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07章 高校點映

  其實林霄說的,利用點映,提前釋放口碑,事半功倍地強大票房的號召效果,這種事情,并不是沒有先例的,相反,反而還有不少的先例。

  當然,這么做有利也有弊,提前點映,如果一旦口碑不如預期的話,那么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相當恐怖的。

  甚至很可能讓原本的正常上映的電影,票房攔腰折斷的可能。

  “提前給看還是不看?”其實一直都是橫在片方宣發策略上的一道難題。

  在競爭激烈的檔期,那些對口碑有自信的“黑馬片”,時常會選擇大規模點映,希望可以憑借口碑突出重圍。但對那些已經有很高關注度的“重磅影片”來說,如何吊足觀眾胃口,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狂暴戰車4》這種本身就具有很高關注度的“重磅影片”他們要做的就是吊足觀眾的胃口。

  林霄此前的影片,沒有那么做也是因為,本事電影的關注度就相當高,但是這一次不同。

  雖然《那些年》的關注度不低,但是畢竟,只是小成本劇情片,在面對《狂暴戰車4》這種影片的時候,那點關注度,真的就不是那么夠了。

  其實業界本事就有條不成文的定律:一部影片在上映前“捂”得越嚴實,通常口碑越不好。

  換句話說,越是敢于(提前)曝光的電影,越是質量過硬的電影。

  當然了,前提是質量過硬。

  而這一點,恰恰是林霄最有自信的了。

  要說小成本電影,劇情片,特別是像《那些年》這樣的片子,本身你想要突出重圍,就必須建立在電影的高質量上。

  否則的話憑什么去和那些大制作硬懟?

  而像《狂暴戰車4》這種續集電影,卻絕對不能采用提前爆口碑的這種方法,因為,續集電影,雖然人氣本來就很高,但是正因為如此,所以,一旦傳出一丁點的不好的消息,口碑差一點,那么對于后續的正式上映,都會帶來極其不好的影響。

  當然了,提前點映,提前釋放口碑,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上做起來,可還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因為這次《那些年》的對手有點兒強大啊!

  所以,這個提前釋放口碑,也需要有針對性,需要與眾不同。

  接下來,《那些年》定下了,上映前一個月時間來做大規模的點映,利用這段時間的點映,達到擴散口碑的目的。

  于是《那些年》開始了第一輪點映之旅。

  《那些年》第一輪點映,選擇的目標是沿襲了此前的《那些年校園突襲》活動,不過這一次范圍大大地擴大了。

  在全國100座城市,200所高校做針對大學生觀眾的定向人群點映。

  金海大學!

  作為《那些年》劇組校園突襲的第一所高校,金海大學自然也成為了第一輪點映的高校。

  而金海大學在《那些年》校園突襲之后,天然的就成為了《那些年》的忠實的支持者,只是可惜的是上次的校園突襲,只聽到了主題曲,并沒有看到電影的內容。

  不過,這一次卻可以先睹為快了。

  金海大學校園電影院的一間放映廳內,此時此刻,座無虛席。

  電影高校點映,其實并不算太新鮮,但是一般來說,提前點映的電影,多少都是帶著些無奈。

  《那些年》此前的宣傳作用還是很大的,特別是《那些年》校園突襲帶來的關注度,以及那一首首帶著懷念青春,帶著情懷的歌曲,都讓無數的大學生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好奇。

  也因為《那些年》第一站校園突襲就是在金海大學,所以金海大學的學子們自然對這部電影格外的捧場。

  結果導致了,點映的票幾乎一票難求。

  很快地銀幕亮起!

  原本嘈雜的校園影院內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電影開頭是一枚蘋果,然后鏡頭掃過整間屋子,有皺巴巴的校服,有寫下的筆記,也有正在低頭擦著皮鞋的男主角。

  鏡頭拉開,出現在銀幕當中的男主角,自然是林霄了,穿西裝打領帶,就連頭發都有整理過,很明顯要去赴約。

  因為此前《那些年》這首同名主題曲,早就在一場場校園突襲活動當中廣為傳播,所以很快地觀影的學生們就想到了那句歌詞。

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后的約呆呆地站在鏡子前笨拙系上紅色領帶的結將頭發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一身帥氣西裝等會兒見你一定比想象美  歌詞和劇情畫面互相印證,給人一種熟悉而又期待的感覺。

  電影繼續播放。

  緊接著,兩個人沖了過來,應該是主角的死黨。

  “能不能快點啊?”

  “就是,你還想讓新娘等你一個人?”

  這兩人的對話讓很多觀眾都會心一笑,如果沒有聽過《那些年》同名主題曲的話,或許他們會覺得新郎應該就是林霄飾演的角色,但是聽過《那些年》的人,卻都不會這么認為,反而會想,結婚的或許是那個女孩,但是新郎卻肯定不是主角。

  否則的話,也不會唱什么“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后的約”

  當然了,雖然《那些年》這首歌似乎有些劇透的嫌疑,讓眼前的這一幕,似乎少了些轉折,一下子就讓人猜到了結局一般,但是很奇怪的是,學生觀眾們卻沒有一絲覺得不耐煩,或者覺得沒有了看下去的心思。

  恰恰相反的是,他們反而更加想著繼續看看后面會有怎樣的劇情,就在這個時候,大熒幕突然一黑,然后鏡頭上出現了一個騎自行車的人,臉部的大特寫,是林霄。

  畫外音響起。

  是一段林霄的自我介紹,一些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作為背景,然后是林霄的死黨以及沈佳宜!

  劇情在林霄的旁白聲當中展開了。

  其實為什么要在高校點映呢?這就要說到《那些年》這部片子的特點了。

  《那些年》這部影片并不是那種隨便什么人看了都會覺得好看的電影。

  但是對于高校的大學生們而言,這部影片,里面的那些或許一些沒有經歷過的人會覺得一般的劇情,卻反而能夠引起大學生們的共鳴,因為他們也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雖然時間或許有差異,但是卻是殊途同歸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那些年》本身就可以說是一部校園片!

最快更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