

  因此,朱元璋得出的結論是,朱樉重武輕文。

  “父皇,我大明功在父皇。必在父皇的帶領下,遠勝漢唐。”

  朱標并不認為自己在恭維朱元璋。大明現在各行各業都是蒸蒸日上。曾經因為戰爭造成的百廢待興,早已不見蹤影。大明正在向著帝國前進。

  “好了,太子。你修書一封,讓老二不要參與進北平戰事。讓他與蒙古人繼續保持貿易。保持著兩方唯一的互通通道。北平一事,父皇自由安排。”

  “這能行?”

  朱標疑惑。戰爭都打起來了,難道還能繼續做生意。就算你想,也不見得人家蒙古人愿意。

  朱元璋神秘一笑,對朱標說道。

  “試一試不就知道了。告訴老二,他沒有多余的兵力。讓他負責好吐蕃一事,以及陜西的防守就行了。也不要大意,別讓蒙古人鉆了漏子。”

  “兒臣寫信?”

  “父皇何不直接給二弟下達一封圣旨。”

  朱元璋搖頭,有些事情,比如他支持朱樉的事情。是絕對不能公開的。一旦以圣旨的形式下發,必然存在泄露的風險。

  而朱標以家信給朱樉,是絕對的安全。

  至于為什么是絕對!那是因為朱元璋曾經派人劫持過朱標和朱樉的信使。

  最后的結果,全部是人死信消。

  朱標的死忠,不如朱樉的。朱樉的信使,分成明暗兩條線。

  朱元璋遇到過兩次,被朱樉的信使反殺的情況。

  當然,朱元璋只是認為朱樉重視自己的消息傳遞。卻不知道,能造成絕對安全的原因,還是趙敏所謂。

  朱樉的信息傳遞,全是走趙敏指定的路線。這一路上,趙敏安排了多少人在其中。恐怕也只有趙敏自己知道。

  特別是朱樉與朱標兩兄弟交流的專線,可以說萬無一失。

  “太子,你就以父皇剛剛與你所談告訴老二。但是,不能提起是為父的意思,明白嗎?”

  “兒臣明白了。”

  朱元璋的意思,朱標真的明白。朱元璋是怕朱樉受到肯定后,又會飄的更高。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