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二三章 刀下留人

  諸葛正雄這是死諫吧?

  當著太子朱標的面,滿口反話。這不是要逼自己殺他嗎?

  顯然,諸葛正雄心中是有數的。他出口就是抱著忠臣勸誡之心。

  死與不死,不是諸葛正雄要考慮的。既然他決心報效朱樉,自然就將朱樉放在了第一位。他的生命,與朱樉的大業相比,如螻蟻。

  諸葛正雄的話,對朱樉當然是好意。以趙敏的所作所為,南京到底回怎樣對待朱樉還是一個未知數。

  朱樉要做的,不應該是束手就擒。而是憑借著手中的力量,爭上一爭。

  即便不成功,也不會成仁。

  “諸葛享是嗎?孤不明白,你為何要挑撥孤的二弟。造成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對你,又有什么好處?”

  朱樉正在猶豫,是不是當場格殺諸葛享,以全自己忠貞之心。卻聽見一旁的大哥朱標先開了口。

  “像你這樣的人,真是唯恐天下不亂。”

  朱標說完,冷笑兩聲。

  原本聽了胡惟庸介紹,的確是個才子的諸葛享。朱標已經覺得,這樣的人,沒必要在浪費糧食了。

  朱樉顯然也是明白朱標的意思。能從仁厚的朱標口中,說出這些話。那就是對諸葛正雄判了死刑。

  對諸葛正雄還念及君臣之意的朱樉,為難了。

  諸葛正雄的話,被朱標說的一點不錯。

  可,他的初衷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

  趙敏的動作,會不會造成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朱樉不知道。

  畢竟他已經撤回了潼關的軍隊,幾乎將東進關中的門戶打開。

  這意味著,朱樉將這一切的主動權,交給了朱元璋。

  但是,要殺死諸葛正雄?朱樉還是有些下不了狠心。

  諸葛正雄雖然與自己不對付,不咋聽自己的話。可,他這樣的人。被朱樉認為是高傲。所謂的狂士,應該就是指諸葛正雄這類人。

  想必,諸葛享有這樣的傲氣。這都是因為遺傳因素。想他的祖先諸葛亮,以臥龍自居。還有什么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更是狂的沒邊。

  關于諸葛亮真有那么神?

  顯然是不可能。可能,也不會星落五丈原,嘔血而亡了。

  一個巴掌拍不響,就如諸葛亮所言。他之所以會選擇皇叔,那也是皇叔有著兩個萬人敵的兄弟在。

  萬軍之中可取上將首級?這就是一種實力。

  要是皇叔真的一點本錢都沒有,諸葛亮會選擇他?

  高傲的人與愚蠢可不能化等號。

  有著神機妙算稱號的諸葛亮,其心機有多重?恐怕只有天知道。

  朱樉的猶豫,被朱標看個一清二楚。也被胡惟庸猜了一個他心中所想。

  正當朱標想了想,依然決定開口讓朱樉處死諸葛享的時候。胡惟庸搶在朱標的前面,對朱樉說道。

  “大王,諸葛享的話不無道理……”

  “胡大人。”

  胡惟庸話還沒有說完,朱標就已經忍不了了。

  朱標大聲質問胡惟庸,說道。

  “胡大人,父皇法外開恩。可不是讓來西安你口出分僵裂土的。”

  “大哥。”

  朱樉叫住火冒三丈的朱標。手指胡惟庸和諸葛正雄,說道。

  “大哥,不用多說了。小弟決定,今日就在這里,殺死這兩個反賊以明其志。”

  朱樉的畫風轉變得有些快。讓朱標有些吃驚的同時,更加讓胡惟庸和諸葛正雄驚心。

  因為他們都知道,從朱樉神情,以及態度中可以肯定。朱樉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真的動了殺心。

  “董清,將諸葛享和胡惟庸就地正法。”

  不理會吃驚的三人,朱樉接著對一旁的親兵千戶董清下令。

  董清自然是領命而行。在董清的指揮下,胡惟庸被朱樉的親兵們拉下戰馬。與諸葛正雄一起,被捆縛后按在地上。

  “斬。”

  董清并沒有再次請示朱樉,是不是要真的殺。而是直接下令,讓抽親兵抽出馬刀動手。

  “慢。”

  這個時候的朱標,終于確定朱樉是要動真格的。

  他連忙出生挽救低頭認命的胡惟庸和諸葛正雄。

  然而,聽到朱標刀下留人的親兵們。并沒有理會朱標的話,從容的抽出馬刀就要給胡惟庸和諸葛正雄來上一刀。

  “二弟。”

  朱標見朱樉的親兵,無視自己。不由對朱樉緊張的開口。

  他明白,朱樉不開口。胡惟庸和諸葛正雄將無力回天。

  “住手。”

  朱樉悠悠嘆氣。

  說真的,他是真的起了殺心。但,朱樉卻不明白。為什么朱標會阻止自己。

  “大哥,留下他們有何用?”

  朱樉想讓朱標給自己一個理由。

  朱標之所以會出口,還是因為胡惟庸。

  諸葛正雄死不死,與朱標沒有關系。

  胡惟庸卻大不一樣。畢竟,胡惟庸的性命,是朱標在老師和李善長面前做出了保證的。

  朱標承諾保下胡惟庸的性命,從而在父皇朱元璋面前還力爭過,怎么可能違背自己的誓言。看著胡惟庸死在自己的面前。

  而胡惟庸連謀反,刺殺父皇的事實都干過,何況是口出反言。

  保下胡惟庸的同時,仁厚的朱標也無法做到獨殺諸葛正雄。

  “二弟,胡大人畢竟是我大明的有功之臣。”

  朱標不好說對朱樉說出的的諾言。

  只有提起胡惟庸,多少對大明的貢獻作為借口。

  朱樉點點頭,承認朱標的說法。

  胡惟庸的才能,以及對大明的貢獻肯定是不能抹去的。

  只是后期,隨著朱元璋的一再放權,導致他的權利越來越大。從而傳言他囂張跋扈,最后相權與皇權自然產生了分歧。

  當然,到底是不是這樣一回事。朱樉只有問當事人,朱元璋或者胡惟庸。

  即便如此,或許朱樉也永遠得不到正確的答案。

  畢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朱樉也不可能,讓朱元璋和胡惟庸來對質。

  “董清,將他們兩人押下去。”

  免掉胡惟庸和諸葛正雄死罪的朱樉,連多看他們兩人一眼的心思也沒了。因為從今以后,朱樉都不可能再重用兩人。

  自己畢竟下過處死他們的命令,想必他們的內心多少有些坎坷。對自己,也多少有些不滿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