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九二章 任命

  朱樉要的騎兵虎符,被董飛從懷里摸出恭敬遞給朱樉。

  接過虎符后,朱樉問了一句。

  “還好吧!”

  董飛點頭,朱樉便不在繼續。轉向跪在地上的脫因帖木兒,朱樉將手中黃金虎形大印,捧在胸前。然后用力往前一送,大聲道。

  “脫因帖木兒,接印。”

  脫因帖木兒雙手高舉,面色莊重的接過朱樉手中的金印。

  “末將遵命。”

  數萬大軍以及百姓面前的權利交接,讓所有人都明白。

  朱樉這是將五萬騎兵交給了這個叫脫因帖木兒的蒙古人。

  沒有人排斥,也沒有人不滿。

  因為五萬騎兵,他們相信大王是英明的。

  而且曾經,他們的老師。也是大王的大舅哥,趙王妃的堂兄塔及帖木兒。

  如今由趙王妃的親哥哥擔任騎兵統帥,這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當然,這是相對朱樉的軍事力量而言。

  趙敏的身份,是人人皆知。

  況且,她還有一個聞名天下的哥哥,擴廓帖木兒。更是被朱元璋高度評價為天下奇男子。

  身在西北的大明百姓,對擴廓帖木兒這個蒙古將領并不陌生。

  朱元璋沒有得天下前,中原以及整個大西北都在擴廓帖木兒的統治之下。

  如今的西北衛所官兵中,還有不少老兵。曾經在擴廓帖木兒手下賣命。

  這些官軍,都是隨著擴廓帖木兒從西北西出陽關后,投降大明的大明百姓。

  過去的孰是孰非,已不重要。

  如馬上要北上的元朝梁王,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手下。同樣有著上萬的漢人為其賣命。

  普通人,還沒有達到人人高尚的境地。

  這就是為什么,哪怕沒有朱樉提出的華夏一家親,脫因帖木兒擔任主帥也不會被排斥。

  蒙古人曾經統治過中原。

  如今漢人重新做主,如脫因帖木兒這樣的蒙古貴族。同樣心甘情愿為大王賣命。

  誰強大,誰就是大哥。這個道理延續上千年。

  現在的朱樉強大,在西北的各族之人都在為朱樉的理想其添磚加瓦。也沒有人感到疑惑。這也是大眾所認知的叢林法則。

  至于口號!

  驅逐韃虜,復我中華。

  還是漢蒙一家親。

  朱樉早就清楚。百姓們根本毫不在意。他們在意的是,先把溫飽解決,填飽肚子再說。然后是傳宗接代,不至于讓自己這一脈的香火斷絕。

  這就是百姓,皇權社會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切實想法。

  以后世明智開啟的結果來看,這個道理依然存在。

  連今天的溫飽都沒有解決,還談什么明天的發展!

  非常現實,非常無奈的想法。

  因為理想還在明天,而很多人死在了昨天的夜晚。

  至于真正的民族仇恨,這是不存在的。

  數千年的時間里,中原和草原是你打我,我打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分清,到底誰對誰錯。

  矛盾是有,哪怕每個民族自己本身也是如此。

  然而矛盾,完全可以化解。人也不可能活在仇恨當中。

  像大唐帝國的老李家包容外族,任命外族人擔任高官,甚至宰相和將領等等。他們應該也是看穿了民族的本質。

  大唐帝國能放下過往的仇恨,容納百川的胸襟值得敬佩。

  老李家的國策也并沒有錯。錯就錯在李隆基晚年的昏聵。

  不然,大唐帝國的命運將延續千年足以保證。

  朱樉要走的路,和大唐帝國并無兩樣。

  共同發展,求同存異。

  金印被交到了脫因帖木兒手中,朱樉很是感慨的對他說道。

  “本王交給你的不僅是信任和權利,希望你能助本王了卻心愿。”

  朱樉的心愿是什么,脫因帖木兒當然清楚。那就是華夏這個民族將如何誕生。

  朱樉想成為天可汗,成為萬族之主。趙敏已經對他說的一清二楚。

  脫因帖木兒能接下金印,代表他早就下定決心,從此將為朱樉效命。

  朱樉對自己的感慨,也讓脫因帖木兒清楚。

  隨著朱樉的日益強大,他脫因帖木兒也將無法避免,自己會帶領士兵征伐自己的族人。

  “大王仁慈。”

  脫因帖木兒對朱樉回答居然是仁慈!

  這讓他們身邊的所有千戶,都不可置信的看著他。

  不是應該遵命嗎?

  轉念一想,他們認為。一生從軍的脫因帖木兒,不可能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才是!

  脫因帖木兒雖然沒有他的大哥,擴廓帖木兒的聲望。

  可是,以這五十個擁有文化和思想的千戶來看。脫因帖木兒的戰爭才能,應該是被他的大哥擴廓帖木兒的光芒所遮蔽。

  畢竟,曾經的脫因帖木兒,就能與大明軍神,徐達常遇春對戰數次。

  最終因為兵力被他大哥擴廓帖木兒抽走后不敵,在渭水投降。

  千戶們不清楚脫因帖木兒為何會這樣回答朱樉。

  可朱樉卻是非常清楚,他對脫因帖木兒保證道。

  “脫將軍放心,本王一視同仁。”

  兩人在這含糊的一問一答間,似乎已經確定了天下的未來。

  脫因帖木兒能相信朱樉會是最后的贏家,那是因為團結一心的漢族。在朱樉這樣的野心家的帶領下,將無法避免流血不流淚。

  曾經漢人能打到草原深處,都有一個和朱樉一樣的理想家。

  正是他們的理想,支撐著他們不顧一切往前走。

  對兩敗俱傷的結果,朱樉恐怕想也不會想。

  沒有誰會束手就擒,除非頭破血流。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大元雖然整體實力不如大明。可是瘦死的駱駝也不輕。面對死亡的反抗,大明將輕松不了。

  當然,脫因帖木兒明白。這些話,對朱樉這樣執著的人,說不通。

  連朱元璋在大明穩定后,富庶起來后都沒有大規模北伐。這是為什么?

  還不是朱元璋清楚,草原的水很深。沒必要,為了一個名譽。將大明帶入水深火熱之中。

  戰爭不是兒戲,也不是全憑想象。

  一旦戰事拉長,后勤以及財政的負擔,將會讓沖動得到懲罰。

  換句話說,戰爭打不起。

  朱元璋倒不是因為打不起戰爭。打不起,朱元璋也不會發兵三十萬征伐云南。

  而是草原,與南方不一樣。南方屬于柿子挑軟的捏,北方卻是沒肉的骨頭,還崩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